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化学   189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93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19篇
物理学   3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1.
制备了一种空心碳球负载二硫化硒(SeS2@HCS)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氮气吸脱附测试(BET)等对产物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模板法结合化学聚合法可以合成形貌均一、单分散的空心碳球;其直径约为500 nm,壁厚约为30 nm。进一步采用熔融灌入法可以得到空心碳球负载二硫化硒复合材料。将所制备复合材料组装成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原始二硫化硒块体材料相比,SeS2@HCS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初始容量(100 mA·g-1电流密度下,初始放电容量为956 mAh·g-1)和更长的循环寿命(100 mA·g-1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同时显示出更优异的倍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92.
ZnO是一种重要的Ⅱ-Ⅵ族半导体材料,其能带宽度约为3.37eV,在光电子学、传感、光催化、发电等诸多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简单的离子交换和热蒸发法成功制备了Fe掺杂ZnO空心微球,并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其形貌、结构以及成分等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光吸收测试证明Fe元素掺杂能够扩展ZnO的光吸收波段,实现波长375~600nm的光波吸收。另外,光催化实验证明Fe掺杂ZnO空心微球能够有效地促进罗丹明B的降解,表明合成的Fe掺杂ZnO空心微球是一种优异的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93.
用超声波化学镀工艺在W型钡铁氧体空心微珠表面沉积Ni-Co合金,制备了一种新型轻质吸波材料Ni-Co/W型钡铁氧体双层空心微珠(Ni-Co/W-Ba).运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网络矢量分析仪研究了不同Ni2+/Co2+比对Ni-Co/W-Ba空心微珠的表面形貌、组成成分、沉积速率及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Co合金颗粒首先在W-Ba空心微珠六角片状晶的间隙和沟壑中沉积,当填充完后开始在基体表面沉积直至完全包覆;化学镀液中Ni2+/Co2+比的不同导致Ni-Co合金沉积速度不同,其中Ni2+/Co2+比为4/0时沉积速度最快;完全包覆后的Ni-Co/W-Ba双层空心微珠的电磁吸波性能明显增强,小于-10 dB的有效吸波带宽由未镀Ni-Co合金前的不足l GHz拓宽至镀后的9.4 GHz.  相似文献   
94.
利用正高压驱动空心针-板喷枪装置,通入工作气体氩气,在大气压空气中产生了均匀稳定的喇叭状等离子体羽。电学和光学测量结果表明,放电虽然是在直流电源驱动下工作,但放电为周期性的脉冲。通过对等离子体羽发光信号进行空间分辨测量,研究了脉冲的形成机理,发现除针尖附近的电晕放电外,等离子体羽是以正流光(等离子体子弹)从针尖向着接地电极方向传播的。采用光谱学方法,对电子激发温度随电压的变化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电子激发温度(约为3 eV)随电压的增大而升高,在一定电压下,电子激发温度沿气流方向也在升高。  相似文献   
95.
首次提出采用发光二极管和二次光学透镜直接产生单个局域空心光束的方法.首先从几何光学角度分析发光二极管点光源结合二次光学透镜产生局域空心光束的原理,推算出所得局域空心光束长度及最大暗域半径计算公式,随后用数值计算软件Matlab,3D建模软件Soidworks及光学仿真软件Tracepro计算得出一款二次光学透镜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同时计算了可能获得的局域空心光束的最小尺寸和囚禁粒子的散射力.结果显示:该透镜能够产生单个局域空心光束,所得局域空心光束的长度及最大暗域半径都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与理论计算符合.研究成果为采用发光二极管光源产生局域空心光束提供一种现实可行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6.
为了改善臭氧处理PS单层球与PVA溶液生成的双重乳粒在油相中的分散性,采用了低分子量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及高分子量混合型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醚双季铵盐(PAVDA)来改性该种PS单层球,测试并分析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相应薄膜亲水接触角及其对PVA吸附速率的影响,同时也考察并对比了静电排斥作用和空间位阻作用对双重乳粒分散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三种表面活性剂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双重乳粒在油相中的分散性。其中,经SDS和SDBS处理后,双重乳粒在油相中固化时会发生絮凝作用而无法以较高成活率制得大尺寸双层球;经PAVDA处理PS单层球后,实现了以较高的成活率制得700~900μm的PS-PVA双层空心微球。同时,也表明在改善PS单层球的分散性方面,空间位阻稳定作用较静电排斥作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7.
