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8篇
化学   213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MnO2的离子交换行为及其离子筛法提取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碧泉 《应用化学》1998,15(5):98-100
锂在受控核聚变反应中的应用以及高能锂电池的出现,显示了其在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意义.但当前查明的锂矿石贮量不大,近年来,人们已开展有关从海水中提取锂的研究.在电解质溶液中MnO2表面具有离子交换特性[1],以MnO2和LiOH制得的离子筛型吸附剂,对海...  相似文献   
172.
采用简便的水热法,获得了具有氧化酶催化特性的二氧化锰纳米管,研究了其对氧气(O2)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二胺(TMB)发生显色反应的催化性能,重点考察了常见金属离子对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能与MnO2表面发生特异性吸附络合作用的Pb2+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基于该抑制作用,建立了针对铅离子的高灵敏、快速检测新方法。结果显示,铅的线性范围为1.0×10-7~1.0×10-3mol/L,检出限为3.0×10-8mol/L。  相似文献   
173.
Graphene/hierarchy structure manganese dioxide (GN/MnO2) 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a simple microwave-hydrothermal method. The properties of the prepared composites were analyzed using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measurements.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analyzed using cyclic voltammetry,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metry (EIS), and chronopotentiome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N/MnO2 (10 wt% graphene) displayed a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244 F/g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100 mA/g. An excellent cyclic stability was obtained with a capacity retention of approximately 94.3% after 500 cycles in a 1 mol/L Li2SO4 solution. The improv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s attributed to the hierarchy structure of the manganese dioxide, which can enlarge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active materials and the electrolyte. The prepa- ration route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hierarchy structure graphene composites; this work could be readily extended to the preparation of other graphene-based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for use in energy storage devices.  相似文献   
174.
本文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电解二氧化锰中微量铁时锰产生负干扰的原因。提出了改变燃烧器高度,选择高温火焰区域,加入EDTA、8-羟基喹啉等释放剂或保护剂来消除干扰的各种方法。对干扰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实验说明在火焰下部低温区生成难解离化合物Mn_x(FeO_y)_z而造成对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5.
电催化间接氧化法制备活性二氧化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池工业目前使用的电解二氧化锰(EMD),是采用直接电解氧化法制得的。由于产物紧附在阳极表面,需要剥离,无法连续生产,加上电解温度较高,电流密度偏低(0.01A·cm~(-2)),生产效率不高,有待改进。 Boardman等报导Ag~ 离子对Mn~(2 )阳极氧化有催化作用。本文在该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电催化间接氧化制备二氧化锰(ECMD)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6.
在水-环己烷微乳体系中制备高比表面积氧化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维彬  杨絮飞 《催化学报》2002,23(4):329-332
 在水/TritonX-100/环己烷/正己醇微乳体系中合成了氧化锆粉末,经过450℃氧气中焙烧和400℃抽真空处理后,获得了比表面积高达464m2/g的氧化锆粉末.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该化合物最初为无定形氧化锆,经450℃焙烧3h后开始出现四方晶相和少量的单斜晶相氧化锆,随着焙烧温度升高至900℃,单斜晶相增加,但四方晶相仍是主要的.在600℃以下,添加氧化锰会阻止单斜晶相氧化锆的出现,使所制备的15%MnO2-ZrO2具有较高的可逆吸附氮氧化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7.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78.
水热处理对二氧化锰电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锰。XRD测试表明,产物为α-MnO2和γ-MnO2无定形粉末,经水热处理后的二氧化锰晶化程度增加,为α-MnO2和γ-MnO2混晶相结构。电化学测试表明,二氧化锰单电极比容量达252.72 F·g-1。经水热处理后单电极比容量达到299.15 F·g-1,比处理前的提高18.37%。经400次循环后,水热处理后的样品比容量衰减极小。  相似文献   
179.
刘玲  夏熙 《电化学》1998,4(3):328-333
本文采用锰微乳液中通氧气法成功制备了超细粉末MnO2,对所得样品进行了化学分析,XRD,TEM测试,证明为γ-MnO2平均粒径在纳米级范围内。再经恒电流放电,循环伏安,分形维数,交流阻抗等测试,发现在适当制备条件下所得纳米MnO2具有良好的放电性能,并对此作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0.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