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6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化学   160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580篇
综合类   40篇
数学   360篇
物理学   149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吴峰 《物理实验》2008,28(4):10-14
由于Co:LMA晶体具有良好的热机械性能、高化学稳定性和较大的基态吸收截面积,因此以Co:LMA作为饱和吸收体可实现对1.3~1.6 μm波段的激光进行被动调Q. 以Co:LMA饱和吸收体作为Q开关,研究了高功率激光二极管泵浦的c切Nd:GdVO4固体激光器1.34 μm的被动调Q. 在泵浦功率为11.5 W和优化的输出镜透过率为T=5.5%时,获得了3.01 W的静态输出功率. 利用初始透过率为T0=90%的Co:LMA晶体作为调Q器件的动态运转,可以得到的最短输出脉冲宽度、最高输出功率、最高脉冲重复率和最高峰值功率分别是32 ns,266 mW,277 kHz和187 W.  相似文献   
992.
预成像数字全息测量大物体三维形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扩大数字全息三维形貌测量的视场,提出了一种预成像的方法.物体先被成像镜头成一缩小的实像,再使用离轴菲涅耳数字全息对此实像进行全息记录.采用倾斜照明光的方法使两次数字全息的再现像之间产生相位差,通过相位去噪和去包裹处理从相位差中提取物体的三维形貌数据.实验证明,预成像方法使测量视场的大小得到了至少一个数量级的提高,采用离轴菲涅耳数字全息降低了测量系统对环境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3.
激光二极管抽运Nd:YV04和频黄光激光器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峻诚  王加贤  苏培林  韩磊  熊刚强 《光学学报》2008,28(12):2365-2369
为了达到最佳和频593 nm黄色激光输出,采用激光二极管(LD)端面抽运Nd:YVO4晶体,根据四能级系统的速率方程理论,建立了空间相关的两波长激光运转速率方程模型,由此导出两波光子数表达式.对LD端面抽运Nd:YVO4/KTP三镜复合腔结构的腔内和频黄光激光器,在满足参与和频的两基频光光子数密度相等的条件下,理论上得到了谐振腔的各个参数.实验比较了在满足两波光子数密度相等和两波振荡阈值相等两种情况下激光器输出的593 nm黄色激光功率.在抽运功率为12 W时,二种情况下分别得到了410 mW和340 mW的黄光输出,光一光转换效率分别为3.4%和2.8%.由此可见,在满足两波光子数密度相等的条件下可以得到更高转换效率的和频黄光输出.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达到最佳和频593nm黄色激光输出,采用激光二极管(LD)端面抽运Nd∶YVO4晶体,根据四能级系统的速率方程理论,建立了空间相关的两波长激光运转速率方程模型,由此导出两波光子数表达式。对LD端面抽运Nd∶YVO4/KTP三镜复合腔结构的腔内和频黄光激光器,在满足参与和频的两基频光光子数密度相等的条件下,理论上得到了谐振腔的各个参数。实验比较了在满足两波光子数密度相等和两波振荡阈值相等两种情况下激光器输出的593nm黄色激光功率。在抽运功率为12W时,二种情况下分别得到了410mW和340mW的黄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分别为3.4%和2.8%。由此可见,在满足两波光子数密度相等的条件下可以得到更高转换效率的和频黄光输出。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NASA Rotor37跨音速轴流压气机从阻塞到近喘振工况的内部流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针对近喘振工况压气机顶部流动的特性,对间隙涡和通道激波进行顶隙吹吸干涉,分析了顶隙吹吸对该压气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顶隙吹吸方法,可以有效地延缓顶部间隙涡及低能流体造成的通道阻塞而引发的流动失速,并使压气机的工作流量范围扩大24%.  相似文献   
996.
不同包层直径的倾斜光纤光栅折射率传感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银萍  刘波  赵启大 《光学学报》2008,28(11):2072-2076
倾斜光纤光栅的透射谱中有纤芯模和大量的包层模,它们具有与布拉格光栅相同的温度特性.利用HF酸腐蚀的方法得到具有不同包层直径的倾斜光纤光栅,研究了其对外界折射率的传感特性.结果表明,外界环境折射率在1.333~1.4532之间变化时,同一直径倾斜光纤光栅的高阶包层模的敏感性要比低阶包层模强;随着包层直径的减小,包层模的敏感性增强,且在折射率比较高的环境中有更高的敏感性.因此,利用倾斜光纤光栅的温度特性不仅可以解决温度交叉敏感问题,而且通过小同的腐蚀程度能定制所需要的灵敏度,以实现对环境折射率的高灵敏度测量.该办法可应用于对生物和化学等高灵敏度传感领域的各种溶液进行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997.
空腔流动的大涡模拟及气动噪声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涡模拟(LES)和三维的Ffowcs Williams-Hawkings声学比拟方法相结合,研究空腔过流的一种噪声控制措施.空腔的底板/后墙使用多孔壁板,因此流体可以穿透空腔壁面,多孔效果使用Darcy压力-速度关系模拟.声源流场由LES计算,声辐射和远声场由声学比拟获得.结果表明,这种措施有效地减弱了空腔内的压力脉动和远场声辐射,低频脉动Rossiter模数对应的波动幅值被有效抑制,声源中偶极子占优项大幅度减小,从而抑制了声辐射.  相似文献   
998.
间隙高度对涡轮叶顶间隙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顶间隙流动是导致涡轮动叶中产生流动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某动力涡轮第一级内三维流动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流体在经过动叶叶顶间隙以后在约25%叶顶轴向弦长处(τ=3mm)在叶顶与吸力边夹角处卷起形成间隙涡,造成流动阻塞,同时在间隙内叶片顶部10%叶顶轴向弦长处(τ=3mm)开始在压力边出现叶顶分离涡,使得间隙流动损失增加.随着间隙高度增大,通过间隙的流量增加,间隙涡形成位置后移,间隙涡、叶顶分离涡尺寸变大,在流道内影响范围增大,导致流动损失变大.  相似文献   
999.
We propose a fluid sensor based on transmission dip caused by mini stop-band in photonic crystal slab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novel type of sensors has large detective range (more than 1.5) and relative high sensitivity (4.3×10^-5 in certain conditions). The central frequency and bandwidth of the mini stop-bands depend on th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PC waveguides,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optimize the detective range and detective sensitivity.  相似文献   
1000.
高层建筑风振响应分析中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后地基土的材料阻尼比幅值是多少,这是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有利还是不利的关键问题.通过对无桩基桩架-剪力墙结构的顺风向风振响应分析,发现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时结构基础底面土体的动剪应变幅值处于弹性应变范围,根据土动力学中土的动剪应变与土的阻尼比的关系,土体的材料阻尼比较小,其值不超过0.03,据此计算出相应的结构最大层间位移和结构顶层的最大加速度比将地基视为刚性的结构有较大增长;因此,在高层结构风振响应分析中应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文章通过实例分析给出无桩基高层建筑土体材料阻尼比的建议值,该研究为有桩基高层建筑的土体材料阻尼比的计算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