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17篇
  免费   4507篇
  国内免费   6750篇
化学   17070篇
晶体学   1371篇
力学   3866篇
综合类   1091篇
数学   7361篇
物理学   14715篇
  2024年   190篇
  2023年   679篇
  2022年   774篇
  2021年   870篇
  2020年   653篇
  2019年   919篇
  2018年   551篇
  2017年   956篇
  2016年   1042篇
  2015年   1115篇
  2014年   2002篇
  2013年   1696篇
  2012年   2075篇
  2011年   2048篇
  2010年   1819篇
  2009年   2009篇
  2008年   2221篇
  2007年   1939篇
  2006年   1883篇
  2005年   1954篇
  2004年   1865篇
  2003年   1952篇
  2002年   1637篇
  2001年   1514篇
  2000年   1266篇
  1999年   1010篇
  1998年   918篇
  1997年   981篇
  1996年   1029篇
  1995年   956篇
  1994年   771篇
  1993年   687篇
  1992年   787篇
  1991年   785篇
  1990年   757篇
  1989年   648篇
  1988年   155篇
  1987年   122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5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8 毫秒
991.
气相法分析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微量有机杂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付芳  孙洁  孙惠莲 《色谱》2002,20(4):362-363
 以氯仿为萃取剂 ,对 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CHPTMA)水溶液进行萃取 ,用气相法分析了CHPT MA溶液中的微量有机杂质环氧氯丙烷和 1 3 二氯丙醇。柱为 2m× 3mmi d 的不锈钢填充柱 ,固定相为10 %的PEG 2 0M ,载体为ChromosorbW/AW。环氧氯丙烷和 1,3 二氯丙醇的回收率分别为 97 5 %~ 10 5 0 %和93 3%~ 98 8% ,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11 5 %和 13 1% ,最低检测限分别为 5 0 μg/g和 10 0 μg/ g。  相似文献   
992.
本文用核磁共振法(NMR)和pH法对Zn(Ⅱ)与1-羟基乙叉-1,1-二膦酸(1-hydroxyethylidenel,1-diphosphonic acid,简称HEDP,以H4L表示)的配合物进行了研究,由于pH<7时溶液中有沉淀生成,故NMR的研究是在溶液pH>7时进行.测定了溶液中不同Zn(Ⅱ)/HEDP摩尔比和pH值时31PNMR的化学位移。研究结果表明在pH7.5-11.0范围内生成Zn(Ⅱ)/HEDP=1(摩尔比)组成的配合物,在pH11.8-12.3范围内生成Zn(Ⅱ)/HEDP=2(摩尔比)组成的配合物,分别用pH法和NMR法测定了上述组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如下: logK[zn(HL)-] logK[znL2-] logK[zn2L] pH法 4.69 7.51 11.63 NMR法——6.88-7.19 12.44.  相似文献   
993.
<正>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是一类性能优良的橡胶、涂料和粘合剂,酯的结构不同可得到性能各异的均聚物和共聚物。 丙烯酸β-羧乙酯(APA)是一种具有多种反应功能的丙烯酸酯单体,结构式为:CH_2=CH—COOCH_2CH_2COOH,其双键可发生加成聚合,制得的大分子带有反应性酯基和羧基侧基,以其制备反应性大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研究了丙烯酸β-羧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利用~(13)C NMR方法研究顺式环氧戊烯醛(1)的热异构化。测定了1在受热前后的~(13)CNMR谱,标识了它和它的热异构化产物的~(13)C NMR谱线;通过对异构化过程的动力学考察,表明1的热转化遵从一级反应规律,分别求出了80,100,120和140℃下的反应速度常数,并估算了活化能;同时也监测了异构化产物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5.
聚丙烯酰胺固定化糖化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丙烯酰胺单体通过反向悬浮聚合技术合成聚丙烯酰胺作为载体材料,采用包埋—交联法固定化葡萄糖淀粉酶,并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固定化酶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为55~58℃,而且具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8个月后该固定化酶的残余活力仍保持在94%左右,可重复使用43批次,此固定化酶酶活回收率达到56%.实验表明丙烯酰胺悬浮聚合固定化糖化酶的方法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6.