Ultrasound-aided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EDM)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for producing hollow nickel microspheres.This technology combines traditional EDM with the cavitation and vibration effects of ultrasound to produce hollow microspheres.In this paper,ultrasound-aided EDM was carried out in a kerosene medium(the working solution).The effects of various parameters on the sizes of microspher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SEM).Smileview software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sizes of the microspheres.Originpro softwar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size distributions of the microspheres.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system parameters on the sizes of the microspheres,we first investigated the necessity of using an ultrasonic wave with EDM.After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and without the ultrasonic field,we found that ultrasound-induced cavitation and vibration effects reduced the diameters of the microspheres.We then studied the effects of several electrical parameters,including the arc current,pulse width,and gap voltage,on the sizes of the microspheres at an ultrasound frequency of 40 kHz.Smaller microspheres could be obtained by lowering the arc current,pulse width,and gap voltage.  相似文献   
98.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系统对空心微珠体积分数为0.4的空心微珠/1199Al复合泡沫在1 700~2 900s-1应变率范围内的动态压缩力学性能、吸能性能进行了研究,还利用SEM扫描电镜对压缩试件断口进行微观组织分析,与准静态条件下材料的压缩力学性能及压缩变形机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空心微珠/1199Al复合泡沫是一种应变率敏感材料,与准静态结果相比,在高应变率下复合材料的流动应力和塑性应变有明显的增大,应变率硬化效应对复合材料的流动应力的影响明显大于应变硬化的影响。复合材料的准静态和动态压缩变形机制存在一定差异,动态载荷作用下,空心微珠/1199Al复合泡沫内部空心微珠的压缩和基体材料的充填同时发生,组分之间具有良好的协调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99.
白波  陈兰  党昱  杨莉 《化学研究与应用》2012,(10):1484-1490
以酵母作为生物模板合成了氧化铜空心微球。X-射线粉末衍射、电子扫描电镜、氮气吸附-脱附、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对产品的物化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电子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氧化铜产物具有空心结构,粒径为2.2-2.9μm。X射线粉末衍射表明CuO空心微球具有很好的单斜晶型结构。氮气吸附-脱附表明CuO空心微球的比表面积是8.15 m2/g,壳体表面具有多孔性,中孔尺寸分布在2.0-35.4 nm。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证实产物的能隙是1.38 ev。傅里叶红外、热重-差热以及X射线能谱分析监控了合成过程中组分及化学键的变化,据此提出了空心氧化铜的合成机理。进一步利用差热分析,研究了空心氧化铜催化热分解高氯酸铵的反应,证实了该空心氧化铜产品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0.
Ag掺杂型空心TiO2纳米微球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甲基丙烯酸与苯乙烯的乳液聚合制备了表面载有阴离子的聚苯乙烯(PSt)纳米乳胶粒. 在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 用硅烷偶联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对其进行表面改性. 以此乳胶粒为模板, 加入钛酸四丁酯和硝酸银制备了Ag2O掺杂型聚苯乙烯/二氧化钛(PSt/TiO2)复合微球. 对该微球在180 °C进行液相预处理、干燥、500 °C煅烧等步骤制备了Ag 掺杂型Ag-TiO2复合粒子. 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PSt/TiO2复合粒子及Ag-TiO2空心粒子的形貌及晶体结构等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Ag-TiO2复合粒子在紫外光(365 nm)与紫外-可见光(370-760 nm)下对罗丹明B (RhB)降解的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与不含银的TiO2空心微球相比, 在紫外光照射下, 银含量(nAg/nTi)为0.1%的Ag-TiO2复合粒子对RhB的降解率提高了11%左右; 在紫外-可见光照射下, nAg/nTi为1.0%和2.0% 的Ag-TiO2复合粒子对RhB的降解率提高了3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