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4篇
  免费   2449篇
  国内免费   5331篇
化学   9054篇
晶体学   769篇
力学   2044篇
综合类   189篇
数学   406篇
物理学   5452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438篇
  2022年   556篇
  2021年   588篇
  2020年   424篇
  2019年   524篇
  2018年   352篇
  2017年   448篇
  2016年   473篇
  2015年   595篇
  2014年   996篇
  2013年   872篇
  2012年   791篇
  2011年   830篇
  2010年   704篇
  2009年   775篇
  2008年   804篇
  2007年   753篇
  2006年   709篇
  2005年   645篇
  2004年   725篇
  2003年   786篇
  2002年   627篇
  2001年   604篇
  2000年   418篇
  1999年   320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304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221篇
  1994年   197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时域介电谱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微分和二次微分时域介电谱方法。极化响应可描述为exp[-(t/τ)α]类型若干个分得很开的峰,峰的线型决定α,它有1和1/2两个典型值.极化机构种类和峰的个数相等,峰高给出各机构对极化贡献的成份.响应时间τ由峰的位置定决,谱线的分离说明习惯设α=1而令τ有连续分布的看法缺乏根据,在石蜡中观察到温度升高时,指数增大,石蜡熔解过程中出现时域谱线分裂,从中可得到分子链运动的许多信息。  相似文献   
132.
杨光明  廖代正 《物理》1998,27(4):215-218
配合物分子材料的研究是对传统无机和有机材料的一种新发展和挑战.光致自旋转换配合物可望是实现光开关和记录信息的理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3.
134.
报道在有机光子选通光谱烧孔材料苯基四苯并卟啉锌/芳晴系统中,进行全息光谱烧孔和图像存贮的实验结果.实验表明全息烧孔极大地提高了光谱孔的检测灵敏度和信噪比.通过全息光子选通光谱烧孔,成功地进行了光子选通型的频率选择的多幅全息图存贮,得到清晰的图像再现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5.
空心材料导热性能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一种预测空心材料导热性的方法。研究了空习材料的导热性。用柱形空心材料分析了体分比和孔洞的排列方式对整体材料导热性的影响,用圆柱形,方柱形空心材料和含裂纹材料,分析了空心形状对材料导热性的影响。同他人的实验结果和某些现有的理论模型比较表明,本文方法是有效的。本文的结果很好地解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6.
针对90t RH精炼装置,以水力学模拟研究了吹气孔直径对真空循环精炼过程中钢液流动和混合特性的影响.模型和原型的相似比为15.模型吹气孔直径分别为0.8 mm和1.2 mm.结果表明,1.2 mm孔径下环流量和主要工艺参数间的关系为Ql Q80.26Du0.69Dd0.80;在给定的吹气量和插入管内径下,增大吹气孔直径并不显著改变精炼过程中钢液流动特征,环流量随吹气孔直径的增大而略有增大,其关系式为Ql=2.40Q 0.23gD0.72u D0.88d d0.13in;相应地,混合时间稍有缩短;0.8和1.2 mm孔径下,τm与搅拌能密度的关系分别为τm ε5和τm ε0.49.  相似文献   
137.
138.
采用粉末装管工艺研制YBa_2Cu_3O_(7-δ)高温超导带材。研究了冷轧工艺和冷轧十压制工艺对带材J_c值的影响以及不同加工率线材超导芯的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冷轧十压制工艺比单纯的轧制工艺所获得的带材J_c值高,随着加工率的增加超导芯的密度和临界电流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9.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微腔结构的双模发射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结构Glass/DBR/ITO/NPB/NPB:Alq/Alq/Al制作了有机微腔电致发光器件。将空穴传输材料与发光材料以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发光层,为了便于对比,在不改变有机层的膜厚的情况下同时制作了传统的异质结微腔器件,发现两种器件的发光光谱有很大不同,器件的复合效率与传统的异质结器件相比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是因为将两种有机材料混合能消除界面势垒,提高器件的复合效率,从而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性能,实现了微腔双模发射,且两个模式的半峰全宽分别为8nm和12nm。通过进一步优化器件结构可以实现微腔白光发射。  相似文献   
140.
Based on the Raman spectrum measurement, we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proton exchange, by which the optical waveguides are formed in the LiNbO3 crystal which are proton doped. The proton source is formed by a mixture of benzoic and adipic acid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Raman formant peak of optical waveguide at 650cm^-1, and the higher the relative percentage of the mol ratio of adipic acid dilution, the higher the intensity of the Raman formant pea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