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62篇
力学   76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52篇
物理学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映秀—卧龙公路是汶川地震灾区距震中最近、震害最为严重的一条公路,本文对沿线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依据震害特征,将沿线震害划分为斜坡中上部强风化岩体及土层失稳、结构面切割岩体崩滑失稳、滑坡、泥石流等4类,并分析了沿线震害发育规律。调查表明:龙门山后山断裂两侧地震地质灾害呈现显著的差异性,主要是由深大断裂的消震隔震效应,地貌放大效应,地质结构等三方面因素决定的。通过134条实测剖面分析,研究了地震失稳斜坡坡度和失稳部位。地震诱发失稳斜坡坡度在33°~84°之间,主要分布在41°~65°之间,可以认为地震诱发斜坡失稳灾害主要发生在40°以上的斜坡。斜坡失稳部位主要分布在斜坡中上部以及地貌突出部位,主要失稳部位在04坡高以上。从研究斜坡动力失稳的角度,将沿线斜坡划分为基岩-土层及强风化层斜坡地质结构、不利外倾结构面基岩斜坡地质结构、块状构造基岩斜坡地质结构、块碎石土层斜坡地质结构等几种地质结构模型,分析论述了各种地质结构相应的地震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
  相似文献   
42.
史玉金 《力学学报》2010,18(5):774-780
随着上海地铁隧道建设大规模的展开,建设中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日趋凸现。本文结合上海市特有的地质条件,分析了与地铁隧道建设相关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工程地质结构特征及浅部含水层地下水位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地铁车站基坑开挖以及区间隧道施工可能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绘制了市中心地区工程地质问题严重性程度分区图,可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3.
新建的张集铁路(张家口 集宁段)旧堡隧道是全线关键性控制工程,位于河北省万全县旧堡乡与尚义县土夭村之间,隧道穿越由晚太古代马市口组(Arm)麻粒岩和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组成的一套高级变质岩建造,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岩体破碎。原设计Ⅱ、Ⅲ级围岩洞段占隧道线路总长的71.8%,而已施工揭露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全部变更为Ⅲ级加强及Ⅳ、Ⅴ级围岩,变更率高达80.3%。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挤压大变形、塌方、突涌水等施工地质灾害,共处理大塌方段8处小塌方21处计130m,处理大变形18段计550m。本文分析了DK30+520~910洞段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应力、地下水等隧道围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从结构面和工程地质岩组的物理力学特性出发,研究了该洞段特殊的岩体结构,指出该隧道围岩岩体结构特征主要受与隧道轴线小角度相交的构造挤压破碎带及软硬交替产出的岩组控制,隧道围岩变形破坏受岩体结构控制作用明显,并总结了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几种岩体结构。该研究对类似工程地质条件地区隧道工程围岩分类、支护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4.
于德海  彭建兵  李滨 《力学学报》2010,18(6):867-872
在当今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海岸侵蚀灾害已严重威胁着海岸带生存和生活环境,逐渐成为各相关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因此,在总结中国典型海岸段侵蚀灾害的基础上,深刻探讨国内外海岸带侵蚀研究现状,并就此提出存在的两个关键性问题。最后,指出今后应重点加强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 (1)海岸侵蚀与地质环境条件的相关关系; (2)海岸侵蚀分区特征与发育分布规律; (3)侵蚀海岸的变形破坏模式; (4)岩土体在各种侵蚀因子作用下力学特性变化; (5)海岸稳定性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5.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 was used as a complementary technique to X-ray fluorescence (XRF), for multi-element analysis of geological samples fused with lithium-tetraborate Li2B4O7). Different calibration strategies using external non-matrix matched reference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 Various internal standards were tested, including the use of Li from the flux, and the use of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internal standards, Si or Ca. The use of a naturally occurring standard is not as efficient as this required a prior analysis of the samples using XRF. The obtained values for th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reference materials were compared with consensus literature values, and satisfactory agreement was found. Laser pits, which were formed, had a diameter of 80 μm and 3–5 replicates on each fused disc were measured. The reproducibility of the method was better than 10% for concentrations above 1 μg/g and better than 15% for lower concentrations. The use of Li as the internal standard offers the possibility of multi-element determinations in geological samples, which have an unknown composition when the laser ablatio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However, using the calculated stoichiometric composition of the lithium-tetraborate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Li concentration leads to a constant deviation from the recommended values. Therefore, it wa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Li concentration within each sample batch using at least one lithium tetraborate fused geological reference material. This resulting Li concentration in the beads was then used for all subsequent samples in a run. Limits of detection, reproducibility, deviation from reference values indicate the potential of LA-ICP-MS for such bulk analysis without matrix matched calibration standards.  相似文献   
46.
