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144篇
化学   122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166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379篇
物理学   99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汪玉 《中学数学》2012,(9):33-3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常常与平面几何、圆的知识及直线的斜率、截距等知识进行综合,结合数学思想、方法,考查考生的能力.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好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此从以下几个途径阐述如何借助直线与圆的方程判定其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32.
荒漠地区由于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分常成为制约植被生长的因素之一,水分胁迫对植物长势和产量的影响比任何其他胁迫都要大。随着高光谱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已有众多学者利用高光谱数据研究植被遭受胁迫作用,然而这些研究对象多集中于甜菜、棉花、玉米、水稻等作物,针对干旱区盐生植被遭受胁迫作用的研究较少。梭梭作为荒漠、半荒漠地区的典型盐生植被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选择梭梭作为研究对象,培育一年生梭梭,并设置三个水分梯度,形成受不同水分量胁迫的梭梭。使用原始光谱、红边位置参数,结合植被指数及二维相关光谱研究其叶片光谱特征,为干旱区利用高光谱遥感监测盐生植被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分析梭梭叶片反射光谱曲线发现,在可见光至中红外各波段范围内,受不同水分量胁迫作用的梭梭叶片光谱反射率有显著差异。在可见光(350~610 nm)波段,各水分处理的梭梭叶片反射率依次为100 mL>500 mL>200 mL,这是由于100和200 mL水分促进梭梭内部叶绿素合成,使该波段反射率降低,而过多的水分(500 mL)对梭梭内部的叶绿素合成没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在红光区(611~738 nm),随着水分量的增多,受不同水分量胁迫的梭梭叶片光谱反射率依次减小。在738~1 181和1 228~1 296 nm波段,受不同水分量胁迫作用的梭梭叶片光谱反射率为:200 mL>100 mL>500 mL;在1 182~1 227 nm波段,受不同水分量胁迫作用的梭梭叶片光谱反射率为:100 mL>200 mL>500 mL。这是由于植被细胞结构对近红外区域的反射率影响较大,因而受不同水分胁迫作用的梭梭叶片光谱反射率有显著差异。在1 300~1 365和1 392~1 800 nm波段,受各水分胁迫作用的梭梭叶片反射率为:100 mL>200 mL>500 mL。这表明在500 mL水分胁迫量范围内,水分越多,叶子的细胞液、细胞膜对水分的吸收能力越强,使得反射率下降。通过对原始光谱求取一阶导数并提取红边位置参数发现,各水分处理下的梭梭叶片一阶微分光谱曲线中红边位置未发生移动。这是由于梭梭在长期的干旱环境影响下,形成了特殊的适应机制,水分对其红边位置影响不敏感。(2)选取若干植被指数分析各水分处理下的梭梭光谱指数变化。当水分胁迫量由100 mL增至200 mL时,WI/NDWI,MSI和NDII指数值变化显著,可用于研究水分胁迫下梭梭的光谱特征。(3)使用二维相关光谱技术分析受各水分胁迫作用的梭梭光谱特征,得出在100 mL水分胁迫下,在536,643,1 219和1 653 nm波段处,吸收峰对水分的微扰敏感;在200 mL水分胁迫下,在846和1 083 nm波段处,吸收峰对水分的微扰敏感;在500 mL水分胁迫下,在835和1 067 nm波段处,吸收峰对水分的微扰敏感。总之,在近红外波段,与100 mL水分量相比,梭梭受200和500 mL水分量胁迫时,吸收峰对水分的微扰敏感度上升。由100 mL水分胁迫下梭梭的二维同步相关谱图可知,1 044和1 665 nm,1 072和903 nm,903和1 264 nm,1 230和1 061 nm波段处形成正交叉峰,表明这些波段处光谱强度随水分的干扰同时变化。  相似文献   
33.
