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81篇
  免费   4505篇
  国内免费   2184篇
化学   12655篇
晶体学   207篇
力学   1867篇
综合类   261篇
数学   2400篇
物理学   9080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392篇
  2021年   619篇
  2020年   798篇
  2019年   688篇
  2018年   594篇
  2017年   735篇
  2016年   1109篇
  2015年   1041篇
  2014年   1263篇
  2013年   1863篇
  2012年   1522篇
  2011年   1474篇
  2010年   1258篇
  2009年   1372篇
  2008年   1435篇
  2007年   1397篇
  2006年   1267篇
  2005年   1109篇
  2004年   970篇
  2003年   796篇
  2002年   596篇
  2001年   559篇
  2000年   497篇
  1999年   400篇
  1998年   363篇
  1997年   306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8篇
  197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In the present paper new results of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millimeter wave subsurface tomography are submitted. Tomographic algorithm is employed for imaging of subsurface objects in the case when conductivity of probed medium is not equal to zero. The possibilities and restrictions of this algorithm for image processing are shown both as a result of modeling and as a result of experiments. A new tomography setup allowing obtaining images of different inhomogeneities in dielectric media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42.
实验观察来自磁光阱中冷原子团的荧光经真空系统窗口的平板玻璃反射产生的干涉条纹,理论分析表明从从荧光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可获得关于俘获原子总数以及密度分布的信息。采用该方法实测了俘获原子总数,并模拟得到了不同密度分布时条纹的对比度变化。  相似文献   
43.
Au-Au2S复合纳米球壳微粒的空腔谐振及参量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岩  席聪  陈光德  刁佳杰  景轩 《光学学报》2002,22(11):392-1395
Au-Au2S复合纳米球壳微粒(金纳米球壳),是一种新型复合结构的纳米微粒,其结构为纳米级的Au2S介质球外包裹了一层几个纳米厚的黄金球壳。这种复合纳米球壳微粒可以被抽象为球型谐振腔。报道了它的空腔谐振吸收的实验结果,并且运用经典理论结合介观结构特征,讨论了有关Au-Au2S复合纳米球壳微粒空腔谐振吸收的一些重要参量,其中包括谐振吸收波长、品质因数、谐振能量等。另外,还讨论了金球壳的厚度对这些重要参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非傍轴平顶高斯光束M2因子两种定义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功率密度的二阶矩方法,推导出了非傍轴平顶高斯(FG)光束束宽和远场发散角的解析表达式·研究表明,当w0/λ→0时,远场发散角趋于渐近值θmax=63.435°,与阶数无关·使用非傍轴高斯光束代替傍轴高斯光束作为理想光束,研究了非傍轴FG光束的M2因子,并与传统定义的M2因子作了比较·在非傍轴范畴,非傍轴FG光束的M2因子不仅与阶数N有关,而且与w0/λ有关·按照定义,当w0/λ→0时,非傍轴FG光束的M2因子不等于0,对阶数N=1,2,3时,M2因子分别趋于0.913,0.882和0.886·当N→∞时,M2因子取最小值M2min=0.816·  相似文献   
45.
直流稳压电源可以将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并使之稳定,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在实验中我们利用的电学知识,设计制造了一种直流稳压电源。本文简要介绍了这种直流稳压电源波形演示器的设计目的和电路原理,重点阐述了它的制作流程、滤波和稳压原理以及性能测试输出波形。  相似文献   
46.
O在Au(11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本文系统地研究了O在Au(111)表面上的吸附能、吸附结构、功函数、电子密度和投影态密度,给出了覆盖度从0.11ML到1.0ML的范围内,O的吸附特性随覆盖度变化的规律.研究发现O的稳定吸附位为3重面心立方(fcc)洞位,O在fcc洞位的吸附能对覆盖度比较敏感,其值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O诱导Au(111)表面功函数的变化量与覆盖度成近线性关系,原因是Au表面电子向O偏移,形成表面偶极子;O—Au的相互作用形成成键态和反键态,且反键态都被占据,造成O—Au键很弱,O吸附能较小. 关键词: 表面吸附 Au(111)表面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特性  相似文献   
47.
王飞鹏  夏钟福  邱勋林  沈军 《物理学报》2006,55(7):3705-3710
根据栅控恒压电晕充电组合反极性电晕补偿充电法的实验结果计算出铁电驻极体的极化强度.结果说明,伴随着薄膜内孔洞气体的Paschen击穿,该铁电体的极化强度随栅压增加而显著上升.利用上述充电方法和热刺激放电(TSD)谱的分析讨论了这类空间电荷型宏观电偶极子,及与其补偿的空间电荷热退极化的电荷动态特性;阐明了这两类俘获电荷的能阱分布,即构成宏观电偶极子的位于孔洞上下介质层内的等值异号空间电荷分别被俘获在深、浅两种能值陷阱内,而位于薄膜表面层的注入空间电荷则被俘获在中等能值陷阱中. 关键词: 反极性电晕补偿充电法 铁电驻极体 充电电流 热刺激放电  相似文献   
48.
非傍轴平顶高斯光束M2因子两种定义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小平  吕百达 《光子学报》2006,35(3):431-434
基于功率密度的二阶矩方法,推导出了非傍轴平顶高斯(FG)光束束宽和远场发散角的解析表达式.研究表明,当w0/λ→0时,远场发散角趋于渐近值θmax=63.435°,与阶数无关.使用非傍轴高斯光束代替傍轴高斯光束作为理想光束,研究了非傍轴FG光束的M2因子,并与传统定义的M2因子作了比较.在非傍轴范畴,非傍轴FG光束的M2因子不仅与阶数N有关,而且与w0/λ有关.按照定义,当w0/λ→0时,非傍轴FG光束的M2因子不等于0,对阶数N=1, 2, 3时,M2因子分别趋于0.913,0.882和0.886.当N→∞时,M2因子取最小值M2min=0.816.  相似文献   
49.
双纠缠原子在耗散腔场中的纠缠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春蕾  方卯发  吴珍珍 《物理学报》2006,55(9):4647-4651
研究了能量损耗腔中,两纠缠二能级原子与单模辐射场相互作用过程中原子的纠缠动力学.结果表明:双纠缠原子的纠缠度演化特性决定于初始两原子间的纠缠度、纠缠形式、腔场的平均光数、腔场的衰变系数.当原子初始处于一特定纠缠态时,其纠缠度可以放大,并且不受腔场损耗的影响. 关键词: 二能级原子 纠缠度 密度算符 单模辐射场  相似文献   
50.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a number of zwitterionic pentacoordinate silicon chelat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studies and quantum-chemical calculatoins by the MPW1PW91/6-311G(d) method. The top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electron dens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and the study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natural bond orbital partitioning scheme showed that the character of chemical bonding in the axial fragments of the molecules under consideration changes from dative to three-center, four-electron as the silicon atom assumes a trigonal-bipyramidal coordi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