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7篇
  免费   593篇
  国内免费   556篇
化学   600篇
晶体学   37篇
力学   811篇
综合类   189篇
数学   1025篇
物理学   137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稀土及过渡金属离子对蛇毒内抗凝血因子荧光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稀土及过渡金属离子对蛇毒内抗凝血因子(ACF,anticoagulation factor) 内源荧光光谱的影响,并根据荧光光谱的变化推测ACF与稀土及过渡金属高子作用后发生的构型变化。  相似文献   
82.
用包括水抑制作用的动力学方程,根据建立的反应扩散模型和FT合成化学计量关系,计算了工业原颗粒FT合成沉淀Fe/Cu/K催化剂在工业操作条件下的有效因子。根据不同的产物组成,建立了三种化学计量关系式,比较了气相反应和气液反应的有效因子,确立了FT合成沉淀Fe/Cu/K催化剂有效因子的计算方法。在FT合成反应条件下,产物蜡充满了催化剂的微孔,各组分在蜡中的扩散系数要比纯气相中的扩散系数小得多。在工况操作条件下(523K,2.5MPa,500h ̄(-1),尾气循环比3.0),工业原颗粒(d_p=2.5mm,l_p=5~10mm)催化剂的实际有效因子是纯气相反应的一半左右,计算的平均有效因子分别为0.40和0.42。  相似文献   
83.
将线性三原子分子离子CS2+的对称伸缩振动简化为SC和S之间的简谐振动, 用谐振子的势能曲线和波函数对CS2+分子离子 C2Σg+和 B2Σu+电子态(对称伸缩)振动能级间跃迁的Franck-Condon因子进行了计算, 得到的结果与 C2Σg+←B2Σu+跃迁的光解离谱实验强度进行了比较, 对前人给出的分子数据(转动常数、分子平衡核间距)进行了验证和分析, 讨论了经由 C2Σg+←B2Σu+电子态振动能级间跃迁的光解离机理.  相似文献   
84.
本文设计并构建了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CSF)三种cDNA突变体表达质粒,对影响hG-CSF cDN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指出cDNA 5′端起始密码子ATG的上、下游序列对其表达有显著影响。不同因素影响hG-CSF cDN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效率的主要调控环节在转录水平;翻译水平的差别亦可能与其表达效率的不同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5.
利用固体核磁共振的~(13)C交叉极化魔角旋转(CP/MAS)和定量交叉极化魔角旋转(QCP/MAS)实验技术对聚丙烯DQ催化剂的组成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建立了DQ催化剂中不同有机组分的QCP/MAS表征方法,考察了接触时间和转速对信号增强的影响,在选定接触时间为200μs,转动频率为8 kHz的实验条件下,测定了DQ催化剂中不同含碳官能团的增强因子及有机组分的物质的量比例。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实验结果证明,在制备过程中,未经陈化处理的DQ催化剂原料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邻苯二甲酸酐、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等活性组分。超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数据显示,是否进行陈化这一步骤,所得聚丙烯催化剂产品中引入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6.
87.
88.
用CoMFA和HQSAR两种QSAR方法研究了50个乙内酰脲类分子的定量构效关系.本研究从构象搜索所得的低能结构出发构建化合物分子的构象, 建立CoMFA模型,并进行了全空间搜索. HQSAR本质上是一种二维的QSAR方法,与CoMFA方法相比,该方法在数据处理方面,比CoMFA方法快捷,并且可重复性好.两种方法均得到了较好分析结果, CoMFA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 值为0.815, HQSAR的q2值为0.893.这些方程有力地说明了该类分子在(R,R)-N-3,5-dinitrobenzoyl-1,2-diamine型手性固定相上拆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今后类似拆分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9.
从自模式曲线分辨到渐进类因子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逸曾 Kval.  OM 《分析化学》1994,22(3):288-293
本文对自模式曲线分辨法的发展作了简要回顾,其中特别对近来来迅速发展的一类用于色谱波谱联用仪产生的二维分析数据的渐进类分析法作了详尽的讨论。这些新化学计量学方法的涌现,对复杂的未知分析体系的定性定量分析,将带来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90.
用荧光素作荧光探针 ,研究了可聚合凝胶因子 4,4′ 二 (α 甲基丙烯酰氧基 1 ,3 亚乙氧基羰基丙酰氨基 )二苯甲烷 (BMDM)在二苯醚的凝胶化过程中的聚集状态 .研究结果发现 ,与荧光素在二苯醚溶液中的荧光光谱相比 ,在凝胶中出现了 1 0~2 5nm的红移 ;而且发现分子凝胶的凝胶化时间随着BMDM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偏振荧光法研究分子凝胶的取向发现 ,该分子凝胶的形成过程是从各向同性的溶液(P0 =0 )向各向异性的溶胶 (P>0 )转变 ,再向各向同性的凝胶 (Pgel≈ 0 )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