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化学   126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36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52篇
物理学   1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详细论述了压片法及熔融片法测定钼精矿的分析条件。其中压片法通过大量采用同一矿区的生产样品经化学定值后作为校准样品建立校准曲线,因此粒度效应和矿物效应基本上可忽略。详细地讨论了元素之间谱线干扰、背景和脉冲高度选择。使用经验系数法校正基体效应,可准确测定钼精矿中的钼、硫、铁、铜、铅、锌等11种元素。在熔融片法中主要讨论了元素谱线的选择及其相互之间的干扰,经理论α系数校正后,可准确测定不同钼矿中的多种元素,其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5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空气品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TiO2是一种化学稳定性高,耐腐蚀性强,对人体无毒无害的N型半导体材料。利用TiO2的光催化性能提高室内环境空气品质已经成为研究焦点,但是由于TiO2只能在紫外光源下才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效率,而在可见光源下的光催化效率较低,从而极大的限制了TiO2在室内环境领域的发展。因此,研发在可见光源下具有良好光催化性能的TiO2复合材料势在必行。利用元素掺杂改性技术与提高比表面积方法可以改善光催化反应过程中量子效率和对光能的利用率,以加快电子和空穴向表面迁移的速率同时降低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机率。以二氧化硅SiO2为模板、聚乙烯吡咯烷酮为成膜剂、硝酸铈Ce(NO3)3·6H2O和硝酸铜Cu(NO3)2·3H2O为改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均匀粒度分布的Ce-Cu/TiO2空心微球,并将制备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纳米SiO2球模板的制备、Ce-Cu/TiO2-SiO2复合微球凝胶的制备、Ce-Cu/TiO2-SiO2复合微球的制备和Ce-Cu/TiO2空心微球的制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与X射线衍射仪(XRD)对Ce-Cu/TiO2空心微球的制备过程各阶段生成物进行测试与分析,即在纳米SiO2球模板的制备阶段从微观角度研究纳米SiO2球模板的搭建过程,在Ce-Cu/TiO2-SiO2复合微球凝胶的制备阶段研究TiO2附着于纳米SiO2球模板的过程,在Ce-Cu/TiO2-SiO2复合微球的制备阶段研究煅烧工艺对Ce-Cu/TiO2-SiO2复合微球中晶相与结构的影响,在Ce-Cu/TiO2空心微球的制备阶段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对Ce-Cu/TiO2-SiO2复合微球中纳米SiO2球模板洗涤效果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Ce-Cu/TiO2空心微球的光响应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以研究Ce-Cu/TiO2空心微球对可见光源的利用效率。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LPSA)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Ce-Cu/TiO2空心微球的粒度分布与微观形貌进行测试与分析,以研究Ce-Cu/TiO2空心微球的均匀粒度分布效果。结果表明:以Si-O-Si基团构建非晶体结构的无定形态纳米SiO2球模板,有利于聚乙烯吡咯烷酮在纳米SiO2球模板表面附着,从而控制Ce-Cu/TiO2空心微球的空腔结构。Ce-Cu掺杂基本进入TiO2晶体,极少进入纳米SiO2球模板晶体,从而抑制了Ce-Cu/TiO2-SiO2复合微球中TiO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Ce-Cu掺杂TiO2可以促使TiO2内部形成新的能级,实现能量较小的光子捕获e-和h+,从而提高Ce-Cu/TiO2空心微球对可见光源的利用效率。Ce-Cu/TiO2空心微球的表面光滑且不存在明显的缺陷,其形貌呈现良好的球体且粒径分布均匀,即d90为219.54 nm,d50为151.60 nm、d10为103.84 nm,以及d90-d10为115.70 nm。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获得可见光源下具有良好光催化性能的均匀粒度分布Ce-Cu/TiO2空心微球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3.
光复散射对消光法粒径测量的影响:复散射模型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复散射效应在光散射颗粒测量中不仅重要.且尚未得到很好解决。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不同的光波长,颗粒浓度以及收接器条件下的光复散射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算法程序经与四通量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数值结果与单散射条件的郎伯-比尔模型进行比较.进而讨论了复散射效应对消光法颗粒粒径测量影响。表明复散射对消光法颗粒测量的影响不仅取决于颗粒系自身的浓度.而且接收器的几何尺寸和接收位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减小颗粒介质层厚度和减小光接收器接收面积.增大接收距离以及减小接收角都能减小复散射效应对消光法粒径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在文献[16]基础上,进一步将模糊粒度空间推广到更一般地模糊等价关系上,研究了模糊粒度空间的性质,主要获得了3个结论.首先,引入了有序的等价关系集的概念,给出了下列的四个命题是等价的:(1) 给定一个模糊等价关系;(2) 给定一个等腰归一化伪距离;(3) 给定一个有序的粒度空间;(4) 给定一个有序的等价关系集.第二,通过模糊等价关系诱导的等腰归一化伪距离的投影距离和扩展距离,建立了模糊粒度空间上的距离,即是等腰归一化距离,并且给出了模糊粒度空间上距离度量的动态性质研究.最后,给出了模糊粒度空间与模糊等价关系之间的序关系,即它们的序是一致的.这些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模糊粒度空间的理论,为模糊粒度计算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数学理论和工具.  相似文献   
55.
