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8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29篇
物理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四个直辖市1998—2012年人口城镇化与能源消费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与能源消费为不平稳变量,但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32.
针对城镇化进程中洛阳市的人口发展规律,建立了人口发展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指数增长模型以及阻滞增长的Logistic模型来预测洛阳市人口的发展,并与ARIMA模型进行了对比,为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为政策的制定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3.
城市化对冬季鸟类取食集团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2001年11月到2002年1月,沿城市化梯度对杭州城市的建筑区、城区斑块林地、西部山区等不同城市化栖息地的鸟类取食集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鸟类取食集团的总数量在整体上呈减少趋势;(2)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鸟类取食集团的物种数在整体上呈减少趋势;(3)鸟类取食集团的结构组成在三类栖息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4)随着栖息地的改变,某些取食集团的鸟类也发生了相应的集团改变.  相似文献   
34.
分形理论在城市化评价中的应用——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述、分析城市化内涵的基础上,将分形理论引入到城市化评价中,从理论上论证了分维值作为空间城市化水平数量指标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并以乌市部分城区为研究区,以TM图像为数据源、以GIS为操作平台,计算获得了数值结果,对理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5.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浙江省空气质量风险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经济改革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空气质量正面临着空前的压力.识别城市化过程中影响空气质量的风险因子,探究不同城市化与空气质量耦合协调阶段的风险因子及其决定力的差异,有助于政府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合理预防、控制和治理空气污染.根据2015年浙江省各市城市化与空气质量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将全省划分为协调发展、转型过渡和不协调发展3种区域,运用地理探测器揭示全省不同耦合协调分区的空气质量风险因子.研究表明:(1)不同耦合协调分区的主要风险因子不完全相同;(2)城市化因子通常与年均AQI值正相关,与自然、气象因子负相关;(3)风险因子的两两共同作用加强了对空气质量空间分布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6.
本文基于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将城市化与金融发展考虑在内,构建了一个我国1978~2011年关联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尤其是在考虑城市化与金融发展的影响下,非线性特征更加显著。同时在非线性条件下,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对于追求经济更快增长的政府而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非越小越好,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不一定实现经济更快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37.
郊区化界定标准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为例,论证人口绝对和相对指标无法有效地界定郊区化.指出郊区化本质在于城市功能从中心市向郊区的扩散,城市功能包括居住、产业等诸多方面,人口绝对和相对指标只反映了人口的居住情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功能.而且用人口数量变化作为界定郊区化的标准,把人抽象成一个个简单的数字单位,忽略了不同人之间所体现的城市功能是有所差别的.指出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城市地域统计单元和城市功能评价方法,才能有效地界定城市化是否处于离心郊区化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8.
结合杭州市转塘镇双流地块农居点的规划设计实践,表述了在城市化进程下的城郊新农居设计中,要尊重自然环境,继承和发扬传统家园归属感,从而提升人居质量的设计理念,同时对具有哲理和个性的聚落空间形态,以及现代江南特色民居做出一点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9.
应用地域状态变量建立了人口发展的离散模型.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评价中国的城市化和人口政策产生的影响.这些问题包括人口数量的预测和关于一些人口指标的讨论,如:人口地域分布、人口年龄分布、性别比、老龄化、抚养率,等.进而讨论了应在何时采取怎样的政策来应对未来的人口困境.  相似文献   
40.
以多时相Landsat MSS、TM和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和GIS手段,提取不同等级城市(上海市、杭州市、无锡市和慈溪市)1979年、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5个时相的城市用地信息,分析了城市体系中不同等级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和扩展特征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