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化学   2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09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8篇
物理学   1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治君  李益萱  王龙  邵闯 《实验力学》2014,29(2):172-180
飞机机动飞行时,机体结构受到随机振动叠加气动的耦合载荷作用,有可能迅速产生破坏。为了考核在这种振动环境下飞机的结构强度及使用寿命能否达到设计要求,需要提供有效的地面试验验证手段和可靠的试验数据。本文研究了一种振动叠加气动的耦合载荷加载技术,通过液压球头传递振动载荷,同时通过气囊施加气动载荷,并设计进行了原理性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耦合载荷加载技术可以避免过多改变试件自身的振动特性,同时可精确实现振动叠加气动的耦合载荷加载,真实模拟试验件的振动工作环境。此项技术可应用于现代战机的地面结构强度研究。  相似文献   
52.
为了考虑实际运营车辆对桥梁气动导数的影响,根据车辆密度模拟了三种交通流状态,基于强迫振动装置,分别对每个交通流和无车状态下的桥梁气动导数进行风洞试验研究,讨论了不同攻角下不同车流的车辆对桥梁气动导数的影响,探究了车辆对气动导数影响的百分比以及气动导数变化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攻角下不同车流的车辆均对直接导数A*2、H*4和交叉导数A*4、H*2影响显著,A*2、A*3变化量随着折减风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虽然不同攻角下不同车流的车辆对气动导数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规律不同,并且车流的繁忙程度对大多数气动导数的影响规律不明显,但是车辆对桥梁气动导数的影响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53.
孙健  刘伟强 《物理学报》2012,61(12):124701-124701
针对飞行器高超声速飞行时严重的气动加热环境, 设计一种层板对流冷却结构对翼前缘进行热防护. 提出一种壁面冷却效率参数η, 并运用流固耦合的分析方法, 研究了对流冷却结构在特定条件下的冷却效果, 其中采用水冷时头部冷却效率η 值最低为0.25. 研究表明, 对流结构冷却效果与内部冷却槽道深宽比γ 有重要关系, η值随γ 的增大而增大至一个稳定值, 此时冷却效果达到饱和, 若此时γ 继续增加则可能出现不利于冷却的现象. 冷却效果η随着前缘头部半径的减小而减弱. 研究还表明, 当层板对流冷却结构和材料固定时, η 值随冷却剂流量增加而增大, 并逐渐趋近至一个稳定值, 而冷却槽道进出口压差急剧增大. 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提高流量给供给系统带来的压力, 选取最佳流量值以达到相对较好的冷却效果. 对于材料而言, 内部冷却通道和外部耐热层都应选择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 能够强化结构传热增强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54.
A three-dimensional rarefied-gas flow past a spinning sphere in the transitional and near-continuum flow regimes is studied numerically. The rarefaction and compressibility effects on the lateral (Magnus) force and the aerodynamic torque exerted on the sphere are investiga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drag force, the Magnus force, and the aerodynamic torque are found for Mach numbers ranging from 0.1 to 2 and Knudsen numbers ranging from 0.05 to 20.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me, at a certain Knudsen number depending on the Mach number the Magnus force direction changes. This change is attributable to the increase in the role of normal stresses and the decrease in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hear stresses to the Magnus force with decrease in the Knudsen number. A semi-empirical formula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Magnus force coefficient in the transitional flow regime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55.
高空高速飞行器气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友达 《力学进展》2009,39(4):387-397
高空高速飞行中的黏性干扰效应、真实气体效应和稀薄气体效应成为决定未来空天飞行器能否实现安全飞行、精确控制和制导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 必须发展相应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该文从计算方法、流动拓扑分析以及典型飞行器应用等方面介绍了作者所在研究团队近年来部分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56.
介绍了燃气作动筒气动模拟加载装置设计思路和原理,并阐述了利用斜面上升法进 行模拟加载装置设计的计算方法. 实践应用表明气动模拟加载装置方案基本能够真实、等效 的模拟弹翼气动载荷,利用该装置大大地缩短研制周期、节省研制经费,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
The paper studies the fall and ascent in air of a spherical body with radius linearly decreasing with time. The first integral of the nonlinear equation of motion is expressed in closed form in terms of Bessel functions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aerodynamic drag depends on the velocity as a quadratic polynomial. The second integral is evaluated by an approximate formula. The reliability of the analytic solution is confirmed by comparing it with a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Cauchy problem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Prikladnaya Mekhanika, Vol. 44, No. 6, pp. 118–125, June 2008.  相似文献   
58.
大气制动期间探测器的气动特性和轨道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ASA火星全球勘测(MGS)号探测器作为大气制动计算模型,应用DSMC方法模拟了探测器在大气制动期间的稀薄气体动力学特性,分析了不同来流密度情况下探测器的流场特性、气动特性的变化情况以及气体动力学系数的变化关系.并提出了气动力-气动热-轨道一体化计算模型,利用DSMC模拟技术以及经典动力学理论对大气制动轨道变化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行星大气密度、探测器俯仰角、偏航角的变化对探测器的气动特性有重要影响,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结果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气动力-气动热-轨道一体化计算可以模拟大气制动过程,模拟所得到的大气制动轨迹反映出较好的制动效果.  相似文献   
59.
跨音速翼型和机翼的气动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ACA0012翼型和ONERA-M6机翼为基准,分别把可变误差多面体法(VEP)和遗传算法(GA)两种不同的优化方法与求解二维和三维欧拉方程的气动分析相结合,进行跨音速翼型和机翼的气动优化设计,并在其基础上对两种不同性质的优化方法在气动优化设计应用中的优化质量和计算效率进行比较,在优化设计的过程中,翼型通过解析函数线性叠加法来表示,机翼通过不变的翼型和可变的平面形状来表示,二维和三维欧拉方程采用Jamenson提出的有限体积方案,显式四步RungeKutta时间推进求解。  相似文献   
60.
吉凤贤  邓达明  华俊 《力学季刊》2000,21(3):371-375
本文首先对某飞机原机翼外形进行了详尽的气动分析计算,然后确定了设计思路和方案,探讨了后掠角变化对机翼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选定了减小外翼后掠角的机翼新平面形状,采用先进的CFD软件优化机翼的气动设计,根据不同设计思想进行了多个机翼的外形优化,包括新的翼剖面和弯扭配置,最后将优化设计结果与原机翼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以Q5-M2T和Q5-N2T为代表的优化结果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改进效果,优化机翼提高了气动性能,机翼升阻比提高了20%-30%,满足了飞机载弹量增大后性能仍可以全面提高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