与窄粒度分布反演相比,宽粒度分布的反演难以获取与其相适应的正则参数。为提高宽分布颗粒体系反演结果的准确性,提出基于改进Morozov偏差原理,通过遗传算法迭代求取正则参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小波包分解求出电场自相关函数的噪声分量,利用Morozov偏差原理建立适应值函数,在正则参数经验范围内生成初始种群,将适应值函数与初始种群带入遗传算法,全局寻找最优适应值对应的参数值作为正则参数。模拟与实测数据的反演结果表明,在窄分布颗粒体系条件下,所提方法与L-curve准则反演结果无显著差异,在宽分布条件下,所提方法反演结果的性能指标均优于L-curve准则,且避免了宽粒度分布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虚假峰情况,表现出明显优于L-curve准则的宽分布反演效果。  相似文献   
56.
基于多尺度区域粒度分析的遥感图像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不同地物具有粒度差异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区域粒度分析的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均值漂移得到图像各尺度上的初始过分割区域,然后通过考虑区域大小和区域间上下文关系进行粒度分析,最后利用马尔科夫随机场模型对图像的粒度信息和光谱信息进行建模,得到分割结果。用平朔地区SPOT5和泰州航拍等遥感图像进行了实验,并与若干考虑光谱特征的分割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分割精度。  相似文献   
57.
以不同粒度的硅酸锆粉为矿化剂原料,研究原材料粒度及其分布对氧化硅基陶瓷型芯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学计算和实际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最佳硅酸锆粉粒度分布特征.D50为19.6 μm的硅酸锆粉作为矿化剂,在1190℃下焙烧型芯的收缩为0.83;,显气孔率为27;,室温强度为27.1MPa,高温挠度(1550℃×0.5 h)为0.4mm.  相似文献   
58.
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3D图像处理软件(Image-pro)研究了四种不同火灾类型金属熔痕的显微组织、平均晶粒度、物相组成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金属火灾熔痕主要由立方晶系的Cu2O和胞、枝状的Cu组成。在四种不同的起火方式下,金属熔痕的显微组织和成分有显著的差别:(1)一次短路的火灾熔痕平均晶粒度为3~5 μm,其Cu2O含量最低;过载熔痕的平均晶粒度与一次短路的类似,但其Cu2O含量为30%左右;(2)二次短路熔痕中含有一定数量直径较大的微观空洞,平均晶粒度约为30 μm;其Cu和Cu2O衍射峰出现展宽和辟裂,烧蚀程度最深;(3)火灾熔痕中粗大的Cu2O等轴晶衍射峰强度最大,且显微组织中几乎没有微观空洞存在。  相似文献   
59.
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可对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快速检测,不同土壤物理性质下,污染物荧光发射特征具有一定差异。为实现外场检测时快速制备合适的土壤样品,实验研究了土壤疏松度、颗粒度、湿度与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荧光强度及光谱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压片机压强大于2 MPa时土壤样品荧光光谱的稳定性较好,九种不同疏松度的土壤样品荧光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51%。不同粒径的机油土壤样品荧光强度差异较小,其中100目土壤样品的荧光光谱RSD值为2.25%。结果表明,土壤样品表面呈平整洁净时,所得样品荧光光谱的稳定性较好,土壤疏松度和颗粒度对荧光光谱的影响较小。湿度对土壤样品荧光发射的影响较大,当土壤湿度低于10%,荧光强度变化较小;湿度范围大于10%时,荧光强度变化较大。为利用LIF技术对外场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检测时,快速有效制备土壤样品及准确测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选取江苏弶港地区JC-1203钻孔, 通过分析其岩性、沉积物粒度参数和概率累计曲线, 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测年数据, 将JC-1203钻孔0~50.00m段自上而下分为5个沉积单元(DU1、DU2、DU3、DU4和DU5). 研究表明: DU1段(0~4.00m), 中值粒径(Md)为3.40~4.94Φ, 平均4.31Φ, 分选系数(δ1)为0.94~1.82, 平均1.24, 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由跃移?–悬浮两组分构成, 滚动组分缺失, 反映了MIS1末期研究区为潮坪相沉积环境; DU2段(4.00~27.39m), Md为1.96~4.87Φ, 均值3.30Φ, δ1为0.54~2.17, 均值1.25, 曲线形态为跃移?–悬浮两单元构成, 反映研究区MIS1中?–末期为潮流沙脊相沉积; DU3段(27.39~37.33m), Md为1.90~4.18Φ, 均值2.79Φ, δ1为0.54~2.24, 均值1.34, 曲线形态为跃移?–悬浮两单元构成, 反映研究区MIS1早?–中期为滨海相沉积环境; DU4段(37.33~45.54m), Md为4.14~6.79Φ, 均值6.00Φ, δ1为1.5~2.3, 均值1.8, 概率累积曲线形态复杂多变, 反映研究区MIS3中?–末期的陆相河流沉积环境; DU5段(45.54~ 50.00m), Md为3.18~6.40Φ, 均值4.94Φ, δ1为0.99~1.97, 均值1.67, 曲线形态以滚动?–跃移?–悬浮三单元构成为主, 反映研究区MIS3早期的浅海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