壳聚糖修饰玻碳电极卷积伏安法测定环境水中的EDT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玻碳电极 ,研究了Fe(EDTA) -在修饰电极上的吸附还原行为 ,用卷积伏安法通过Fe(EDTA) -的检测测定了环境水中的EDTA。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峰电流值与 8.0× 1 0 -7~ 5 .0× 1 0 -6mol L的EDTA呈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epp′ =0 .75 2 5c - 0 .661 3,r =0 .991 ,最低检出限为 5 .0× 1 0 -7mol L ,5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5 .8%。对实际样品测定的回收率为98 1 %~ 1 0 5 % ,对比HPLC的结果 ,相对偏差小于 5 %。  相似文献   
997.
"两次加标"-标准加入法在电极法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GB/T5 75 0 - 1985中的氟化物标准加入法测定回收率时 ,由于水样中的氟化物含量是未知的 ,很难保证加入标准液的量既要使测定中加标前后两次电位值的变化在 30 4 0mV之间 ,又要使加标体积小于 0 .5ml。所以本法采用不预先加标 ,按常规测出E1、E2 两个电位值后 ,再多加一次标准液 ,读取第三个电位值E3,将E3相对于E2 进行计算 ,这时计算出的氟化物含量是水样中氟化物的含量与第一次加入标准液中所含氟化物量的总和 ,只要减去水样中氟化物的量就可以得到第一次加入标准溶液中氟化物的测定含量 ,并以此来评价测定回收率。在计算公式中将两…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分子力学计算,1~H NMR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研究了α,α-二取代 环十二酮的构象.结果势构象骨架仍是[3333]-2-酮,在晶体和溶液中,它们的优 势构象均为α-角顺、α-角反-二取代[3333于α-角反位,后上基团处于α-角顺位.  相似文献   
999.
新型低聚噻吩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液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低聚噻吩衍生物N,N’-双烷烃基-5,5’-二溴基-2 ,2’:5’,2’-三噻吩-4,4’-二酰胺[N,N’-dialkyl-5,5’-dibromo-2,2’:5 ’,2’-terthiophene-4,4’-dicarboxamide](DNCnDBr3T,n=5,8,6,18)。示差扫描 量热法(DSC)测定的结果及偏光光学显微镜观察的结果显示,DNC18DBr3T, DNC16DBr3T,DNC8DBr3T具有近晶A形液晶性质,DNC5DBr3T不具有液晶性质。为了探 讨分子间氢链对液晶形成的影响,设计、合成了新型低聚噻衍生物4,4“-双烷烃 酯-5,5“-二溴基-2,2’:5’,2’-三噻吩[4,4’-bis(alkyloxycarbonyl)-5,5’ -dibromo-2,2’:5’,2’-terthiophene](DOCnDBr3T,n=5,8,16,18).测定和观察的 结果发现,DOCnDBr3T(n=5,8,16,18)不具有液晶的结果。这个结果表明,酰胺基 的存在于液晶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测定DNC18DBr3T在结晶状态和液晶状态下的 红外光谱,进一步证实了部分分子间氢键对于液晶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由硝酸镍水溶液和肼基甲酸甲酯(NH_2NHCOOCH_3, MCZ)的水溶液反应,制备 出未见文献报道的配合物[Ni(MCZ)_3]-(NO_3)_2·H_2O。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 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晶体学参数为:a = 1.3681 (2) nm,b = 0. 8188 (1) nm,c = 1.6029 (4) nm,β = 92.16 (2)°,V = 1.7943 (6) nm~3, D_c = 1.744 g·cm~(-3),Z = 4,F(000) = 976,μ(Mo Kα) = 1.166 mm~(-1) 。结构采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优化,除氢原子采用各向同性热参数外,其它非氢原 子均采用各向异性热参数修正,最终偏离因子R_1 = 0.0337,wR_2 = 0.0857。在 该配合物分子中,肼基甲酸甲酯作为双齿配体,由羰基氧原子和端基氮原子与Ni~ (2+)配位,形成五元平面螯合环,配合物分子中共有三个这样的螯合环,中心离子 为六配位八面体构型。配合物的外界是两个硝酸根离子和一个水分子,通过库仑力 和氢键与内界结合在一起。采用TG-DTG,DSC,IR等表征了标量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在程序升温条件下,该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是由一个弱的吸气热过程和三个较强 的连续的放热过程组成的,由TG-DTG和IR分析结果证明,在325 ℃时的最终分解产 物为NiO,得到了化合物的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