中国21世纪若干重大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法权 《力学学报》2001,9(2):115-120
21世纪中国的大规模的国家建设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的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 2 1世纪中国西部高山峡谷地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 构造活动带岩土体动力稳定性, 高地应力下岩体应变储能与岩体性质, 高陡边坡的变形及尺寸效应和动力稳定性, 深埋长大隧洞的地温与地压, 深埋隧洞岩体结构探测与施工地质超前预报, 大跨度复杂洞群变形与稳定性的群洞效应, 冻土的冻融变形、稳定性及其处理技术, 可溶岩岩溶规律与岩体利用问题, 河床深厚覆盖层的处理与利用等问题; 中国东部及沿海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包括: 高速交通网建设中软土地基变形与稳定性及处理技术, 深井采矿中软岩巷道大变形与处理技术, 深厚松散堆积层上大型桥梁桥基变形与稳定性, 海底隧道围岩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 城市多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工程地质问题等; 此外, 水土流失与北方大规模荒漠化问题, 黄河下游地上悬河与长江下游塌岸和堤防稳定性问题, 黄河断流引起的下游地区环境问题, 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水资源长期匮乏问题, 城市化中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控制等问题, 将是中国 2 1世纪突出的环境问题。中国工程地质工作者应当在结构土力学与岩体结构力学、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地质动力学、人 地相互作用机制与环境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47.
地质样品中的铌、钽、锂、铍、铷、钨元素含量相差大,且同一样品中各元素含量差异也较大。如在原矿中的含量只有几十至几百μg/g,而在精矿中的含量则达到了百分之几至百分之几十,高含量样品中的铌钽元素在强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极易水解,准确测定这些元素需要多种方法,分析过程繁琐。传统的分析方法过程复杂、难以实现同时测定多种元素。通过考察分解体系酸的用量选择、提取剂的选择、提取剂用量的选择、测定内标元素的选择,建立了混酸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地质样品中铌、钽、锂、铍、铷、钨元素的测定方法。本文采用氢氟酸-硝酸-盐酸-高氯酸-硫酸分解样品,用3~4滴氢氟酸+ 5 %硫酸+ 5 %过氧化氢萃取体系代替常规有机酸(酒石酸等。)萃取体系。采用ICP -MS同时测定各含量段地质中铌、钽、锂、铍、铷、钨的不同含量。采用该方法测定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GBW07155、GBW07153 、GBW07185,结果表明,各元素的检测结果与认定值无显著性误差,精密度RSD(n=6)0.45%~4.05%,准确度?lgC (n=6)在-0.008%~0.009%之间,适用于地质样品中的铌、钽、锂、铍、铷、钨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4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标准模式测定地质样品中Cu和Zn时,样品溶液中Ti在高温下易形成TiO+和TiOH+产生离子重叠干扰,使测定值偏离真值而影响测定结果。采用氢氟酸-高氯酸-硝酸消解、王水复溶样品,通过多级在线校正46Ti16O+,消除TiO+和TiOH+离子重叠干扰,研究了单质Ti与46Ti16O+、质荷比63、64、65、66离子间存在的关系,建立了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地质样品中Cu和Zn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单质Ti对Cu和Zn产生的干扰值与其质量浓度呈非简单的正相关性,TiO+产生的干扰离子质荷比65离子强度比63高,质荷比64离子强度比66高;46Ti16O+对质荷比63、66离子干扰增量值与单质Ti质量浓度变化无关;6...  相似文献   
49.
地质结构控渗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力学学报》1999,7(2):135-140
将地质控制论与岩体水力学相结合,认为地质结构对岩体渗流具有最直接的控制作用。考虑岩体渗流的特点,对地质结构进行了合理分级。总结性提出地质结构控渗的四大效应:分级优先效应、分流交叉效应、非饱和效应和耦合效应。初步探讨了这四大效应的基本内容、相互关系及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50.
自2016年来,作为浙闽中心旅游城市的温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体系。但因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方法未成体系,未因地制宜选择课程内容,导致现有课程存在课程设计不规范、“游”与“学”不平衡及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等问题。为此提出在充分利用温州市丰富的旅游地质资源,尤其是沿海旅游地质资源的基础上,对温州市研学旅行课程分4个阶段进行规范化设计。这一课程设计思路对于促进研学旅行课程规范化、提升青少年素质教育质量和带动海岸带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