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9篇
  免费   1167篇
  国内免费   914篇
化学   4072篇
晶体学   91篇
力学   1254篇
综合类   167篇
数学   1325篇
物理学   315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386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630篇
  2012年   501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495篇
  2007年   434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The effective propagation rate constant (kp; averaged over all the propagating active centers) was characterized for solvent‐free cationic photopolymerizations of phenyl glycidyl ether over the entire range of conversions, including the high conversion regime in which mass transfer limitations become important. The profile for the kp as a function of conversion was found to exhibit a constant plateau value at low to intermediate conversions, followed by a monotonic increase above a threshold value of conversion. To explain this trend, it is proposed that at high conversion the diffusional mobility of the photoinitiator counterion is reduced whereas the mobility of the cationic active center remains high because of reactive diffusion. Therefore, with increasing conversion, the average distance between the active centers and counterions may increase,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 in the propagation rate constant. The profiles for the kp values were investiga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temperature, photoinitiator anion, and photoinitiator concentration. As the photoinitiator concentration was increased, the plateau value of the effective propagation rate constant decreased whereas the threshold conversion increased. All of the experimental trend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oposed increase in ion separation at high conversions. © 2004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42: 4409–4416, 2004  相似文献   
22.
强流离子束离子径向密度分布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龙  翁甲强  方锦清  罗晓曙 《物理学报》2004,53(12):4126-4130
对初始分布为K-V分布的离子束进行模拟研究.除观察到存在束晕现象外,还发现离子束在通 道内运行过程中,离子沿径向密度分布发生了变化. 通过延迟反馈控制,不仅可以消除束晕 ,而且只要控制参数适当,也可以使束中心部分呈均匀分布状态. 关键词: 强流离子束 束晕 填充因子 离子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23.
王九庆  方守贤 《中国物理 C》1998,22(12):1156-1163
探讨了设计负动量压缩因子(αp<0)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储存环磁聚焦结构的可行性及方法.作为应用实例,说明了设计αp<0的τ–粲工厂磁聚焦结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4.
一种改进的计算探测器校正因子的相关抽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小尺寸探测器处于大块介质的情形, 在探测器的校正因子的Monte Carlo模拟中, 存在两个难题: 一是由于探测器尺寸很小粒子难以到达探测器并发生碰撞; 二是两个随机变量比值难以达到要求精度. 本文使用经过改进的粒子碰撞自动重要抽样方法, 再结合相关抽样方法, 解决了这两个难题, 并在MCNP-4C程序平台上加以实现. 除了粒子碰撞自动重要抽样以外, 还选用了其他3种方法: 直接模拟、区域分裂、强迫碰撞+Dxtran球分别与相关抽样方法结合, 对一个简化的探测器校正因子计算模型进行了计算. 实际计算结果表明, 相关抽样方法无论与哪种方法结合, 都起到了提高相关量计算效率的作用; 而它与粒子碰撞自动重要抽样结合, 比其他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5.
运用中学生男性性别角色期望调查表和因子分析方法对贵阳市中学生进行男性性别角色期望调查和定性与定量分析,为中学生树立适宜的性别角色观,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提供量化依据.分析显示:传统的男性角色并不被现代中学生完全接受,无论是男中学生还是女中学生都在力图探求一种新的男性性别角色模式,且两性中学生对这一新的男性性别角色模式的期望和把握是有一定差异的.  相似文献   
26.
王薇  张杰  赵刚 《物理学报》2006,55(1):287-293
利用辐射流体力学程序对三倍频纳秒激光与靶物质相互作用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可以产生黑体辐射谱分布的激光等离子体X射线辐射靶的最佳厚度;数值模拟研究了黑体谱分布的X射线辐射场对等离子体系统平均离化度分布的影响,它有助于深入理解天体物理中吸积盘对它周围星际物质的离化影响. 关键词: 辐射流体力学 激光等离子体 X射线辐射 吸积盘 离化  相似文献   
27.
根据生产实际,综合利用并列、赋闲列和拟水平试验设计,运用多重比较进行方差分析,寻找水泥熟料的最佳工艺.不仅解决了不同水平多因素试验问题,同时还可考虑交互作用,大大减少了试验次数,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8.
In this paper, we first reduce the problem of finding a minimum parity (g,f)-factor of a graph G into the problem of finding a minimum perfect matching in a weighted simple graph G*. Using the structure of G*, a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existence of an even factor is derived. This paper was accomplished while the second author was visiting the Center for Combinatorics, Nankai University. The research is supported by NSFC  相似文献   
29.
饲喂频率对鲈鱼生长及体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1次·d-1、2次·d-1、3次·d-1、4次·d-14个饲喂频率,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0%、温度为26~30℃条件下对鲈鱼(85.95±2.04)g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饲喂频率影响鲈鱼的生长是由食物转化率和摄食率的提高共同引起的.(2)水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保持不变;蛋白质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脂肪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明显减少;灰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多而明显增加.(3)鲈鱼的适宜饲喂频率为2次·d-1.  相似文献   
30.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generalized M2 factor of hard-edged diffracted beams based on the truncated second-order moments method, asymptotic analysis and self-convergent beam width approach is performed. The dependence of the generalized M2 factor on the parameters characterizing the spatial profile, and beam truncation, etc. is analy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