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化学   24篇
力学   141篇
综合类   14篇
数学   27篇
物理学   26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线性时滞系统的离散最优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对线性时滞系统进行最优控制的设计,将具有时滞控制的线性系统离散后引入增广状态向量。获得不显含时滞的差分方程,根据时滞量的两种分类情况采用连续和离散形式的性能指标函数导出了最优控制律。控制律包含当前状态和此前若干步状态向量的叠加,最优控制律直接从时滞方程中得到,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此方法亦适用于大时滞的情况。数值算例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2.
李嘉明  唐鹏  王佳见  黄涛  林峰  方哲宇  朱星 《物理学报》2015,64(19):194201-194201
研究光在微纳结构中的分布与传播, 实现在纳米范围内操纵光子, 对于微型光学芯片的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聚焦离子束刻蚀方法, 在基底为石英玻璃的150 nm厚金膜上刻制了不同参数的阿基米德螺旋微纳狭缝结构, 通过改变入射光波长、手性、及螺旋结构手性和螺距等方式, 在理论和实验上系统地研究了阿基米德螺旋微纳结构中的表面等离激元聚焦性质. 我们发现, 除了入射激光偏振态、螺旋结构手性之外, 结构螺距与表面等离激元波长的比值也可以用来控制结构表面电场分布, 进而在结构中心形成0阶、1阶乃至更高阶符合隐失贝塞尔函数的涡旋电场. 通过相位分析, 我们对涡旋电场的成因进行了解释. 并利用有限时域差分的模拟方法计算了不同螺距时, 结构中形成的电场及相应空间相位分布. 最后利用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观测结构中不同的光场分布, 在结构中心得到了亚波长的聚焦光斑及符合不同阶贝塞尔函数的涡旋形表面等离激元聚焦环.  相似文献   
43.
对应用模糊推理进行系统预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以震级和震源深度为输入的基于Mamdani型模糊推理的震中烈度预测模型.并以四川地区震例数据为例,对数据信息提取,模糊规则建立等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预测结果分析表明推理模型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4.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后效应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黄润秋 《力学学报》2011,19(2):145-151
汶川地震过去3a了。3a来,大量的国内外学者对地震灾区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形成机理及防治对策给予了高度关注,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人们在关注同震地质灾害的同时,更对地震灾区今后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及演化趋势、持续时间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因为震后连续3a,尤其是2010年,灾区地质灾害的频率和规模均出现较震前显著增大的现象。本文收集整理了震前和震后灾区地质灾害的数据资料,尤其研究了震后3a灾区重大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震后灾区地质灾害可能的持续时间、演化趋势以及高风险区的范围。分析和研究结果认为,震后汶川地震灾区的地质灾害将持续20~25a; 在这段时间内,地质灾害将以4~5a一个高峰为周期,呈震荡式的衰减下降,并最终恢复到震前的水平。震后地质灾害的高风险区将出现在耿达-映秀、小鱼洞、红白-茶坪、擂鼓-陈家坝和青川东河口-窝前这5个地段上。  相似文献   
45.
基于传统颗粒离散单元模型(DEM),开发了一种绑定式离散单元模型(BTDEM)用于砌体结构崩塌机制的研究,并对一个典型砌体结构的破坏倒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证实BTDEM方法能够详细地模拟出砌体建筑结构的崩塌过程,同时还可以模拟出砌块的破碎,是一种普适性较强的模拟砌体结构建筑的高效数值方法。BTDEM方法具有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46.
There are always some local damages in spatial steel structures induced by strong earthquakes, such as welding cracks of steel nodes, anchor loose of supports etc. If these local damages of spatial steel structures occur, there will be serious dangers to the structural safety. In order to detect the position of local damage under earthquake quickly and accurately, the method of support damage diagnosis of spatial steel structures under earthquakes is studied by using wavelet packet decomposition, data fusion and cluster analysis. Furthermore, a scale model of spatial steel structure was tested on a seismic simulation shaking table to detect the position of damaged suppor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maged support position can be detected accurately by using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hich ha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o the damage detection of spatial steel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47.
应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组合墙结构在竖向和水平地震共同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由于受到竖向地震的影响有向结构中部转移的趋势.而且,层间位移增大.  相似文献   
48.
纳米光学和生物单分子探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永强  刘丹  朱星 《物理》2004,33(12):899-906
纳米光学技术展示了纳米级探测本领,同时生物单分子探测所需要分辨尺度也是纳米数量级的,因此在生物单分子探测过程中,纳米光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章介绍了与生物单分子探测技术相关的纳米光学技术,包括量子近场光学探针技术、近场光学成像技术(包括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术及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和激光光钳测控技术及它们在生物单分子探测上的进展,从而在染色、成像、测控三个方面展示了纳米光学技术在生物方面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9.
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长金  唐炼  李相方 《应用声学》2005,24(3):152-156
利用在北京昌平安装的次声三点阵,对强地震前兆次声波进行了5年的连续观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强震前约10天内常能测到振幅很强的前兆次声。其三维动态频谱的特点是,振幅由弱逐渐加强,达到极值后变弱;先为长周期波(10-20分),紧跟着短周期波(5-10分),然后又出现更长的周期波,最后长短周期波一起出现。提前时间与三点阵到震中距离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与震级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50.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中两类光纤探针传输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张国平 《光学学报》1998,18(7):86-889
采用局域模式耦合理论,对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中的两类光纤探针-腐蚀锥和熔拉锥的传输特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给出了光在探针锥中传输时耦合效率的分布情况,以及传输效率随锥长,针尖直径和光波长变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