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7篇
力学   70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45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In this paper, we extended Blondeaux [1], Liu, et al. [2] and Mei and Yu‘s [3] the ories to study theporous effect on instability of rippled bed under the partially standing surface waves. Comparisons are made with both Blondeaux and Mei & Yu‘s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nd experimental data performed by many other authors. We found that based on the linear instability analysis and the parameter regimes we explored the percolation effect can change the threshold conditions by 10-20 percent and the seepage force is negligible up to O(∈). Furthermore, the steady streamings with or without porous effect show the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in intensities at the same locations and it might change the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especially the suspended load.  相似文献   
102.
压电叠堆泵是一种以压电叠堆作为驱动元件的小型泵.压电叠堆本身输出力大且响应快,但自身变形极小无法满足同时需要高驱动力和大位移的场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种液压传动和压电驱动技术相结合的压电叠堆泵驱动器的混合驱动系统,以期获得较大的运动行程和驱动力,将压电泵输出与液压缸相连便组成了一个基本的混合驱动器.以此压电叠堆泵作核心的混合驱动器有望被应用在飞机自适应后缘结构和无人飞行器的操作舵面上.介绍了压电叠堆泵及混合驱动器的设计和性能测试,分析了泵的腔体、薄膜厚度、活塞直径、单向阀类型对流量、输出压力、液压缸的力输出的影响.加工的实验样机在0~200 Hz的工作频率范围内完成测试,泵的最大输出流量350 ml/min,最大输出压力为500 kPa.使用φ16 mm液压缸直线驱动器的最大输出力95 N,最大伸长速度19 mm/s.  相似文献   
103.
鉴于现有A13型后减振器的胀包模具完成胀包后只有自动退出内模动作, 无外模退开动作, 造成胀包后的工件被卡在胀包限位套上, 取出非常困难. 针对这些不足, 通过对自动脱料机构进行优化设计, 达到胀包后能轻松取下工件, 以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具体的实施效果也表明了新设计方案改进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基于以往重力再循环制冷系统研究工作基础,使用MATLAB仿真软件建立数学模型,把制冷剂R22、R404A、R717、R410A和R407C用于重力再循环制冷系统,计算不同管径、循环倍率和蒸发温度下再循环蒸发器传热系数和供液压头,比较不同制冷剂在重力再循环制冷系统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相同蒸发温度下,再循环蒸发器传热系数变化规律大体为R717>R410A>R22>R404A>R407C;相同循环倍率下,再循环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变化规律为R410A>R717>R22>R404A>R407C;相同蒸发管径下,再循环蒸发器传热系数变化规律为R410A>R717>R22>R404A>R407C,综合考虑,与其他四种制冷剂相比,R717更适用于重力再循环制冷系统。  相似文献   
105.
两轴四框架结构光电稳瞄吊舱减振器谐振频率计算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振动理论分析两轴四框架系统选择减振器的要点,对某型直升机内外框架刚性连接的吊舱进行扫频振动试验,测量了谐振频率和谐振点的扫频放大率,绘制了放大率曲线。通过使用放大率曲线计算内外框架刚性连接时系统的三向刚度。并根据减振器刚度值,利用弹簧串联刚度的计算方法计算了使用减振器系统的三向刚度和谐振频率。重新进行试验后,结果表明系统谐振频率和放大率都满足要求。该结构使用减振器的要点是:减振器放大段位于伺服带宽内,系统谐振频率避开外界扰动频率以及放大率应尽可能小。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获得具有更多信息和更加接近工程实际的液压减振器油温热力学模型,将随机不确定性理论引入到液压减振器油温传统热力学模型中进行研究。将液压油密度、导热系数、比热容和运动粘度作为随机变量,运用求解函数数字特征的代数综合法建立减振器随机热力学模型,进而获得油液传热过程规律。将油温随机热力学模型研究结果和传统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证明随机不确定性理论的引入可行且随机热力学模型比传统模型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07.
杜小刚 《应用声学》2017,25(5):94-98
应用于高铁PC梁运载的运梁车是SPMT特定用途的一种,其电气液压控制系统复杂,传感器及液压执行机构种类及数量多;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架构,将控制系统设计成多个控制模块,采用CAN总线作为系统中各单元之间交换信息的通道,给系统设计和布线带来了极大地便利;文章从硬件和软件设计进行阐述,从动力控制、转向控制、行走控制、悬挂及支腿控制等,逐步介绍运梁车控制系统的研制过程和控制系统结构组成;在参考以往运梁车设计的优缺点基础上,采用了最先进的传感器对运梁车进行了全方位的监控和精确的控制;分析了研制过程碰到的重难点问题及解决办法,为同类自行式模块运输车(SPMT)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研制成功的控制系统安装于公司生产的HJY550运梁车上经过调试及试运转,控制精确、各项功能均达到设计要求,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8.
宽应变率范围下2A16-T4铝合金动态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2A16-T4铝合金的动态力学性能,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高速液压伺服试验机及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进行常温下准静态、中应变率和高应变率的动态力学性能实验,得到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基于修正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对它进行拟合,并分析材料中应变率力学特性对模型应变率敏感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A16-T4铝合金在应变率10-4~102 s-1范围内应变率敏感性较弱,而在102~103 s-1范围内应变率敏感性较强,且应变率强化效应随塑性应变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在10-4~103 s-1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应变硬化效应,且应变硬化效应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减小;此外,修正Johnson-Cook本构模型的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能够很好表征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且考虑材料中应变率力学特性可提高本构模型参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9.
无失效数据情形失效率的估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对指数分布的无失效数据,在失效率 的先验密度的核为 a-1时,给出了失效率 的Bayes估计和多层Bayes估计.并对某液压电动机,在寿命眼从指数分布时,给出了该液压电动机无失效数据情形可靠度的估计.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基于电子信息设备振冲防护中抗大冲击并兼顾衰减振动要求,通过巧妙的油阻尼结构和金属弹性元件相耦合设计了结构微小的产品样机;样机的多参数匹配冲击试验研究表明该耦合减振器具有强非线性冲击动态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形成复合建模方法建立了原理样机冲击动态特性模型,该建模方法直接引入结构参数,为直接设计具体的器件建立了理论基础;研究表明该减振器性能优越并具有良好的设计可控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