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化学   65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1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柏威  鄂学全 《力学学报》2004,36(4):466-471
研究了雷诺数Re=200, 1000, 线速度比$\alpha =0.5$, 2.0, 4.0, 强迫振荡频率$f_{s}=0.1\sim 2.0$情况下的旋转振荡圆柱绕流问题. 通 过基于非结构同位网格有限体积法对Navier-Stokes方程进行数值求解. 对流项、扩 散项和非恒定项的离散格式均具有二阶精度,利用SIMPLE算法处理压力-速度耦合. 计算得到了作用力系数随不同控制参数的变化规律. 通过对升力系数的频谱分析得到 自然脱落频率和强迫振荡频率下的作用力振幅. 通过对不同频率作用力幅值的分析, 得到频率之间的竞争关系,进而定量地给出了不同尾迹涡脱落模式的分区图.  相似文献   
62.
小问题2021-1     
《小问题》栏目欢迎来稿出题(请自拟题目或注明题目来源),题目及解答请寄《力学与实践》编辑部,采用后将致薄酬。2021-1如图1所示,已知平面上质点A和B的运动rA(t),rB(t)。C点为A和B速度(速度大小不为零,方向不平行)方向延线的交点。(1)求点C的运动方程和速度;(2)已知点A的运动为rA(t)=ti+t2j/2,质点B点质量为m,作用在B上的作用力为f。  相似文献   
63.
以两步法为基础,采用非水乳液体系,先通过单体聚合得到聚酰胺酸溶液(PAA),然后经酰亚胺化使PI微球化,成功得到PI微球。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分析仪(TGA)等手段表征了PI微球的化学结构和微观形貌,探讨了在制备过程中加入碱金属盐LiCl对PI微球化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iCl的加入使得PI微球聚集态形貌出现孔隙结构,而当LiCl浓度达到临界点时,聚合物基体的孔隙率增加,形貌呈均匀的微孔状"海绵"结构。此外,通过热分析得出,Li盐的加入对微球的热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4.
王铁平 《技术物理教学》2003,11(3):25-25,F003
在物理教学中,功和能的教学是力学中的重点,而用功和能解决力学问题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使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以下两问题值得引起注意.1 机械能的相对性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属于系统所有,其大小与零势能点(面)的选择有关;即系统的势能是相对于零势能点而言.具有相对性.然而,系统的动能也具有相对性,相对于参考系.  相似文献   
65.
本文通过对点电荷与导体球壳间作用力的直接计算,发现用电像法求电荷与导体间作用力时存在的一个问题,若对此作出附加条件,可以得到它们的等效性.  相似文献   
66.
以Cl-为例 ,应用格子气模型 ,建立了阴离子吸附层对Au(111)表面应力贡献的统计热力学理论 ,计算了吸附层Cl-离子间相互作用能、表面应力贡献和二维体积弹性模量 .计算结果表明 ,Cl-吸附层对表面应力贡献的大小 ,与实验值相近 ;在Cl-低覆盖度时 ,经验包括ClO4 -贡献 ,计算了表面应力变化 电荷密度曲线 ,近似呈线性关系 ;对于Cl-/Au(111)体系 ,表面应力与表面张力之差与表面应力同量级 ,两者差别不可忽略 .较好地解释了有关的实验事实 .  相似文献   
67.
研究分子间作用力的发展史、前沿应用和学情后设计分子间作用力的学习进阶、整体教学规划流程图、真实情境和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研究认为,教师深刻的学科理解和对学生水平准确评估是设计进阶的基础,精选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进阶的有力保障,使用实物模型和形象比喻是促进学生进阶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68.
基于"镊合导向自组装"策略构筑超分子聚合物,可实现电子给受体基元在组装体层次的精确排列,设计并制备了基于三联吡啶铂(Ⅱ)炔分子镊子主体的AA型单体分子,以及基于芘客体的BB型单体分子.通过在芘客体上引入酰胺基元,在非共价镊合过程中可产生分子间NH―N氢键作用.通过氢键和供受体相互作用力的高效协同,显著提高了非共价镊合体系的结合强度,其结合常数可达到(3.58±0.01)×105(mol/L)?1,相比于未取代芘客体,其结合强度呈现出2个数量级的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之上,对AA、BB型单体分子的超分子聚合行为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结合实验及理论计算,证实在高浓度状态下,两单体分子通过自组装可获得具有高分子量特征的线形超分子聚合物.同时,考察了超分子聚合物的动态可逆性,通过温度的改变及链终止剂的加入,可实现超分子聚合物的可逆自/解组装过程.  相似文献   
69.
根据TQVC概念认知模型设计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比较丁醇同分异构体的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并应用“四重表征”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与分析。研究发现:蒸发时温度下降速度越快,同分异构体的空间位阻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小;同分异构体混合液的分子间作用力比任一组分的分子间作用力小。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