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53篇
  免费   6538篇
  国内免费   10888篇
化学   15562篇
晶体学   240篇
力学   3892篇
综合类   1125篇
数学   10391篇
物理学   14869篇
  2024年   265篇
  2023年   896篇
  2022年   1003篇
  2021年   1019篇
  2020年   842篇
  2019年   1116篇
  2018年   752篇
  2017年   1130篇
  2016年   1259篇
  2015年   1383篇
  2014年   2460篇
  2013年   1832篇
  2012年   2006篇
  2011年   2244篇
  2010年   2190篇
  2009年   2258篇
  2008年   2353篇
  2007年   2023篇
  2006年   1990篇
  2005年   1920篇
  2004年   1968篇
  2003年   1700篇
  2002年   1458篇
  2001年   1338篇
  2000年   1131篇
  1999年   950篇
  1998年   830篇
  1997年   848篇
  1996年   749篇
  1995年   761篇
  1994年   719篇
  1993年   546篇
  1992年   493篇
  1991年   470篇
  1990年   400篇
  1989年   414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6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The H2(v,j) Ni(100) collision system has been studi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the surface sites and initial rovibrational states of the molecule on molecule-surface interactions, by a quasiclassical 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 method. Dissociative adsorption of an H2 molecule on the rigid Ni(100) surface is investigated at topologically different three sites of the surfac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olecule and Ni surface was described by a London-Eyring-Polani-Sato (LEPS) potential. Dissociative chemisorption probabilities of the H2(v, j) molecule on various sites of the surface are presen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translation energies between 0.001-1.0eV. The probabilities obtained at each collision site have unique behaviour. At lower collision energies, indirect processes enhance the reactivity, effects of the rotational excitations and impact sites on the reactivity are more pronounce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vailable studies.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results and quantum effec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2.
三苯甲基自由基及其二聚体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量子化学AM1 MO方法优化了三苯甲基自由基及其两种二聚体的构型,并计算了反应物和二聚物的生成焓、活化能以及它们的电荷布居,计算结果表明,三苯甲基自由基是一种较稳定的自由基,在这个自由基中存在明显的共轭效应,分子中电子云呈平均化分布.它的二聚体1,4—环己二烯衍生物分子中的5个苯基排布在环己二烯环平面的两端,明显降低了苯基之间的空间排斥力,使二聚物—环己二烯衍生物分子的稳定性大大高于六苯乙烷.因此,三苯甲基自由基的二聚体是1,4—环己二烯衍生物而不是六苯基乙烷,得到了与实验事实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3.
提出了在聚乙烯醇存在下,Fe(Ⅲ)-磺基水杨酸-甲基紫三元配合物光度法测定Fe(Ⅲ)的方法.该法灵敏度高(ε=3.44×105L@mol-1@cm-1),选择性及精密度均好,用于水中痕量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4.
起源于引力场的Vaidya-Bonner-de Sitter黑洞的量子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鸣超 《物理学报》2003,52(6):1350-1353
利用brick-wall模型研究了引力场对Vaidya-Bonner-de Sitter黑洞熵的量子修正.当黑洞事 件视界不随超前时间变化时,结果与Reissner-Nordstrm-de Sitter黑洞的量子熵完全相 同.  相似文献   
115.
本文对在过渡金属铁、镍电极表面制备得到的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APS)膜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对硅烷膜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现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进行了表征。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结果发现存在两个N1s峰,表明γ-APS膜中的氨基有两种存在方式:自由氨基和质子化氨基。实验中还发现现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是研究金属/γ-APS体系中界面层结构非常有效的手段,SERS结果表明硅醇羟基和氨基发生了竞争吸附,且γ-APS分子在外加电位等条件的影响下吸附状态会发生一定变化。原子力显微镜(AFM)的表征结果在微观上显示电极表面的γ-APS膜上形成了一种较规则的微孔结构,这种结构可能与基底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6.
用形变的相对论平均场模型,Skyrme-Hartree-Fock模型及宏观-微观模型研究了新核素278113及其α衰变链的α衰变能和半衰期.计算的α衰变能同实验数据比较符合,相应的半衰期也在合理的范围内.计算进一步表明形变对超重核的基态性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7.
朱浩 《运筹与管理》2005,14(6):136-141
本文从非线性自然观的视野。引用与分析了社会经济系统功能模型与效应模型。构建了系统和谐状态模型与和谐状态可信度模型,形象地说明了企业系统的和谐既是一个随机不确定状态。又是企业和谐力量与不和谐力量相互抗争干涉的过程。依据协同学原理提出了企业系统和谐演进的机制,表明企业系统的和谐发展是子系统和谐协同的过程。即子系统竞争合作的过程。文中所构建的模型,从理论上清晰地说明了企业系统和谐有序运行的机理,为如何构建和谐企业。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8.
余闯  刘松玉  滕瑞振 《力学学报》2004,12(2):155-161
从考虑土体流变的本构关系出发 ,证明了瞬时加载、线性或者近似线性加载和分级加载情况下路堤沉降的性状 ,提出了从数学上能满足各自变形特征的预测模型 ,工程实例分析表明了在不同条件下采用不同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9.
120.
提出一个城市主干道双车道多速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此模型采用开放性 边界条件,在考虑诸多实际因素影响情况下,研究了主干道中车站的设置、交通灯绿信比对 车流量和车流速度的影响.计算机模拟所得到的基本图(流量 速度图)能较好地反映在交 通灯控制下城市主干道交通流真实状况.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模型 交通流 主干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