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7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1295篇
化学   3084篇
晶体学   126篇
力学   1307篇
综合类   66篇
数学   518篇
物理学   114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模糊神经网络在复合地基沉降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地基后期沉降变形对于建筑物设计及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通过长期沉降观测以得到复合地基的最终沉降需要耗费较多资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该方法考虑沉降变化过程有较大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直接将样本数据进行模糊化,所得的模糊数代表了样本点集与控制点集中各分量之间的相关度,并依此建立模糊BP神经网络进行学习和估算.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对沉降进行预测是可行与有效的,且在相对误差的有效控制方面优于BP网络方法与灰色方法.  相似文献   
52.
王静  张光晋  杨文胜  姚建年 《中国化学》2005,23(8):1037-1041
制备了多钼酸盐–柠檬酸光致变色复合膜,紫外光照后发现不同摩尔比的复合膜呈现不同的颜色。当摩尔比为1.0,0.3和0.2时,变色后的薄膜分别显深蓝色,深黄褐色和淡海绿色。通过对薄膜的拉曼光谱分析证实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在变色后的膜中生成了不同的物种。柠檬酸在光致变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它作为空穴的捕获剂, 抑制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 使多钼酸盐呈现紫外光致变色现象。  相似文献   
53.
54.
LaB6-ZrB2共晶复合材料的组织特征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弧炉和电子束悬浮区熔炉法制备了LaB6ZrB2共晶复合材料,并用SEM和TEM方法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B6ZrB2形成纤维状共晶组织,控制凝固条件可得到定向排列的组织,LaB6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直径为02~12μm的ZrB2纤维,纤维长度可达100μm以上。对于固液界面为平面生长的试样,其结晶学取向关系为[001]LaB6∥[001]ZrB2,(110)LaB6∥(010)ZrB2。  相似文献   
55.
纳米晶型MnCo2O4的微波加热法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和Mn的醋酸盐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得草酸盐前驱物,加入一定量微波吸波剂乙炔黑后,用微波进行热处理制得复合氧化物MnCo2O4.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产物为纳米晶型,结晶良好,纯度较高,粒径为10~20nm且分布均匀.在室温下、空气气氛中,以6mol/L的KOH溶液为电解液测试了由MnCo2O4制备的空气扩散电极对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效果.极化曲线显示,在-0.2V(vsHg/HgO)电位下,氧还原反应电流密度达96mA/cm2.为显示微波加热法的优越性,用马弗炉煅烧制备了MnCo2O4,并对两种热处理方法所得产物的物化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6.
采用共沉淀和水热法合成了不同阴离子粘土前驱型复合氧化物催化材料,样品经XRD,FTIR,TPR,TG-DSC,SEM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铜含量在掺杂和不掺杂稀土时对甲烷催化燃烧的影响,结果发现随含铜量增加催化活性增加;未掺杂La的催化剂在高温下出现失活现象,而掺杂型催化剂稳定性良好.同时,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在不同制备前驱物pH的条件下,使用共沉淀和水热法合成的阴离子粘土材料,合成时的pH均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较大;同时焙烧温度对催化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苯酯用氧化铅-氧化锌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炜清  赵新强  王延吉 《催化学报》2003,24(10):760-764
 制备了一种用于苯酚与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新型氧化铅-氧化锌多相催化剂.研究了制备方法、焙烧温度、不同母体和母体配比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应用XRD,TPR和原子吸收光谱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Pb3O4是主活性物相,ZnO为助催化剂,并以非晶态或微晶态存在于催化剂体系中.当焙烧温度为500℃,n(Pb)/n(Zn)≈2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碳酸二苯酯产率可达45.6%.考察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并对失活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8.
稀土羧酸配合物在萃取分离、杀菌、催化和发光材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1]。将氮杂环双齿配位体引入到这类配合物中可增强配合物的共轭作用,提高稳定性并增强其杀菌能力和发光性质[2]。虽然氮杂环双齿配位体邻菲咯啉的稀土羧酸配合物报道较多,但含2,2′联吡啶配位的稀土羧酸配合物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含2,2′联吡啶的四元稀土羧酸混配配合物的研究更为少见[3]。2呋喃甲酸是糠醛在人体中的代谢产物,可做为防腐剂、熏蒸剂等,本文报道[Nd(C4H3OCOO)2·NO3·C10H8N2]2配合物的合成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2呋喃甲酸(分析纯)、2,2′联吡…  相似文献   
59.
Recently, low dimension nanostructures have gain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technological potential as unique types of nanoscale building blocks for futur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and systems. Semiconducting composite nanomaterials, which can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two or more components, have been the focus in the area of nanomaterials synthesis and device application.In this paper, we report our work on the preparation of composite nanomaterials based on CNTs.CNTs were coated by organic or inorganic species via novel and facile methods (Fig. 1 and Fig.2).These functional CNTs based composites show eminent prospects and opportunities for new applications in a wide variation of areas.  相似文献   
60.
Transparent plastics are not scratch resistant. The damage leads to a loss of optical properties. Coatings prepared using either tetraethoxysilane or colloidal silica particles embedded in glymo is a way to avoid these disadvantages. Tribological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due to a sliding fric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wear track is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usu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ch as Young's modulus and the hardness of the coating. The different stages leading to material loss are discussed in term of particle removal and debris circulation (accumulation or elimination) through the friction track.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film combined with the film to substrate adhesion are expec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it can be deduced from results obtained as a function of the coating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