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88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1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拟定了用负载8-羟基喹啉的活性炭对水中痕量钼(Ⅵ)进行预富集的方法,探讨了活性炭吸附钼(Ⅵ)及有机试剂的作用机理。在试验条件下,100mg活性炭负载8-羟基喹啉后可提高对钼(Ⅵ)的吸附效果,同时除去干扰离子,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钼(Ⅵ),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2.
示波极谱测定天然水,食品和生物样品中痕量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2SO4-HClO4-NaBr-(NH4)2VO3的体系中,Sn(Ⅳ)在-0.60V左右产生一个非常灵敏的极谱催化谱,Sn(Ⅳ)浓度在0.8-160ng.mL^-1之间与峰电流成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26ng.mL^-1。该法应用于天然水、食品和生物样品中痕量锡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3.
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天然水中痕量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正丁基碘化胺(TBAI)-银(Ⅰ)-硫脲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进行了研究。当在Pt-Pt-Ag/AgCl三电极上施加+1.5V的正矩形脉冲时,前述体系可观察到电致化学发光现象。银(Ⅰ)对此发光过程有明显的催化作用。银(Ⅰ)的浓度在1.0×10-8~3.0×10-6mol/L范围内与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10-9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4%。该法用于测定天然水中的痕量银。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4.
建立了天然水中溶解的痕量无机汞和有机汞的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方法,该方法经标准物质(PACS-1)和加标回收实验研究表明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在此基础上,应用该方法分析了该校人工湖水中的无机汞和有机汞,发现无机汞和有机汞的含量均低于0.1 礸/L。  相似文献   
85.
低压离子色谱法测定天然水中Cl~-,NO_3~-和SO_4~(2-)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建男  洪梅  蔡晨新 《色谱》1998,16(1):62-64
 利用低压离子色谱法(电导检测器)测定了沈阳地区自来水、湖水、河水和雨水中的Cl-,NO-3和SO2-4。当以1.44mmol/LNa2CO3作淋洗液、流速为1.2mL/min时,分离效果良好,3种阴离子的检出限分别为0.0136,0.204和0.161mg/L,回收率为90%~104%。选定的色谱条件同样适用于NO-2和SO2-3的测定。重点讨论了用低压离子色谱法测定阴离子时在选用淋洗液组成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6.
复合螯合剂—活性碳柱现场富集天然水中痕量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于野外条件下的富集天然水中多个痕量元素的方法。研究了四种螫合剂在活性碳上的吸附特性及多种溶剂、酸、碱洗脱螯合剂的特性。研究了20多个元素在不同pH值下的螯合剂——活性碳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采用直径10mm,长80mm柱可在现场富集天然水中不同形态的痕量元素。加入回收率为90~108%。天然水中大量的Na、K、Ca、Mg等元素不被吸附。可用多种分析方法测定。  相似文献   
87.
天然水中可溶性硅酸与铝盐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东  杨宏伟  蒋晶  祝万鹏  蒋展鹏 《化学学报》2008,66(23):2625-2630
通过考察单核铝和溶解铝浓度的变化, 对天然水体中溶解性硅酸与铝盐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 试验过程中, 采用8-羟基喹啉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铝浓度并结合热力学计算进行机理验证. 结果表明: 单体硅酸和聚硅酸主要与溶液中的单核铝反应生成溶解性硅铝酸盐. 单体硅酸与单核铝的结合能力较弱; 聚硅酸与单核铝的结合能力则较强, 反应产物主要为二啮或三啮配合物. 溶液pH对反应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偏碱性环境对硅酸与单核铝间的反应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8.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pH=5.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中,以氨三乙酸为活化剂时,锰(Ⅱ)对溴酸钾氧化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的褪色反应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锰(Ⅱ)的新型动力学光度法,检出限为8.7×10^-13g/mL,测定范围为0-10nm/25mL。用于人发及天然水中痕量锰(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9.
环境中羟基聚合铝型体的形成和形态转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可溶态铝在水体、土壤溶液及水和土壤矿物界面上的水解、聚合、絮凝和沉积行为及其形态转化过程和机理的研究进展,系统地总结并评价了目前已经报道过的各种羟基聚合铝型体及其形成条件、测试方法、热力学稳定常数以及可能结构等,分析了各种因素如粘土矿物的种类、OH^-/Al摩尔比、各种有机和无机配体离子以及实验条件等对羟基聚合铝形态变化的影响规律。引用文献50篇。  相似文献   
90.
表面活性剂在荧光分析测水体内痕量铝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自然界中铝主要以铝硅酸盐和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岩石和矿物之中,它在地壳中的丰度仅次于氧、硅居第三位.但由于铝硅酸盐的风化产物在水中溶解度很低并且其溶解态在水体中停留时间较短等方面原因,它在水体中的含量降低.一般天然河水、海水中铝的平均浓度只有50和0.5μg·L~(-1),属于痕量元素,普通的分析方法难以满足它的精度要求.尽管如此,铝在水体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对海洋科学许多领域的研究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鉴于铝从大陆到海洋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元素,地球化学家们常利用其它元素与铝的比值来判断它们的转移、变化规律;在河海混合过程中铝很快形成氢氧化物胶体絮凝沉降到海底并在此过程中对微量重金属元素吸附共沉淀,因此它对海洋污染物的转移以及河、海界面化学平衡有重要影响;随着对环境酸化问题的深入研究,发现铝浓度的增加是造成鱼类和大量水生物死亡的致毒因子.因此建立快速、准确、适用于天然水体中铝的分析方法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