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2篇
  免费   1298篇
  国内免费   762篇
化学   2501篇
晶体学   84篇
力学   1551篇
综合类   113篇
数学   3180篇
物理学   415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440篇
  2013年   1177篇
  2012年   500篇
  2011年   581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556篇
  2008年   561篇
  2007年   600篇
  2006年   522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419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359篇
  2001年   324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endeleev Communications》2022,32(5):597-600
Calorimetric monitoring of the autoclave reaction N2O4 + C2H4 at –85 to +10 °C under argon pressure 10–30 bar revealed that the exothermic chemical reaction started at temperatures above –52 °C at 10 bar, whereas an intensive exothermic reaction started at –85 °C and pressure of 30 bar. IR study showed that oligo/polynitroethylene was formed at 30 bar, while carbonyl and hydroxy compound as well as nitrate R–ONO2 formation occurred upon processing at 10 bar.  相似文献   
2.
当煤层上方为坚硬顶板时,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容易出现大面积悬顶,导致巷旁充填体出现大变形破坏,极大威胁采煤安全.为解决这一问题,以某矿1205工作面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爆炸围岩裂隙范围和坚硬顶板破断特征,建立了切顶卸压围岩结构力学模型,研究表明,相邻炮孔爆炸后,炮孔间裂隙互相贯穿,降低了顶板强度,同时当切顶角为15°时,巷道稳定性较好.工程实践结果表明:采用爆破切顶技术后,顶板下沉量减小了62.3%,较好地保证了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ABSTRACT

Nano-polycrystalline diamond (NPD) with various grain sizes has been synthesized from glassy carbon at pressures 15–25?GPa and temperatures 1700–2300°C using multianvil apparatus.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for the synthesis of pure NPD, below which a small amount of compressed graphite was form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pressure from ~1700°C at 15?GPa to ~1900°C at 25?GPa. The NPD having grain sizes less than ~50?nm was synthesized at temperatures below ~2000°C at 15?GPa and ~2300°C at 25?GPa, above which significant grain growth was observed. The grain size of NPD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 and de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the pure NPD with grain sizes less than 10?nm is obtained in a limited temperature range around 1800–2000°C, depending on pressure. The pure NPD from glassy carbon is highly transparent and exhibits a granular nano-texture, whose grain size is tunable by selecting adequat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4.
阐明了引入溶剂渗透因子的必要性,较详细地介绍了两种渗透因子及它们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反应堆压力容器紧急安注时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在1/10的模型上进行了流动可视化、局部传热系数以及混合函数的试验研究。针对三个热冲击敏感区域的部分测点,比较了环腔流速为0.5m/s、安注流速为1~30 m/s时不同含气率对下降环腔内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得出并分析了不同测点传热系数、混合函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气率增大,安注流体与环腔流体的混合增强;下降环腔内的含气率对小安注流速时的流动与传热影响显著,而对大安注流速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应用高压原位差热方法,直接测量了压力下锗的固化参数─—固化温度与过冷度。高压差热信号表明,当压力大于3 GPa时,锗在凝固过程中可能发生结构相变。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在最终的样品中除GeⅠ相外,还形成GeⅢ相和GeⅣ相。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钒薄膜的低温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VO2薄膜在微测辐射热计上的应用,采用射频反应溅射法,在室温下制备氧化钒薄膜;研究了氧分压对薄膜沉积速率、电学性质及成分的影响.通过调节氧分压,先获得成分接近VO2的非晶化薄膜,再在400℃空气中氧化退火,便可制得高电阻温度系数,低电阻率的VO2薄膜,电阻温度系数约为-4%/℃,薄膜方块电阻为R为100—300kΩ;薄膜在室温下沉积,400℃下退火的制备方法与微机电加工(micro electromechanic 关键词: 二氧化钒 电阻温度系数 氧分压 射频反应溅射法  相似文献   
8.
使一对纠缠的二能级原子之一与单模真空腔场发生共振相互作用,通过选择不同的演化时间,对这个三体系统的其中之一做选择性测量,可调节另外两体的纠缠状态。在不做测量时,研究了在不同的初始状态下,三体纠缠及三体中两两纠缠的演化特性。结果表明,该体系纠缠都呈现周期性的振荡,特别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初始状态和演化时间可生成强壮纠缠态———W纠缠态;在特定演化时刻,可使两纠缠原子的纠缠信息完全转化到腔外原子和腔场中去。  相似文献   
9.
We apply a majorizing measure theorem of Talagrand to obtain uniform bounds for sums of random variables satisfying increment conditions of the type considered in Gál-Koksma Theorems. We give som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0.
将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检焦技术应用于线阵CCD推扫成像的空间遥感相机中。图像法检焦的关键在于对焦评价函数的选取。通常对焦评价函数是在摄影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得出的,而推扫成像的线阵CCD相机在任意时刻所拍摄的景物都是不同的,这就给对焦评价函数的选取增加了难度。用功率谱的方法对任意景物在空间频域进行分析表明,功率谱对于自然景物具有一定的不变性。由此建立了基于功率谱的对焦评价函数,采用小波去噪与亮度归一化相结合的图像预处理技术有效地去除了图像噪声和亮度变化对对焦精度的影响。通过对功率谱评价函数进行加权处理,提高了对焦评价函数曲线的灵敏度。仿真实验表明了所构造的对焦评价函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