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7篇
  免费   901篇
  国内免费   1047篇
化学   1566篇
晶体学   109篇
力学   1228篇
综合类   131篇
数学   485篇
物理学   199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从甲基弯菌M 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IMV3011的膜中分离出颗粒性甲烷单加氧酶(Particulate MMO,Pmmo)t和NADH脱氢酶,只有当两者同时存在,并添加去垢剂解离膜组分时,NDAH才能为pMMO提供还原当量,对苯二酚能够在整细胞和膜水平代替NADH作为PMMO的电子供体,对于纯化的PMMO,对苯二分配仍是有效的电子供体,而NADH却是无效的电子供体。在NADH脱氢酶存在下,NADH可将对苯醌还原为对苯二酚,纯化过程中,采用对苯二酚作为PMMO活性分析时的电子供体,不必共纯化NADH脱氢酶,且有利于对PMMO活性中心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2.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棒状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Tritonx-100 Tween 80),环己烷,(正己醇 正丁醇),0.5mol/L Ca(NO3)2水溶液反相微乳液体系中,采用滴加0.3mol/L(NH4)2HPO4水溶液的加料方式成功制备出直径在20~25nm,长度在28~64nm的棒状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通过对(Triton X-100 Tween 80),环己烷,(正己醇 正丁醇)/0.5mol/L Ca(NO3)2水溶液三元相图及水溶液反应机理的分析,确定了最佳反相微乳液组成;研究了HLB值和表面活性剂用量对羟基磷灰石颗粒大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相微乳液组成为:47.6(wt)%的环己烷、37.4(wt)%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15(wt)%0.5mol/L的Ca(NO3)2水溶液。  相似文献   
93.
94.
一种N-酰肌氨酸在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表面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表面活性剂固液界面吸附理论和表面改性颗粒亲水疏水特性及红外光谱分析,提出了不同四条件和表面活性剂用量下不同的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95.
纳米银掺杂二氧化硅复合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言金属纳米颗粒因其粒子尺寸小(1 ̄100nm),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数多,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大而具有量子尺寸效应[1]、小尺寸效应[2]、表面效应[3]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4]等,从而出现了不同于常规固体的新奇特性,如:光学性质、磁性质以及电磁学性质[5],使其在催化、信息存储及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6]。虽然制备金属纳米颗粒的方法有很多[6],但是由于纳米尺寸的金属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容易发生聚集,所以如何保持其稳定性依旧是比较困难的问题。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人们正尝试用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  相似文献   
96.
铟锡氧化物(ITO)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金属In和SnCl4·5H2O为主要原料,加入保护剂PVP,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球形的铟锡氧化物(ITO)纳米颗粒。分别对PVP的用量、溶液的pH值、热处理温度等因素对ITO纳米颗粒粒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且借助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所合成的ITO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说明本文合成了金刚砂型结构的铟锡氧化物纳米颗粒,并且其晶型结构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转变为铁锰矿型。  相似文献   
97.
基于SnO2为修饰层的Au-Pt / SnO2 / Au复合电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真空镀膜法在Au电极上沉积SnO2薄膜,在HAuCl4和H2PtCl4的混合溶液中利用直接还原法,将Au-Pt双金属纳米颗粒组装在SnO2 / Au电极上,得到Au-Pt / SnO2 / Au复合电极。采用SEM、TEM、XPS及CV曲线测定对Au-Pt / SnO2 / Au复合电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电极上双金属纳米颗粒分布均匀,粒子粒径约为25 nm左右。SnO2作为修饰层以配位键与双金属纳米粒子结合。Au-Pt / SnO2 / Au复合电极具有良好对甲醇氧化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98.
单分散、小粒径金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种子生长法合成了形状规则、尺寸单一的形状不同金纳米颗粒. 其中立方体纳米颗粒的边长为33±2 nm, 它是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存在的条件下, 在种子的表面上用弱还原剂——抗坏血酸还原而成的. 在这个体系中, 表面活性剂CTAB既作为保护剂又作为颗粒成长的导向剂. 用UV-vis, TEM, XRD对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几何形状、纳米颗粒的单层膜概貌以及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作了表征. 考察了种子生长的时间、种子的量、抗坏血酸的量对生成纳米颗粒形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为了研究生物质(硬木)热解过程中颗粒内部的二次反应,对流化床环境下单颗粒生物质热解模型进行了求解。计算针对典型大颗粒和典型小颗粒在流化床反应器反应条件下的热解过程,对不同大小颗粒内部各种产物的生成、消耗、积累以及逃逸行为进行了定量描述。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直径为2mm的小颗粒,颗粒内二次裂解的份额可以忽略,但是对于直径10mm的大颗粒,热争过程中有超过20%的一次焦油参加了颗粒内部二次反应,颗粒内二次裂解显著地改变了热解产物分布,改变了热解产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0.
柠檬酸根对纳米Fe3O4颗粒的生长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现代诊断学的发展使得超小超顺磁性的Fe3O4粒子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实验中利用某些羧酸盐对铁氧化物晶粒成长的抑制作用,在共沉淀法中引入柠檬酸根,制备出平均粒径小于5 nm的Fe3O4纳米分散体系。研究了不同柠檬酸根浓度对生成粒子的大小、结晶和表面吸附情况的影响。对Fe3O4颗粒在不同条件下的磁性与胶体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