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024篇
化学   37篇
晶体学   22篇
力学   1059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7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11.
车用摩擦材料的摩擦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综述了当前有关摩擦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无机摩擦材料的摩擦学特点,指出了摩擦材料的几种不同磨损形式,提出了今后摩擦材料研究中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2.
旋转,弯曲,扩散流道中流固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丹青  刘天宝 《力学季刊》1999,20(2):201-204
本文简要介绍了旋转,弯曲,扩散流道中,液-固两相流流数值计算结果,进而从理论上分析了泵叶轮压力面遭受磨损和输送两相流时扬程度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3.
表面修饰Ag_2S纳米微粒的合成及摩擦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水醇混合介质中,采用同阳离子共沉淀法合成了有机化合物表面修饰的Ag2S纳米微粒,在高速钢基底上制备成膜,研究了它的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修饰后的Ag2S纳米微粒粒径小,性能稳定,在有机介质中分散成透明溶液。AgDDP膜和Ag2S DDP膜均可显著降低钢基底的摩擦系数。研究证实表面修饰Ag2S纳米微粒的摩擦作用机制是在较低负荷下表面修饰层起主要作用,在较高负荷下Ag2S纳米核起主要的承载和减摩抗磨作用。  相似文献   
114.
针对7xxx铝合金温热成型过程中模具磨损等问题,本文作者研究了不同温度对7A04铝销-50CrMo4钢盘摩擦副干滑动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3D光学轮廓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试样的微观组织、磨痕形貌、磨损亚表层组织以及磨屑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摩擦系数先降低后升高. 7A04铝销的磨损率先减小后增大;其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 50CrMo4钢盘的磨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225℃时降至最低;其室温下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胶合黏着磨损和剥层磨损的混合磨损机制,温度从125℃升至175℃时转变为轻微磨粒磨损和一般黏着磨损的混合磨损机制;各温度下均存在明显的材料转移现象. 7A04铝销在125℃时开始出现机械混合层,伴随有明显的氧化现象,这将导致在225℃下机械混合层结构变得疏松且易剥落.在225℃下50CrMo4钢磨损亚表面的变形晶粒区和动态再结晶区厚度增大,表面硬度下降,塑性增加,形成长条状的切屑. 7A04铝销表面机械混合层的氧化及塑性变形层的变化与50CrMo4钢磨损表面动态再结晶的变化决定了在不同温度中2种材料各具有不同的磨损率与磨损形式.  相似文献   
115.
针对WR-CVT (Wire ro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弯曲段钢丝绳更易磨损问题,以6×7+IWS (Merallic wire strand core)钢丝绳为研究对象,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结合自适应网格技术,建立WR-CVT钢丝绳非连续接触磨损有限元模型,研究磨损对钢丝绳接触压应力以及滑移幅值等接触参量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揭示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磨损的作用,钢丝间接触区域不断增大.最大磨损深度出现在钢丝绳与绳槽边缘接触处,此处钢丝接触压应力较磨损前显著减小,滑移幅值和磨损深度在不断增大,接触压应力集中点沿钢丝轴向不断移动,接触区域形貌逐渐形成扁平状,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  相似文献   
116.
提出了一种扫描电镜准动态观察磨损表面形貌的方法-定位间断观察法,通过坐标定位和形貌特征定位,可简便,准确地确定跟踪观察位置。将试样表面的摩擦方向垂直于电子束的行扫描方向并使试样表面适度倾向二次电子探测器,可提高观察和拍摄效果,利用该方法观察了一种高铬铸铁中的(Fe,Cr)7C3碳化物与SiC磨粒干滑动摩擦过程中的形貌演变。  相似文献   
117.
利用Al-TiO2-B2O3体系热扩散反应合成(XD)法制备了铝基复合材料;采用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所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同GCr15钢配副时的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金相显微镜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及其磨损表面和剖面形貌,探讨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随Al-TiO2-B2O3反应体系中B2O3/TiO2摩尔比的增加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磨损质量损失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滑动速度为0.9 m/s左右时最大,随后开始减小;磨损质量损失与滑动距离基本呈线性关系.当B2O3/TiO2摩尔比为0.0时,增强相由Al2O3和Al3Ti组成,相应的复合材料的抗磨性能较差,其磨损主要表现为Al3Ti的犁沟切削、亚表层剥落、塑性基体流失导致Al2O3颗粒裸露脱落以及Al3Ti棒断裂导致的磨粒磨损;加入B2O3后,棒状Al3Ti的数量减少,有利于基体晶粒细化,提高复合材料强度和塑性,故抗磨性能提高.当B2O3/TiO2摩尔比为1.0时,复合材料中的Al3Ti基本消失,抗磨性能显著改善,主要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和轻微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18.
新型精铸热锻模具钢高温磨损性能同其显微组织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经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新型精铸热锻模具钢的组织同其高温磨损性能的相关性,对比分析了新型铸钢与H13锻钢的高温磨损性能,并探讨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新型精铸热锻模具钢的高温耐磨性能明显优于锻钢H13;在马氏体、贝氏体和马贝复相3种组织中,贝氏体和马贝复相的高温耐磨性能较好,马氏体相的高温耐磨性能最差;经过400~620℃回火处理的新型精铸热锻模具钢的硬度为42~43HRC,高温耐磨性能较好;当回火温度大于650℃或小于400℃时,新型精铸热锻模具钢的磨损率明显增大,耐磨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9.
可生物降解二聚酸酯类的合成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二聚酸和不同链长的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二聚酸酯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考查了其流变学性能以及摩擦磨损性能和抗磨剂在二聚酸二异辛酯为基础油中的摩擦感受性,并对其磨损表面主要元素进行分析;按照DIN-51828-1,2标准对各种试样进行生物降解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二聚酸系列酯的粘温性能良好,醇基烷链越长,二聚酸酯的粘度越高,倾点越低,尤其是异构体的倾点更低;醇基烷链越长,二聚酸酯的抗磨性越优良,承载能力越强;链长相同的二聚酸酯的承载能力和抗磨性随分子支链化(异构化)程度增加略有增加;所合成的二聚酸二异辛酯具有最佳综合性能,其流变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优于季戊四醇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基础油,并可以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20.
天然牙和牙科材料的摩擦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述了口腔摩擦学系统的特征与参数、口腔磨损环境以及天然牙和牙科材料的磨损机理,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天然牙和牙科材料的磨损性能测量方法以及口腔磨损环境模拟测试系统的研究现状,指出今后在考虑化学环境和各种力等因素协同作用条件下,应加强牙科材料的磨损机理、磨损预测模型及其标准的实验方法和模拟系统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