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70篇
力学   21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1019篇
物理学   1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为了又快又准地解答好数学客观题,有些题可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在不违背题意的情况下,可赋特值或取特例走极端情形(实际上是增加条件)快速猜出结果,这些题从正面直接解答有时很繁且不易,我们老师经常告诫学生客观题有自身特点,考试时切忌小题大做,作  相似文献   
62.
方梦非 《物理通报》2007,(11):42-46
作为和高中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全国卷及各省卷高考命题近年来的改革成果也非常丰富;2007年独立命题的省份已达十几个.作为全国首家实行独立命题尝试的上海,自1985年高考单独命题至今已经历了20多年,高考试题在历年的探索中逐步形成对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实验能力”,“理解、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五种能力的考查.2007年的上海高考试题又有些什么新的特点呢?  相似文献   
63.
《上海中学数学》2011,(4):49-F0003
自2004年以来,《上海中学数学》为了反映各地课程改革,配合分省高考命题。帮助高中师生复习,组织了上海市内外的数学特级教师和有关专家,已连续7年编写了《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汇编、评析及比较》专辑,形成了本刊的独特品牌,得到了广大读者极大的喜爱和社会各界较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64.
随着中考命题对二次函数考点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深入挖掘,常作为压轴大戏的二次函数综合题还能怎么考,会不会因形式的枯竭使得这一经典考点走入死胡同,再无新意可言.笔者发现,近3年来多次出现了以抛物线第二定义作为命题背景的压轴考题,比如2009年安溪县中考题,2010年南通市中考题,  相似文献   
65.
沈锋 《物理通报》2011,(6):75-76,97
电磁感应是高考复习的重点,而导体框切割磁感线运动更是高考常见题型.由于其综合性强,常常涉及力与运动、功能关系、电路等相关知识,物理量较多,关系复杂.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辅资料和模拟试卷中常常出现命题失误.下面通过两道例题分析其失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6.
探讨了2010年高考江苏卷物理第9题解题方法和命题者的命题思路,以及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67.
近年来,将简易逻辑与函数及不等式综合在一起的考题在高考中时有出现,且往往以小题压轴题的形式出现,这类题目已成为高考的热点及难点.这类试题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灵活多样.从知识目标看能考查高中数学核心概念,从能力目标看能考查学生的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化归转化、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能力.在推行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的今天此种类型倍受命题教师的青睐.  相似文献   
68.
桂松 《数学通讯》2014,(5):54-56
当“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成为高考热点之后,有关这两种命题的解答题也逐步受到大家的关注.由于“任意”和“存在”性问题能够很好地体现了函数思想与逻辑推理,它们使得函数问题变得富有变化和新意,所以准确理解“任意”与“存在”的含义,还函数问题本来面目,将成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9.
黄清波 《数学通讯》2014,(17):27-29
课本例题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人教版A版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第37页例2就是这样一道好题,笔者力寻其简解的依据,并把问题在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内作进一步的推广,解决了与原问题相关的一类新问题,使例题效益达到最大化.题目经过点M(2,1)作直线l,交椭圆x216+y24=1于A,B两点.如果点M恰好为线段AB的  相似文献   
70.
众所周知,曲线中参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历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热就热在它融众多知识和技巧于一体且综合性强、灵活性高,深受命题者喜爱.据笔者统计,近十年的全国高考中,此类问题(包含最值)每年不少于10题,2013年多达19题,更有不少省份每年以这类问题为压轴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