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8篇
  免费   953篇
  国内免费   8275篇
化学   14440篇
晶体学   164篇
力学   549篇
综合类   359篇
数学   1375篇
物理学   2439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365篇
  2021年   433篇
  2020年   339篇
  2019年   324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399篇
  2015年   439篇
  2014年   764篇
  2013年   657篇
  2012年   612篇
  2011年   650篇
  2010年   681篇
  2009年   712篇
  2008年   787篇
  2007年   766篇
  2006年   777篇
  2005年   797篇
  2004年   783篇
  2003年   825篇
  2002年   723篇
  2001年   743篇
  2000年   573篇
  1999年   484篇
  1998年   507篇
  1997年   458篇
  1996年   466篇
  1995年   426篇
  1994年   496篇
  1993年   361篇
  1992年   350篇
  1991年   350篇
  1990年   328篇
  1989年   333篇
  1988年   140篇
  1987年   114篇
  1986年   113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1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71.
172.
Zr(IV)/PVA功能膜的膜催化酯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催化与渗透汽化分离技术相偶合的渗透汽化型膜反应器中,研究了羧酸酯的液相合成反应。实验中制备了两类具有强酸催化活性的Zr(Ⅳ)/PVA(聚乙烯醇)功能膜,采用管式膜方式,以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反应为探针,对这类新型的催化反应技术在催化活性、分离性能以及分离对反应转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从得到的结果看,膜催化酯化反应过程的反应条件和缓,转化率可达到98%,反应的选择性为100%。  相似文献   
173.
活性炭酸处理对CuO/C催化剂上NO还原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志明  王新平 《分子催化》1996,10(2):109-114
4种国产活性炭被用于NO还原反应,其中,山楂核炭和山桃核炭具有较高的NO还原转化率。实验发现,表面含氧基团-COO-对活性炭自身的还原性和对NO的还原活性有很重要的影响。对表面富-COO-基团的活性炭,稀盐酸处理使表面-COO-显著分解。  相似文献   
174.
SiO2负载的Pt—M,Rh—M异双核络合物催化剂催化CO2氢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昌平  杨秀芝 《分子催化》1996,10(5):363-367
  相似文献   
175.
由脂肪酸酯制备高碳醇Cu—Fe系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寿长  王文祥 《分子催化》1996,10(5):382-386
  相似文献   
176.
运用BOC-MP方法和MonteCarlo模拟方法,讨论了在钾存在的情况下,Cu(100)上WGS反应中各反应物种吸附热性能的变化,以及各表面基元反应步骤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钾处于低覆盖度时(<0.10),WGS反应的反应速率随表面钾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当钾表面浓度较高时,反应速率却随表面钾覆盖度的增大而减小.这可能是由于反应的速控步骤随表面钾覆盖度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77.
根据氯离子型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Cl)制备过程中溶液浓度变化的监测结果和不同反应进程时产物的EDS、IR、XRD、TEM、TG-DTA表征结果,研究了合成LDH-Cl的共沉淀反应动力学特征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LDH-Cl的生成符合多核层表面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过程中LDH的晶胞参数c从2.421 nm变为2.399 nm,通道高度h由0.3321 nm减小为0.3228 nm,粒子直径Da由6.40 nm增大为15.16 nm, Dc由7.43 nm增大到10.93 nm,纵横比由0.86增大为1.39; IR和TG-DTA特征变化表明了层板对阴离子作用的强度和层板的结构稳定性随反应进程而提高.  相似文献   
178.
跳浓弛豫法研究钇与DBC-偶氮氯膦配位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从俊  杨波  郑丹 《大学化学》2003,18(2):49-52
推荐一个用跳浓弛豫法测定钇与DBC 偶氮氯膦配位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的实验 ,该实验方法和原理简单 ,知识内容丰富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快速反应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基本概念的掌握  相似文献   
179.
180.
本文报道了异黄樟油素、异丁香酚的新合成途径,即在羰基铁光催化下或多核羰基铁加热催化下,使黄樟油素、丁香酚异构化。其转化率几乎是定量的。反应产物经GC,GC/MC分析及UV,IR,NMR,折光率的鉴定,证明合成过程中发生了异构化反应,而且产物以反式异构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