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8篇
  免费   687篇
  国内免费   721篇
化学   581篇
晶体学   42篇
力学   376篇
综合类   376篇
数学   4442篇
物理学   127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对其中三维激光扫描图像处理的关键技术———二值化、细化以及离散数据点云的滤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先加权中值滤波,然后再小波分析滤波的新的降噪方法,并通过遗传算法对权重值进行了优化。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小波分析计算工作量大,所以提出了一种相对简单的算法,实现了在单台PC机上的运算。  相似文献   
22.
 对氧碘化学激光器的单重态氧发生器(SOG)进行了改进,采用横向射流方式,并对该横向射流式单重态氧发生器的性能进行了检测。实验中过氧化氢碱溶液温度控制在-16℃左右,氯气流量为530mmol/s,He与氯气的流量比为3;采用PS法测量单重态氧分子的产率,吸收法测量氯气的利用率和相对水含量。得出如下结论:在不使用冷阱和分离器的情况下,最高单重态氧分子产率达到58%, 氯气利用率在80%以上,相对水含量小于等于0.5;气体达到最大流量时,发生器仍然能稳定地工作。  相似文献   
23.
1 “数学怎能模糊”2 “教材应该成熟”3 “中学生学习模糊数学 ,会不会太难”4 家长的看法5 从集合到模糊集合“数学就是要精确、严密 ,怎么与模糊混为一谈了 ,真是乱弹琴 !”这是一般人看到“模糊数学”的第一反应 .确实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模糊看成贬义词 ,而只对精密与严格充满敬意 .在模糊数学的初创时期 ,它曾被美欧的许多专家权威认为是伪科学 ,是头脑发热的产物而遭到排斥 ,应用模糊数学的研究也不得不转入“地下” .模糊数学的先驱L A 扎德教授曾感叹地说 :“有一段时间 ,我觉得自己就象生活在狗窝里…”但这一页 ,早在十几…  相似文献   
24.
创新教育如何体现在教学上 ,对于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 ,不妨把它看作一件产品 ,进行联想类比 ;它有哪些变异 ?它还有哪些应用 ?能否开发出更有价值的系列产品 ?下面举例说明进行数学问题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以献读者 . 已知a >b>0 ,求a+1 6b(a-b) 的最小值 ; 已知a>b>0 ,求a2 +1 6b(a -b) 的最小值 (数学第二册上P37)这是大家熟悉的两个问题 ,通过改造、一般化 ,可得如下结果 :改 1为 :已知x1 ,x2 >0 ,求x1 +x2 +kx1 x2(k>0且k常数 )的最小值 .解 因x1 ,x2 >0 ,故x1 +x2 +kx1 x2 ≥3·3 k ,当且仅当x1 =x…  相似文献   
25.
《数学通报》2003,(7):46-47
参考公式与文科相同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1 0小题 ,每小题 5分 ,共 5 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 ,( 2 )与文科 ( 1 ) ,( 2 )相同( 3)“cos2α=- 32 ”是“α=kπ+ 5π1 2 ,k∈Z”的(A)必要非充分条件(B)充分非必要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4 )与文科 ( 4 )相同( 5 )极坐标方程 ρ2 cos2θ- 2 ρcosθ =1表示的曲线是(A)圆 (B)椭圆(C)抛物线 (D)双曲线( 6) ,( 7) ,( 8)分别与文科 ( 6) ,( 7) ,( 9)相同( 9)若数列 {an}的通项公式是an =3-n+ 2 -n+ ( - 1 ) n( 3-n- 2 -n)2 ,n…  相似文献   
26.
带有给定凸切线多边形的保形五次样条逼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讨论带有给定切线多边形的保形逼近问题.给出了一条与给定切线多边形相切的保形五次参数祥条曲线。  相似文献   
27.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ights and control vertices of two rational NURBS curves of degree two or three with all weights larger than zero when they represent the same curve parametrically and geometrically, and gives 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coincidence of two rational NURBS curves in non-degeneracy case.  相似文献   
28.
计数法(1)     
所谓计数,就是估计或计算符合某些要求的对象的个数,换言之,就是给定-个有限集合S,要求出集合S所含的元素的个数|S|,或者对集合S的阶的上、下界进行估计.由于通常给定的集合各种各样,要判定一个元素是否属于它,绝非易事,要计算它所含元素的个数就更加困难.所以,如何计数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它历来是组合数学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也是各类竞赛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9.
For two rational quadratic B-spline curves with same control vertexes, the cross ratio of four eollinear points are represented; which are any one of the vertexes, and the two points that the ray initialing from the vertex intersect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egments of the twocurves, and the point the ray intersecting with the connecting line between the two neighboring vertexes. Different from rational quadratic Beeier curves, the value is generally related with the loeation of the ray, and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o5 the ratio being independent of the ray‘s loeation is showed. Alsn another cross ratio o5 the following four collinear points are suggested, i.e. one vertex, the points that the ray from the initlal vertex intersects respectivdy with the curve segmentt the line connecting the segments end points, and the line connecting the two neighboring vertexes. This cross ratio is concerned only whh the ray‘s location, butnot with the weights of the curve. Furthermore, the cross ratio is projective invariant under the projectiv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segments.  相似文献   
30.
A Fixed Point Theorem for Multi-valued Composite Increasing OperatorsLiFengyou(李凤友)(DepartmentofMathematics,Tianjin'NormalU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