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0篇
  免费   3851篇
  国内免费   1929篇
化学   2252篇
晶体学   5942篇
力学   437篇
综合类   233篇
数学   1351篇
物理学   205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528篇
  2018年   562篇
  2017年   606篇
  2016年   700篇
  2015年   893篇
  2014年   845篇
  2013年   817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702篇
  2010年   829篇
  2009年   764篇
  2008年   626篇
  2007年   477篇
  2006年   499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朴大志 《应用声学》2019,38(4):720-728
多极化MIMO技术在高频谱效率和紧凑型MIMO通信系统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其信道特性与天线辐射特性和环境散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目前紧凑型、低耦合的多极化MIMO天线设计仍存在很大挑战。本文简要介绍和总结了多极化MIMO信道建模理论、多极化天线实现方式和信道特性测量实验等,并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2.
为实现小于10 ns光脉冲上升时间的超高速声光调制,该文提出一种光纤耦合声光调制器光脉冲时域响应的理论设计仿真方法。利用该方法对1064 nm和1550 nm工作波长光纤耦合声光调制器进行了仿真,结果预测器件的光脉冲上升时间分别为9.4 ns和9.1 ns;通过器件制作和测试验证,两个波长的器件实测光脉冲上升时间分别为9.74 ns和9.22 ns,实测与理论仿真结果偏差较小。文章最后对器件在超快光纤激光器种子源光脉冲选单、光纤水听阵列时分复用及潜在的宽带移频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93.
海洋环境噪声中的α稳定分布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国丽  郭新毅  马力 《声学学报》2019,44(2):177-188
针对海洋环境噪声的非高斯特性,将α稳定分布模型应用到噪声统计建模中。基于模型特征指数与样本峰度物理意义的相似性,建立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推导得出相互独立的两个随机变量之和的峰度。通过数值仿真,表明了α稳定分布对尖峰态噪声建模的可行性和适应性。以安静环境、气枪干扰、航船干扰3种典型环境下的海上实测数据为样本,借助分位数图判断了样本的非高斯特性,并利用分位数法和特征函数法联合估计了模型的参数,得出了特征指数的统计规律:安静环境下特征指数接近2.0,趋近于正态分布;气枪干扰下特征指数介于1.2~1.7之间,具有尖峰厚尾特性;航船干扰下与航速、干扰源到接收位置距离有关,航船影响越显著,特征指数越小,该现象恰好与干扰噪声的峰度变化在物理意义上一致。模型验证结果表明,α稳定分布对3类样本均表现出良好的建模效果,尤其对具有尖峰特性的气枪干扰噪声,效果远远优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994.
提出了一种无导频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水声信道的稀疏特性对扩频信号进行识别,再利用扩频信号识别结果对水声信道响应进行判决反馈估计,从而实现对稀疏水声信道响应的可靠重建。仿真和湖上试验结果证实:无导频信道估计算法可以在不降低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对水声通信信号的稳健均衡,提升水声通信速率。   相似文献   
995.
周天益 《物理学报》2019,68(5):55201-055201
近年来,电磁计算成像的理论和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其中基于随机场照射的微波成像引起了诸多关注.与传统成像方法的连续波照射不同,基于随机场照射的成像方法以随机照射的方式获取多组非相关的目标散射测量值,经过反演计算就能提取散射目标体的轮廓和形状等信息.基于阵列天线理论,本文理论分析并实验验证了一种最优的二维微波成像系统,能够使用最少的天线单元实现随机照射,通过最少的测量次数完成矩阵求逆并得到重建图像.该系统主要有以下两个创新点:完全随机照射的获取和成像系统最优参数的选取.与基于超材料的成像系统相比,本文通过对1 bit相位调制器随机相位调制的方式获取随机场照射,使得每个天线单元都处于工作状态,因此整个系统的能量效率更高.此外,所述单频成像系统还具有频谱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在安检、室内定位等不同场景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唐子龙  王恋  谭经照  姚园  彭丽芬 《应用化学》2018,35(10):1190-1200
研究了三氟化硼乙醚(BF3·OEt2)催化2-(N-取代氨基甲酰基甲基氨基)苯甲醇与醛的反应,发展了合成取代3,1-苯并噁嗪类化合物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结构的1-(氨基甲酰基甲基)-2-烃基-3,1-苯并噁嗪类化合物。 对于这类反应BF3·OEt2比三甲基氯硅烷(TMSCl)和四氯化锡(SnCl4)的普适性更广,它能有效催化这类反应,而后二者却不能。 探讨了TMSCl和SnCl4不能催化2-(N-取代氨基甲酰甲基氨基)苯甲醇与醛反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7.
The Hall tensor emerges from the study of the Hall effect, an important magnetic effect observed in electric conductors and semiconductors. The Hall tensor is third-order and three-dimensional, whose first two indices are skew-symmetric.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sotropic polynomial invariants of the Hall tensor by connecting it with a second-order tensor via the third-order Levi-Civita tensor. A minimal isotropic integrity basis with 10 invariants for the Hall tensor is proposed. Furthermore, it is proved that this minimal integrity basis is also an irreducible isotropic function basis of the Hall tensor.  相似文献   
998.
针对因子表法应用中的问题,提出快速因子表法。其中包括,根据对称矩阵的特点快速形成因子表;应用四角规则,形象化因子表中元素计算过程;选择对对角元取倒的合适时机,进一步减少除法计算;根据因子表法中存贮元素的特点,以按列方式对常数项列矩阵进行前代计算,方便稀疏矩阵技术的应用。分别用因子法、LDU三角分解法以及本方法求取IEEE-30、-57、-118节点系统的节点阻抗矩阵,无论在“前代”或在“前代+回代”过程中,本方法的计算速度均大大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999.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 在自制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的空腔和通道内引发丙烯腈自由基聚合, 并将其氰基偕胺肟化, 用于制备具有吸附Cr(Ⅵ)的廉价有机无机复合吸附材料—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锚固聚偕胺肟.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N2吸附-脱附比表面分析对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锚固聚偕胺肟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制备的中空微球直径约为400 nm, 其壁上孔径约为11.0 nm, 比表面积约为431 m2/g, 锚固聚偕胺肟后中空微球壁上孔道直径约为4.6 nm, 比表面积降低为347 m2/g. HMS锚固的聚偕胺肟对重铬酸钾溶液中铬的吸附量高达0.46 mmol/g, 吸附过程中伴随化学反应, 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 可用作废水处理中重金属离子的高效廉价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 继而用一步共沉淀法制备了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物(PRGO-Fe3O4). 采用X射线衍射(XRD)、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X)、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选区电子衍射(SAED)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表征; 考察了pH值、 接触时间、 吸附材料用量、 共存物质、 GO的还原、 循环使用次数等因素对Mn(Ⅱ)吸附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PRGO-Fe3O4中Fe3O4颗粒分布均匀, 大小为15~20 nm, 剩磁和矫顽力均很小. 因Fe3O4颗粒的锚定作用, 石墨烯片层很薄, 使PRGO-Fe3O4对Mn(Ⅱ)表现出高效的吸附性能和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当pH=7、 PRGO-Fe3O4用量为500 mg/g时, 对201.3211 mg/L的Mn(Ⅱ)溶液仅3 min即达吸附平衡, 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别为99.35%和404.49 mg/g, 磁分离仅需10 s, 经5次循环吸附后, 容量保持率为首次的78%. 机理与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吸附为吸热、 自发的单层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