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0篇
  免费   1211篇
  国内免费   3239篇
化学   5285篇
晶体学   160篇
力学   519篇
综合类   235篇
数学   1556篇
物理学   3525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323篇
  2014年   592篇
  2013年   467篇
  2012年   507篇
  2011年   504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451篇
  2008年   545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489篇
  2004年   402篇
  2003年   427篇
  2002年   327篇
  2001年   396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270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71.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为核,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支化单体,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了第3代端羟基脂肪族超支化聚酯,并用十八酸对其进行端基改性,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及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不同端基改性程度的超支化聚酯的结晶熔融行为及端烷烃链的构象和堆积结构随温度的变化,采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端烷烃链对脂肪族超支化聚酯熔体动态黏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类改性超支化聚酯的结晶归因于长链端烷烃的有序排列,改性程度越高,衍射峰强度越大.受限结晶的端烷烃链在升温后并不能完全转变为无序的结构状态,改性超支化聚酯在"熔点"以上仍有部分有序结构存在.超支化聚酯的线性黏弹区随着端基改性程度的增大而逐渐变短,超支化聚酯的弹性逐渐增大,剪切变稀越明显.动态流变测试中所出现的现象与改性超支化聚酯中端烷烃链的受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2.
本文结合近年来亲金属作用研究领域的进展,针对本课题组在环三核亚铜配合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两个铜(I)–铜(I)作用相差悬殊的体系。一是通过构筑具有环三核单元的三棱柱笼状配合物,确认在正堆积模式下即使环三核单元之间亲铜作用极弱依然可以在磷光发射态中产生强亲铜作用,且通过配体的预留配位点与Cu_2I_2簇连结从而得到自校准大范围发光温度计;二是通过与亲铜作用正交的Br―Br卤键,实现环三核亚铜配合物前所未有的极短铜(I)–铜(I)距离,通过各种电子结构分析方法研究其本质。结果表明即使当铜(I)–铜(I)距离很接近铜的范德华半径和时,其本质依然为闭壳层作用,而Br―Br作用总为闭壳层作用,且该体系中最强的Br―Br作用很好地体现出一个Br原子的σ穴和另一个Br原子的负静电势区域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973.
通过精心设计和实施课中提问、课后作业、单元练习和分组讨论(包括通过微信)等一系列过程化考核措施,即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在参与大量的过程化考核过程中也逐渐学会了大学化学的学习方法,并能掌握知识的精髓。  相似文献   
974.
利用磷钼十二酸、偏钒酸铵、CuCl_2·2H_2O和3,3′,5,5′-四甲基-4,4′-联邻二氮杂茂(H_2X)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合成出了1个新的多酸基杂化化合物Cu_4(H_2X)_4[(PMo_(12)O_(40)(VO)_(0.5))].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单晶结构解析表明该化合物为2D层状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2.637 6(5)nm,b=1.542 2(5)nm,c=2.057 0(5)nm,α=90.000(5)°,β=112.677(5)°,γ=90.000(5)°,V=7.720(3)nm~3,Z=4,R_1=0.061 5,wR_2=0.164 6.  相似文献   
975.
贺建  杨小超 《大学化学》2017,32(6):41-45
合班授课教学模式下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兼顾各专业实施教学,导致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定制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恰好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精选骨质疏松症及新生儿黄疸这两个医学案例,重点探讨了如何贴近护理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需求,定制化设计这两个医学案例,并在医学化学绪论课中实施;实施后通过平时的访谈和期末考试医学应用题的得分统计情况发现,这种定制化的案例教学能够从本质上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也能达到合班教学中兼顾各专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6.
以正十八胺为核的1.0代超支化大分子和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氯为原料,通过酰胺化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长链烷基和2个受阻酚基团的新型超支化分子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化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超支化分子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化剂的最佳合成体系为:3,5-丙酰氯为酰化剂、K_2CO_3为缚酸剂、苯和水为反应溶剂.通过条件优化实验确定了超支化分子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化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3,5-丙酰氯与1.0代超支化大分子的物质的量比为6∶1、反应温度为25 ℃、反应时间为12 h、体系苯与水体积比为6∶1、3,5-丙酰氯与缚酸剂K_2CO_3的物质的量比为1∶1,在此条件下,超支化分子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化剂的收率高达75.5%.FT-IR和1H NMR证实了合成抗氧化剂的化学结构与其理论结构相符.超支化分子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化剂在聚乙烯树脂中的抗氧化性能优于抗氧化剂1076,且随着烷基链长度的增加,抗氧化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977.
刘庆  魏振宏  于慧  郝艳欢  蔡琥 《无机化学学报》2017,33(11):2139-2146
金属卤化物MCl2(M=Pb2+,Cd2+,Co2+)分别与苯并噻唑(btz)在浓盐酸中、80 ℃下反应,合成了3种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btzH)[(PbCl3)] (1),(btzH)2[CdCl4]·2H2O (2)和(btzH)2[CoCl4]·2H2O (3),其中化合物23结构相似。对化合物1~3进行了粉末衍射、红外和紫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荧光测试发现:化合物1~3在393 nm处有发射峰,该荧光来源于苯并噻唑环中电子的π…π跃迁。  相似文献   
978.
合成得到了2个新的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4-CH3-Bz-4-Ph-Py)[PbI3]}n1)(其中4-CH3-Bz-4-Ph-Py是4-甲基苄基-4-苯基吡啶阳离子)和{(4-CF3-Bz-4-Ph-Py)[PbI3]}n2)(其中4-CF3-Bz-4-Ph-Py是4-三氟甲基苄基-4-苯基吡啶阳离子)。对化合物12进行了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等表征,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它们的单晶结构。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21212空间群;化合物21同构。结构研究表明,化合物12中,铅碘八面体通过共边连接方式,形成[Pb3I9]n三链,有机阳离子填充在无机碘化铅链空隙中。  相似文献   
979.
陈卓 《数学之友》2017,(4):43-44
在数学解题中,化归方法是将数学问题由抽象转为具体、复杂转为简单、陌生转为熟悉的过程.从方法论的角度,化归就是通过对问题进行转化从而使矛盾得到解决,它着眼于已有条件和待解决问题的联系.由于化归思想不是生来就有的,中学生面临这样的难题:如何确定化归的方向和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化归思想很有必要.本文将对现行苏教版数学教材必修四中所包含的化归思想方法进行分析,挖掘公式推导、例题以及  相似文献   
980.
蔡礼枫 《数学之友》2017,(20):51-53
从整数到小数,是数系的一次扩充,也标志着学生的数概念从具有离散性的整数向具有稠密性的有理数发展.充分挖掘小数中的直观成分,利用生动、形象的图形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把握概念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