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13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萨尔图油层目前已进入高含水阶段,聚驱后剩余油分布情况及聚驱开发过程中生产井压裂时机的选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研究区的潜力分布情况,同时针对高含水期聚驱油藏,分别在见效初期、含水低值和含水回升三个阶段进行压裂措施开发效果预测,确定了注聚过程中的压裂最佳时机为含水低值阶段.为高含水期聚驱油藏开发过程中剩余油挖潜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对矿场压裂措施的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含水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含水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贮存稳定性、固化、力学性能、乳液聚合机理和应用等。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计算电解质水溶液的过剩自由焓GW^EX、非电解质水溶液的过剩自由焓GS^EX及电争质从电解质水溶液转移到非电解质水溶液中的转移自由焓△Gtr^EX,建立了一个通用的电解质一含水混合溶剂体系的热力模型,适用于非电解质浓度较高的体系,并应用该模型对一些体系的相平衡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24.
产量递减目前研究状况主要侧重两方面:一是对产量递减规律的研究,二是对已开发区块历史数据的单因素分析.目前研究现状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能给出各种影响因素的量化影响程度,并且不能对产量递减率进行预测.结合递减率定义和达西公式,建立了递减率与井网密度、注采井数比、流动系数、生产时间、生产压差、综合含水率、相对流动系数、供给半径、表皮系数等因素有关的多因素分析模型.该模型既能够分析各相关因素对产量递减的影响程度并给予量化,还可用于预测递减率的变化情况,有利于指导油田的实际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25.
冷冻聚焦离子束制备冷冻含水切片为研究细胞内原位结构打开了窗口, 其切片质量直接影响了后续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成像数据的收集及处理.目前, 这一技术的应用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总结了近期文献中的相关解决之道, 以期为制备冷冻含水切片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岩体含水是岩体失稳的重要因素之一。将传统西原模型的线性牛顿体改为非线性牛顿体,克服了传统西原模型不能反映加速蠕变阶段非线性特征的缺点;考虑水对岩体蠕变的影响,将改进西原模型的模型参数设为含水率的函数并引入P元件,P元件所产生的变形代表是由水压的作用引起的变形量;为了量化水压对蠕变变形的影响提出水化因子λ的概念;蠕变过程中岩体的蠕变参数具有时效性,借助损伤力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岩体材料的劣化及蠕变参数的非定常特性;模型参数中蠕变寿命和极限强度由蠕变试验确定,其余参数由蠕变试验数据运用1st Opt软件反演得到;最后将蠕变模型应用于开挖岩体的蠕变分析中,发现岩体中的水增加了井壁的应力水平,加快了井壁的蠕变变形,这对工程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聂丽  张煊  吴芳英  江云宝 《化学学报》2004,62(4):369-372
设计合成了三种N 取代苯甲酰胺基 N′ 苯基硫脲 ,应用吸收光谱考察了CH3 CN以及 1%~ 10 %H2 O CH3 CN溶液中其与CH3 CO-2 ,H2 PO-4,HSO-4,ClO-4,Cl-和Br-等阴离子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该类主体分子与阴离子形成氢键配合物 ,溶液由无色转变为黄色 .通过改变苯甲酰基上的取代基可有效调控识别结合作用的选择性 ,在含水介质中苯甲酰基上对乙氧基取代的主体分子可高选择性识别CH3 CO-2 .探讨了主客体之间的作用机理 ,并用于水相中无机醋酸盐的直接显色测定 .  相似文献   
28.
滨海地区饮水型氟中毒和海水入侵十分普遍。海水入侵引起地下水性质的改变对岩(土)氟迁移具有潜在影响,但尚未有直接模拟实验证实,其氟迁移机理也不明确。用淡水和海(卤)水混合及配制溶液模拟海水入侵过程,对含水砂层沉积物进行静态水-岩(土)氟迁移模拟实验,对比分析沉积物FTIR特征,探讨海水入侵对岩(土)氟迁移影响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含水砂层沉积物氟迁移量大小顺序为:海水>1∶1淡海>淡水;卤水>1∶1淡卤>淡水,随海(卤)水混入程度增加,含水砂层沉积物岩(土)氟迁移能力增强。氟迁移能力随NaCl和NaHCO3浓度增加而增加,随CaCl2浓度增加而降低。对含水砂层沉积物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分析表明,随NaCl和NaHCO3浓度增加,NaCl溶液中沉积物Si-O-Si键伸缩振动峰强度明显增强,氟磷灰石弯曲振动峰减弱,O-H键特征峰变化不明显,而NaHCO3溶液中沉积物羟基磷灰石弯曲振动峰和Si-O-Si键伸缩振动峰强度变化不明显,O-H键特征峰强度变化明显,表明NaHCO3溶液主要通过OH-与F-离子交换,而NaCl溶液是通过Si-O-Si键中Si-O置换来影响岩(土)氟迁移。随CaCl2浓度增加,Si-O-Si键伸缩振动峰强度明显减弱,氟磷灰石弯曲振动峰强度增强,表明Ca2+强烈地抑制岩(土)氟析出。同时,随NaCl和NaHCO3浓度增加和CaCl2浓度减少,Si-F特征峰强度减弱,Si-O-Si键弯曲振动峰向低波数偏移。由于大气CO2混入,1 mol·L-1 CaCl2作用沉积物出现1 460和1 420 cm-1碳酸根特征峰。由于碳酸根沉积作用,1 mol·L-1的NaHCO3作用的沉积物在1 460 cm-1处峰强度增强,且在875 cm-1出现新峰,但是在淡海卤水和NaCl溶液作用的沉积物中无碳酸根特征峰,表明含水砂层中无萤石(CaF2)溶解作用。海水入侵引起的偏碱性、高钠低钙的环境促进岩(土)氟迁移释放,是滨海地区高氟地下水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9.
《工程热物理学报》2021,42(10):2605-2614
采用柱状旋流分离器进行高含水采出液预分水操作,具有高效、紧凑、经济等优点。本文着眼于旋流分离器的分水效果,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入口混合流速、分水比和入口含油浓度对柱状旋流分离器预分水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绘制操作参数边界示意图。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基于PBM模型模拟分析分离器内部的油滴粒径分布规律,揭示了造成柱状旋流分离器性能恶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入口混合流速与分水比具有协同作用,高入口混合流速与高分水比条件不利于分离器分水操作的进行,且这种协同作用在入口含油浓度增加时更加显著;在分水比F_(bi)≥0.5时,随着入口含油浓度的增加,入口混合流速可操作区间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30.
宋宝玉  司富安 《力学学报》2003,11(3):275-279
砂层震动液化问题是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首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根据工程勘察取得的大量试验资料,通过标贯、GJS原状取砂、OYO— 3000系列密度测井及瑞利波测试等综合方法,对砂层震动液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坝基加固处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瑞利波测试技术用于砂土震动液化是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