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5篇
化学   81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68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39篇
物理学   1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探讨集成运放的开环电压增益和电路各电阻对RC桥式振荡电路表达式的影响.基于集成运放低频简化模型,提出采用拉氏变换与电阻比值相结合的方法,推导振荡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数学表达式.研究结果对现有工程表达式提出了修正,对振荡参数的现场计算有指导意义,计算机软件仿真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将2个4,4''-联吡啶基团用偶氮基团连接,我们合成了新的配体顺式-和反式-1,2-二((4,4''-联吡啶)-3-氮烯)(cis-L和trans-L),并利用trans-L与银离子和钴离子构筑了配位聚合物{[Ag2trans-L)(ClO42]·4CH3CN}n1)和{[Co(trans-L)2(H2O)2](ClO42}n2)。其中1为一维梯形链,链与链之间通过π-π以及Ag…Ag相互作用堆积;2为三维无限dendrimer结构,其Co中心具有合适的氧化还原电位,在以荧光素为光敏剂的条件下,可作为光催化剂实现光解水放氢。  相似文献   
13.
在多孔介质中完全可压缩、可混溶驱动问题的差分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袁益让 《计算数学》1993,15(1):16-28
用高压泵将水强行注入油层,使原油从生产井排出,这是近代采油的一种重要手段,将水注入油层后,水驱动油层中的石油,这就是两相驱动问题。对可压缩、可混溶问题,其密度实际上不仅依赖于压力而且还依赖于饱和度。其数学模型虽然早就提出,但在数值分析方面,无论在方法上,还是在理论上,出现了实质性困难。到目前为止,仅研究了密度  相似文献   
14.
γ辐照三烷基氧化膦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三烷基氧化膦(TRPO)是一种优良的镧系元素和镧元素萃取剂,已用于放废液的α核素的萃取分离。本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研究γ辐照的30%TPO-煤油-HNO3体系的辐照稳定性,结果显示,该萃取剂对放射性辐射是稳定的,主要的辐解产物是硝基烷和羟酸。  相似文献   
15.
栅耦合型静电泄放保护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源  贾嵩  孙磊  张钢刚  张兴  吉利久 《物理学报》2007,56(12):7242-7247
提出了一种新型栅耦合型静电泄放(ESD)保护器件——压焊块电容栅耦合型保护管.该结构不仅解决了原有栅耦合型结构对特定ESD冲击不能及时响应的问题,而且节省了版图面积,提高了ESD失效电压.0.5 μm标准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流片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人体模型ESD失效电压超过8 kV.给出了栅耦合型ESD保护结构中ESD检测结构的设计方法,能够精确计算检测结构中电容和电阻的取值. 关键词: 静电泄放 栅耦合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 压焊块电容  相似文献   
16.
“吕”字形巷道布置的卸压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综放采场瓦斯巷和回风巷或运输巷采用“吕”字形布置后的卸压机理,得到了上部瓦斯巷宽度对下部回风巷或运输巷卸压效果的定量关系,为改革综放采场巷道布置并提高瓦斯巷抽放效果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Nano-LiMn2O4 cathode materials with nano-sized particles are synthesized via a citric acid assisted sol-gel route. The structure, the morphology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nano-LiMn204 are investigated. Compared with the micro-sized LiMn2O4, the nano-LiMn2O4 possesses a high initial capacity (120 mAh/g) at a discharge rate of 0.2 C (29.6 mA/g). The nano-LiMn2O4 also has a good high-rate discharge capability, retaining 91% of its capacity at a discharge rate of 10 C and 73~ at a discharge rate of 40 C. In particular, the nano-LiMn2O4 shows an excellent high-rate pulse discharge capability. The cut-off voltage at the end of 50-ms pulse discharge with a discharge rate of 80 C is above 3.40 V, and the voltage returns to over 4.10 V after the pulse discharge.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pared nano-LiMn2O4 could be a potential cathode material for the power sources with the capability to deliver very high-rate pulse currents.  相似文献   
18.
页岩油开采系统面临井下恶劣环境,为了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外部热防护配合内部储热的井下冲击波发生器热管理系统。构建石蜡与泡沫铜的复合相变材料储热装置,并对多种热防护措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100℃井下热环境中,外环境对于系统内部电子元件的影响较大;在仅使用空气作为隔热层的情况下,热辐射占比大于30%,而使用酚醛树脂可以有效提升热防护层的等效热阻;然而随着外部环境温度的提升,热防护层的效果逐渐降低。采用热防护结合内部相变储热的热管理方法,可将电子元件持续工作1.5 h时的节点温度控制在90℃以下。  相似文献   
19.
井眼轨迹控制力学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德利 《力学学报》1995,27(4):501-505
对石油钻井中井眼轨迹控制问题进行了力学分析,给出了底部钻具组合三维受力和变形的控制方程,建立了钻头与正交各向异性地层相互作用模型,阐明了井眼轨迹预测和控制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树德 《力学学报》1996,4(2):31-35
石油一厂地表变形的主要因素是西露天矿露天台阶开采, 引起厂南缘边坡失稳、变形和地面沉陷, 同时促使其它因素活化, 更加剧了地裂缝和变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