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化学   198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数学   16篇
物理学   1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为探讨不同热裂解温度下ZSM-5对玉米秸秆催化热裂解特性及烃类选择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TGA对比有无ZSM-5时玉米秸秆的热裂解失重曲线,利用Py-GC/MS对比玉米秸秆在450、500、550和600℃下的热裂解和催化热裂解产物分布。结果表明,ZSM-5的使用可以降低玉米秸秆最高分解速率时对应的热裂解温度,降低温度为23℃。未使用ZSM-5时,热裂解产物种类以及烃类选择性均随热裂解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加,在600℃时,烃类选择性达到最高,为11.33%;使用ZSM-5后,烃类产率随热裂解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550℃时,烃类选择性达到最高,为29.24%。使用ZSM-5后,玉米秸秆催化热裂解主要产物中出现了甲苯、茚、萘、二甲基萘等烃类,甲苯的最高产率为4.76%,萘的最高产率为3.96%。  相似文献   
112.
玉米在涝渍和低温胁迫过程中四种酶同工酶分析及丙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涝渍和低温胁迫下的玉米幼苗叶片进行了超氧物歧化酶(SOD)、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X)、过氧化氢酶(CAT)四种酶的同工酶分析及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低温下,玉米幼苗叶片中SOD和EST酶活性增加。POX同工酶谱有不同程度的变化,MDA含量先上升、下降、再上升。而在低温情况下,CAT同工酶谱有明显的变化。MDA含量呈缓慢上升后到第7天骤然上升,其SOD同工酶活性此时也开  相似文献   
113.
基于红边位置提取验证成像与非成像高光谱数据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遥感是当前遥感发展的前沿,作物组分信息解析是农业定量遥感的研究热点,而成像高光谱技术为解决微观尺度的作物组分信息探测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利用成像光谱仪( pushbroom imaging spectrometer,PIS)与地物光谱仪(FieldSpec ProFR2500,ASD)同步收集冬小麦、玉米不同生...  相似文献   
114.
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透射电镜(TEM)对灌水、有机培肥和氮肥施用作用下的穗位叶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随着灌水量、有机培肥量及施氮量增加,叶绿体的超微结构逐渐完整,被膜逐渐清晰,基质片层增加且排列规则,基粒垛叠变丰寓,且片层清晰,淀粉粒数量增加,嗜锇颗粒减少.与其他处理相比,灌水量每盆每天1 200 m...  相似文献   
115.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UPLC-MS/MS),在多反应监测(MRM )模式下建立了玉米中9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样品浸泡后采用甲醇-丙酮(体积比1:1)提取、浓缩,经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处理.采用UPLC-ESI MS/MS方法测定,外标法定量.9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0.05~2.0 mg...  相似文献   
116.
SPE净化-GC(NPD)测定土壤及玉米中莠去津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超声波提取-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及玉米中莠去津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样品经乙腈超声波提取,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氮磷检测器检测。莠去津在0.05,0.1,1.0 mg/kg的3个添加水平,平均回收率为76.3%~101.3%,相对标准偏差为2.3%~8.0%,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0.01 ng。  相似文献   
117.
为了快速检测玉米品种类型,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近红外光谱联合建立玉米品种的分类模型。以郑单958、先玉335、京科968、登海605和德美亚等五个品种共计293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对采集的近红外光谱进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处理后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按照6∶1比例,随机选取251个样本为训练集,42个样本作为测试集,探讨贝叶斯优化算法(BO)对SVM模型性能的影响。分别使用网格搜索(GS)、遗传算法(GA)和BO算法等三种方法对SVM模型的两个重要参数惩罚因子C和径向基核函数参数γ进行寻优。选择各模型十折交叉验证识别准确率最高时对应的惩罚因子和核参数作为建模参数,建立SVM分类模型。将使用BO算法建立的SVM分类模型与使用GS和GA进行参数寻优后建立的模型性能进行比对。实验发现,使用BO优化的SVM分类模型相比于其他两种优化算法得到的SVM模型性能具有显著优势,测试集的识别准确率可达到100%。说明使用BO算法寻优的SVM模型参数是全局最优参数,其他两种优化算法寻优的参数可能陷入了局部最优,从而导致模型性能表现不佳。在进行PCA降维前后的光谱数据上分别建立BO-SVM模型,结果表明,BO算法对于高维数据优化效果不佳,更适用于低维数据。对于不同样本类别间数量不均衡导致模型性能表现不佳的问题,通过剔除郑丹958和先玉335两类数量较少的样本,使用剩余三个类别,共计248个样本重新建立SVM模型,实验发现,剔除两类小样本之后,各个模型在测试集上的性能均有提升,说明对于类间样本数量不均衡问题,某类样本数量越多,对于模型参数的修正就越细腻,模型对该类的拟合效果就越好。研究结果可用于玉米品种的快速鉴别,也可为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其他农产品分类和产地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以玉米直链淀粉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研究了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不同压力处理(80~200MPa)对直链淀粉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扫描电镜显示玉米直链淀粉经DHPM处理后,其表面形貌发生改变,颗粒结构被破坏,有团聚现象;原子力图像显示处理后的淀粉分子相互交联缔合,排列成紧密的网状结构;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得出处理后的直链淀粉晶型未改变,结晶度随压力增大而减小,这为DHPM对淀粉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9.
蒸汽爆破对玉米秸秆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木质纤维素研究领域,对其理化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资源化开发利用。基于热解实验、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方法,针对玉米秸秆蒸汽爆破后理化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蒸汽爆破后热解区域比对照具有更宽的温度范围,最大热分解速率显著提高,反应活化能降低16.25%;木质纤维素特征官能团所对应的特征峰吸收强度差异显著;细胞壁的层次结构破碎化,纤维素结晶度降低14.57%。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蒸汽爆破过程机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对木质纤维素类材料理化特性的改变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0.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别研究了玉米胚乳和胚芽,胚乳的光谱中在1156、1081、1018、928cm-1和858cm-1出现淀粉的特征吸收峰,胚芽的光谱在1745cm-1和1655cm-1上出现油脂和蛋白质的特征吸收峰.淀粉、油脂和蛋白质是玉米的3个主要成分,光谱中1745、1655、1156、1081、1018、928cm-1和858cm-1特征峰的相对吸收强度反应了玉米主要成分的含量,为高油玉米、甜玉米和高蛋白玉米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研究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可以作为玉米品质快速评定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