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化学   19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5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2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周于皓  刘慧卿  祁鹏  赵萌  陈宇 《计算物理》2018,35(6):668-674
利用神经网络的强大非线性映射和拟合能力,构建神经网络产量预测模型,并针对油田生产数据的高误差、易缺省等特性和曲线拟合预测不易收敛的情况,提出了训练数据集扩充方法和改良的均方误差损失函数.在拟合油井产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2.
真实发动机涡轮叶片端壁为曲面造型,并且其冷却受槽缝气、泄漏流和离散气膜冷却多种冷却气叠加影响,同时又受到主流二次流影响,因此呈现复杂冷却特性。为研究接近真实发动机涡轮叶片端壁构型和工况下的气膜冷却特性,本文采用高速风洞(主流雷诺数为37万)及压敏漆(PSP)技术,研究了槽缝气、泄漏流以及离散气膜对曲面端壁的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并针对不同冷气流量比对端壁气膜冷效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端壁表面气膜冷效随着槽缝气流量比增大而增大,当流量比增大到1.71%时,槽缝气膜几乎可以覆盖整个端壁表面;与槽缝气相比,端壁表面的离散气膜冷气覆盖范围较为有限,端壁压力面侧下游区域气膜覆盖较差;在喉部之前,随着流量比增大,离散气膜冷效呈现下降趋势;在喉部之后,随着流量比从1.3%增大到1.9%,离散气膜冷效呈现上升趋势;与仅有离散气膜相比,包含槽缝气、泄漏流、离散气膜的全气膜覆盖更为均匀,全气膜冷效的叠加使得端壁冷效相比仅有离散气膜时整体提高了93.4%。  相似文献   
183.
李深远 《物理通报》2022,(6):138-141
根据杨氏双缝干涉的实验原理,利用GeoGebra软件动态模拟出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的光强分布,课件中滑动条调节实验中的一个或几个参数均可得到直观反馈,同时在双缝与光屏间绘制出两个光源的波阵面,生动表现了因波阵面叠加产生相长干涉或相消干涉的原理.  相似文献   
184.
185.
李正红 《中国物理 C》2005,29(6):615-618
论文介绍RF腔光阴极注入器中热发射度的测量方法,在注入器中有三个因素影响热发射度的测量,它们是:射频场效应、空间电荷效应和发射度测量误差. 在注入器出口处,电子束发射度由:热发射度、射频场效应引起的发射度增长和空间电荷效应的发射度增长三部分组成. 论文从注入器中发射度增长理论和模拟出发,给出了一个能够消除射频场效应和空间电荷效应的热发射度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86.
段银根 《物理实验》2004,24(12):46-47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这一实验中,关键问题有两个:一是实验仪器的安装与调节;二是准确测出相邻两条亮(暗)纹间的距离△x.笔者就此简单地谈谈双缝干涉实验仪的安装与调节方法,以及如何测△x和λ。  相似文献   
187.
用图形化编程模拟杨氏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杨氏实验首次证实了光的波动性,成为波动光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但由于杨氏实验的条件极为苛刻,当采用普通光源时,在通常的实验条件下,获得的干涉条纹极其微弱,难以分辨。这里介绍一种采用VisualBasic高级语言制作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模拟演示软件,它能在计算机上同步清楚地显示实验装置、干涉条纹的位置及光强分布等。并具有人机交互功能,通过鼠标点击,可调节有关参数,实时显示干涉条纹位置及光强分布的变化规律。使用该软件辅助教学,非常直观、方便。  相似文献   
188.
低电阻测量中的接触电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采用两种实验方法对比测量可知通常的导线连接其接触点的电阻,并由此进行分析,阐述在双电桥测量低电阻实验中四端扭接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9.
190.
任何光学教材在讨论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时,理所当然地在计算光程差的计算中运用了近似的方法.由于光波的波长相当短,这种近似方法是否准确,即舍去(或添加)的部分与光波波长相比是否足够小,没有在理论上得到证明.显然,这种方法是准确的,因为计算结果符合实验结果.在此只是提供理论上的证明,其结果不仅不会影响杨氏双缝干涉规律的正确性,而且更好地说明了理论与实际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