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6篇
  免费   864篇
  国内免费   752篇
化学   838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1204篇
综合类   194篇
数学   1183篇
物理学   229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申嗪霉素在辣椒及土壤中残留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申嗪霉素悬浮剂在辣椒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辣椒和土壤中申嗪霉素的半衰期分别为2.80~3.63d和2.83~4.62d,检出限分别为0.02mg/kg和0.01mg/kg,回收率分别为80.1%~102.5%和82.0%~97.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7.6%~9.4%和6.3%~8.4%。  相似文献   
82.
郭锐  马骏  杨锡尧 《分子催化》2002,16(1):19-24
通过氧吸附量、噻吩吸附热及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研究了MoO3/MCM-41、MoO3-CoO(NiO)/MCM-41系列催化剂,发现,对于MoO3/MCM-41催化剂,当MoO3的质量分数(以MCM-41为底数,即MCM-41=1g时,MoO3含量为0.15g,下同)从15%增加到20%时,其噻吩的加氢硫(HDS)活性增大,至25%时活性下降,所对应的氧吸附量(mL/g催化剂)也是先增大后减少,并且两者有很好的线性对应关系,而且噻吩吸附热则基本保持不变,采用不同的MoO3-CoO(NiO)浸渍顺序制备的MoO3-CoO(NiO)/MCM-41催化剂中,先浸渍CoO(NiO)再浸渍MoO3的催化剂,其噻吩HDS活性明显优于对其它浸渍顺序制备的催化剂,同时催化剂的氧吸附量和噻吩吸附热也最大。  相似文献   
83.
吴强  杜淼  彭懋  左敏  郑强 《高分子学报》2007,(3):223-229
采用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并结合动态流变学方法,考察了气相法二氧化硅(SiO2)粒子的加入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PMMA/SAN)共混体系相行为的影响,得到了添加SiO2粒子前后的相图,发现SiO2粒子对基体相行为的影响与基体的组成有关.对PMMA/SAN(60/40)体系,加入SiO2粒子后相分离温度上升,但并未改变相分离机理,仍为亚稳单相分解过程(spinodal decomposition,SD);而对于PMMA/SAN(30/70)体系,加入SiO2粒子后却降低了体系的相分离温度.该现象可能是SiO2粒子和基体组分界面间组成与PMMA/SAN共混物基体组成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84.
采用XPS和界面张力仪分别测定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胶膜表面的组成及水在其表面的动态接触角, 并用状态逼近方程模型计算了含氟聚合物乳胶膜的表面张力, 考察了温度对乳胶膜润湿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含氟聚合物乳胶膜表层较深处的F 1s信号强度比近表面要弱, 乳胶膜表面张力随表面氟原子浓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线性下降;含氟侧链(Rf)较长(碳原子数n>6)的含氟聚合物, 其表面张力随Rf单元含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显著高于Rf较短(n≤6)的含氟聚合物, 而水在含氟聚合物乳胶膜表面上的后退接触角θr随n增大出现急剧上升, n≥10 时, θr值几乎恒定不再随n增大而改变. 此外, 参与共聚的非氟丙烯酸酯酯基碳链较短时, 水在共聚物乳胶膜表面的θr随氟单元含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更显著;温度超过40 ℃后, 水对聚合物乳胶膜的润湿性随温度上升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85.
动态单滴法研究乳状液液膜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状液液膜作为化学分离的一种手段,自七十年代发现以来已有了许多进展,但是如何将其工业化还有许多课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前,除了乳状液液膜的水静态渗透性质以外,对乳状液液膜的稳定性和溶胀性质的研究主要采用搅拌法.虽然得到较好的规律性,但是搅拌法具有乳状液滴粒径分布广的弱点,对于不同的搅拌方式及条件,乳状液液膜的有效面积不同,对液膜作用的机械强度不同,因此结果会有很大差别.我们自行设计的动态单滴法实验装置,可定量地研究乳状液液膜的溶胀、稳定性及水渗透性质.  相似文献   
86.
用含时黄金规则波包法,计算了低初始振动激发HeI_2分子振动预离解总和分衰变宽度,寿命和速率及它们随初始振动态υ的变化.计算结果与实验外推数据符合得相当好.计算所需很短的波包总传播时间(不超过1ps)是由离解碎片在振动去激发绝热势能面(υ-1)上驻留时间决定的.较强的终态相互作用的影响是很重要的.预言并解释了终转动态分布随着υ的移动而改变的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87.
定标粒子理论预测乙醇-水体系汽液平衡盐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70℃下3个1-1型电解质(NaCl、NaBr、KCl)在各种不同浓度的乙醇-水体系中的汽液平衡盐效应参数,并给出用定标粒子理论计算盐效应参数的方法。硬球作用项采用Masterton-Lee方程,软球作用项采用胡英的径向分布函数。分子间力在Lennard-Jones位能函数基础上计入偶极-偶极、偶极-诱导偶极、电荷-偶极、电荷-诱导偶极的贡献,其中离子-分子间的静电作用项仅限于规则排列的第一配位圈之内。将混合溶剂的局部介电常数视为液相浓度的函数,函数关系由实验拟合。在乙醇浓度变化的很大范围内,3个体系的预测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8.
定标粒子理论预测乙醇—水体系汽液平衡盐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70℃下3个1-1型电解质在各种不同浓度的乙醇-水体系中的汽液平衡盐效应参数,并给出用定标粒子理论计算盐效应参数的方法,硬球作用项采用Masterton-Lee方程,软球作用项采用胡英的径向分布函数。分子间力在Lennard-Jones位能函数基础上计入偶极-偶极、偶极-诱导偶极、电荷-偶极、电荷-诱导偶极的贡献,其中离子-分子间的静电作用项仅限于规则排列的第一配位圈之内、将混合溶剂的局部介  相似文献   
89.
新型含有机硅二元多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聚羟基醚(PHE)、聚羟基醚砜(PHES)、酚酞聚羟基醚(PPHE)和聚对羟基苯乙烯(PHS)与端胺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通过羟胺缩合生成ABmn新型结构的可溶性含有机硅二元多嵌段共聚物,m值在1~6之间,详细讨论了反应物浓度对共缩聚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分子量测定、红外光谱分析和动态力学分析(DMA)技术初步确定了其反应机理、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0.
泡沫塑料动态快速分离富集金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任英  雷中利 《分析化学》1993,21(1):99-101
本文系统研究了泡沫塑料动态快速分离富集金的方法。对泡沫塑料柱的处理方法,再生及主要共存离子干扰的消除等均做了较详细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简便,不控速的金分离富集的方法。该法用于分析0.051~3.59g/t四种不同含量的金标样,结果与推荐值吻合,5次分析结果,相对标准偏差<5%,同时,可用泡沫塑料柱当天连续使用分析拿标样,回收率为93%—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