参数估计是一种基本的统计推断形式,也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分析偏态数据时,我们比较关注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和均值,但是偏Laplace正态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难以精确求出,因此用位置参数来近似代替.故本文提出偏Laplace正态数据下位置和均值回归模型,并研究该模型的参数估计,模拟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和方法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34.
利用CG-V型光速测定仪测量光速时,该仪器实验精度除了与频率和光程差的准确测量有关外,还由相位差的判断决定。由于仪器操作不当,产生了虚假的相移,造成误差的产生。本次实验通过对光速测定仪调节过程的细化,提出了可以提高CG-V型光速测定仪精度的调节方法——光斑定位法。  相似文献   
35.
人站在岸上看水中的鱼,由于光的折射,看到的是鱼的"像"的位置.文中对此问题作了初步论述,有些问题尚未讲清楚.类似的文章我们收到了不止一两篇,可见这是当前教学中颇受关注,且没有共识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的刊物上曾有过很好的讨论.时过境迁,新一代的人不知道这是曾发生过的事;更重要的是讨论结果没有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得到应有反映,教科书(包括国外的)依然故我,讲述依然片面,图示依然错误.教科书上讲的、画的是平面的、定点的,与人们实际看到的不相吻合.缘此,现在的问题得以形成.看来有必要再讨论,这也是再发表这篇文章的目的.欢迎广大读者作者来稿,推动这一讨论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6.
摘要:大功率元件过热是控制器ECU失效的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在自然对流散热情况下,元器件布置位置对控制器温度场的影响。对ECU壳体进行数值建模,并运用ANSYS Icepak软件对控制器密封外壳温度场进行了仿真模拟计算。其结果表明:(1)元器件集中放置将会导致密封外壳整体温度较高,且不利于散热,这会使ECU在工作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而损坏元器件;(2)将功率元器件分散放置靠近外壳的部位,温度场分布均匀,且高温范围小,散热效果较好。通过分析主要功率元器件放置位置对控制器ECU温度场的影响,为PCB板优化布置提供了设计依据,同时也会提高ECU的可靠性、增加ECU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7.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在数与形之间,又存在众多的和谐之美,体现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辩证统一.本文举例说明形内外与正负性的辩证和谐.  相似文献   
38.
等效道路线声源位置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从双  吴瑞  杨洁 《应用声学》2015,34(3):255-259
计算道路交通噪声时,一般将每个车道等效为1个线声源。有时,为了简化计算,将道路等效为1个线声源,等效线声源位置为道路中轴;或等效为2个线声源,等效线声源位置为道路两侧中心线或两侧最外车道中心线。推导不同等效方法下观测点噪声的计算公式,并探讨不同等效方法引起的误差。研究结果表明,将道路等效为2个线声源,等效线声源位置为道路两侧中心线的简化方法引起的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39.
张威  孙锐  高刘正 《应用声学》2016,24(12):56-56
对影响光学观测效果的太阳夹角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了太阳夹角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然后重点研究了太阳视位置的计算方法,比较了几种赤纬角计算方法,给出了一种改进的时角计算方法,实现了高精度的太阳视位置计算,并对其计算精度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在实际光学观测应用中的太阳夹角计算算法。实验表明,太阳视位置计算精度比传统数值近似方法高一个数量级,能够满足光学观测中太阳光照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40.
成像光谱仪能够获得目标表面图像特征和频谱特性,提高目标识别分析能力,在军用、民用领域有广泛应用。红外焦平面阵列的等光程间隔采样特性是限制光谱仪分辨率的重要因素。激光干涉光路与成像系统同光路,为红外焦平面阵列提供采样触发信号,实现等光程差采样。通过搭建激光偏振移相干涉光路,对干涉信号幅值和相位差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验证,最终调试得到两路正交干涉信号,相位差范围为84.6°~93°,反射透射光强幅值比例小于1∶1.05。实验结果表明,干涉光路中1/8波片角度、偏振分光片角度、探测器位置等参数是影响干涉信号幅值和相位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