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9篇
  免费   433篇
  国内免费   373篇
化学   146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47篇
综合类   71篇
数学   825篇
物理学   101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针对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确定、评价标准区分度等问题,讨论了单层和多层灰关联模式评估模型,并在权重的确定上采用熵权系数,以此为基础构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客观反映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个体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2.
《工程热物理学报》2021,42(7):1851-1857
对于轻水反应堆核电站,在发生反应堆失水事故情况下,大量的高温高压蒸汽喷放进入安全壳后,含空气的蒸汽冷凝是安全壳内重要的物理现象之一。先前的研究提出了若干实验关联式,它们包含了压力,浓度,壁面过冷度等热力参数对冷凝传热系数的影响。但是,目前仍缺少管径、倾角等几何参数对冷凝传热系数的影响研究。因此,本研究在压力0.15~1.6 MPa,过冷度30~120℃范围下开展了不同管径、倾角条件下含不凝性气体蒸汽冷凝传热的特性实验。对三种不同管径(19 mm、15 mm、12mm)五种不同倾角(0°、30°、45°、60°、90°)的传热管进行了传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管径的减小和倾角的降低,冷凝传热系数随之增加。基于本研究和国内外相关实验的2276个实验数据点,提出了一个包含管径和倾角的实验关联式,它在95%置信度下的误差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93.
《大学物理》2021,40(8)
固体的电子理论是以独立电子和单电子近似为基础,单电子在周期势场中的运动发展成能带理论.能带理论重要的成就之一是成功地预言了晶体的导电性,而对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特性的解释出现了问题. Mott首先在物理上指出,其根本原因是基于单电子近似得到的能带理论忽略了电子之间的关联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单电子近似的基本思路和所获得的成就及其不足,进而讨论电子关联在目前凝聚态物理如超导、魔角石墨烯等前沿问题中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电子关联效应是固体物理基础知识和前沿问题相互连接的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电子关联现象的讲解及在前沿物理领域中作用.  相似文献   
94.
通过解析和数值的方法研究了二维微裂纹体有效模量和有效导电系数之间的关联,针对二维含有任意取向和平行的微裂纹介质,通过基于象素的有限元方法分别计算了它们的有效杨氏模量和有效导电系数,并建立了两种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简单的解析Mori-Tanaka方法也可以建立上述关联,并且与数值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9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前染色法,考察了多种类型活性染料与牛血清白蛋白共价染色的条件.实验发现,活性蓝KN-R型标记效果最佳,其优化标记条件为: pH 10.0, 60 ℃, 50 min,蛋白检出限达200 ng,重复性和测试范围内的定量性较好,可在电泳时直接实时观测,作为蛋白标示剂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应用FTIR分析经染色处理的妇科肿瘤组织切片及常规红外切片,将二者的红外光谱图与正常组织的红外光谱图对照.结果显示,经染色处理的肿瘤组织的各特征峰与未经染色的肿瘤组织的特征峰大体一致,二者与正常组织的红外光谱相比,都具有明显且有规律的差异,说明FTIR直接对经染色处理的肿瘤组织切片进行红外分析以作为肿瘤诊断的依据是可行...  相似文献   
97.
通过在泵浦光和注入光路中加入高精细度模清洁器及提高实验系统锁定的精度,我们对连续变量量子增强的实验系统加以了改进,初始的EPR纠缠光场的正交振幅及正交位相分量的关联度分别从(2.4±0.2)dB,(2.4±0.2)dB提高至(4.0±0.2)dB,(3.9±0.2)dB,而输出纠缠态光场的关联度分别由原来的(3.0±0.2)dB,(3.0±0.2)dB提高至(5.6±0.2dB),(5.5±0.2)dB。与此前的实验系统相比,纠缠增强的效率及结果均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98.
Motivated by the recent pioneering advances on nanoscale plasmonics and also nanophotonics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surface plasmons (SPs), in this work, we give a master equation model in the Lindblad form and investigate the quantum opt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 quantum dot (QD) emitter coupled to the SPs of a metallic nanowire. Our mai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QD luminescence results of photon emission show three distinctive regimes depending on the distance between QD and metallic nanowire, which elucidates a crossover passing from being metallic dissipative for much smaller emitter-nanowire distances to surface plasmon (SP) emission for larger separations at the vicinity of plasmonic metallic nanowire. Besides, our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for both the resonant case and the detuning case, through measuring QD emitter luminescence spectra and second-order correlation functions,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QD emitter coupling to the SPs of the dissipative metallic nanowire can be extracted. This theoretical study will serve as an introduction to understanding the nanoplasmonic imaging spectroscopy and pave a new way to realize the quantum information devices.  相似文献   
99.
考虑初态He原子电子间的关联效应、末态敲出电子与剩余束缚电子间的关联效应和末态屏蔽效应, 计算和分析了在共面、大能量损失和小动量转移这一特殊几何条件下730eV电子离化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 所得结果与Stevenson等人的相对实验数据和CCC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 所得到的理论曲线能够反映实验数据给出的三重微分截面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0.
在SSH哈密顿基础上引进电子关联,对反式聚乙炔链中光致激子的产生和演化过程实施分子动力学模拟。弱关联强度U取值0~1.250 eV,V =U/2取值0~0.625 eV .计算结果表明,关联强度的大小影响链中元激发类型,U<0.555eV时产生的元激发为孤子-反孤子对,U >0.555eV 时产生的元激发为正负荷电极化子对。为进一步讨论该类型一维系统中不同类型激子的产生、输运、衰减等动态过程,关联强度U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