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7篇
  免费   621篇
  国内免费   686篇
化学   1134篇
晶体学   20篇
力学   424篇
综合类   142篇
数学   873篇
物理学   148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聚氨酯弹性体相分离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塑型聚氨酯弹性体(TPUE)的动态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研究已有许多报导,但多集中于弹性体的链结构及其组成等方面,本文则侧重于研究聚醚氨酯(ET)和聚酯氨酯的相分离过程及其程度,考察硬段含量(W_h)和软段分子量(M_(n·3)等因素对微相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近二十年来.徽量元素工作者经过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发现肾脏病患者体内的徽量元素代谢存在着显著的异常表现.引起了国内外肾脏病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概括叙述了国内外有关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原位免疫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各型肾脏疾病的微量元素代谢规律,以及运用微量元素建立判别函数方程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思路和方法.肾多虚证.但由于中医对辨病和辨证尚无统一规范,故对虚证的微量元素研究虽多,认识却不尽相同.问题也较多,本文简要叙述了部分中医虚证的徽量元素研究结果。提示虚证的微量元素变化有很多共同之处.仅供临床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用精密自动绝热量热计测定了重铬酸钾晶体在100~390 K温区内的摩尔热容.实验结果表明在研究温度区间内重铬酸钾无相变和其它热反常现象发生,但其热容在不同的温度范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100 K≤ T ≤ 275 K和350 K≤ T ≤390 K区间内,其热容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在275 K≤ T ≤350 K区间,其热容约为定值.将重铬酸钾摩尔热容实验值Cp,m(J•K-1•mol-1)拟合成温度T的多项式方程,在100 K≤ T ≤275 K,为Cp,m=0.0050T2-1.0320T+125.22; 275 K≤ T ≤ 350 K,为Cp,m=209.37; 350 K≤ T ≤390 K,为Cp,m= 0.0266T2-18.823T+3542.3.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式,从热容值计算出了298.15 K~ 400 K温区范围内每隔5 K的热力学函数值.  相似文献   
994.
极弱酸碱的直接电位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用两点电位滴定法直接测定pKn(或pKb)在10左右的极弱酸碱的可行性。该法只需在计量点后适当位置测定两组滴定数据,即可确定滴定计量点。与线性电位滴定法比较,两者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95.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了纳米铁试样的粒径, SEM结果表明Fe试样平均粒径d为25 nm. 在84~350 K温区, 用精密低温绝热量热计测定了该纳米铁试样的等压摩尔热容, 拟合出其等压摩尔热容与热力学温度的函数关系式: Cp=36.831+14.772x−5.4968x2−0.7099x3−1.3188x4, 其中x=(T−234)/156. 根据热容与热力学函数关系, 计算了以298.15 K为基准的纳米Fe(d=25 nm)热力学函数, 并与文献报导的粗晶Fe及粒径87 nm Fe的热容进行了比较, 从能量角度分析了不同粒径Fe热容曲线差别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6.
合成了高氯酸镨和咪唑(C3H4N2), DL-α-丙氨酸(C3H7NO2)混配配合物晶体. 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Pr(C3H7NO2)2(C3H4N2)(H2O)](ClO4)3. 使用具有恒温环境的溶解-反应量热计, 以2.0 mol•L-1 HCl为量热溶剂, 在T=(298.150±0.001) K时测定出化学反应PrCl3•6H2O(s)+2C3H7NO2(s)+C3H4N2(s)+3NaClO4(s)=[Pr(C3H7NO2)2(C3H4N2)(H2O)](ClO4)3(s)+3NaCl(s)+5H2O(1)的标准摩尔反应焓为ΔrHmө=(39.26±0.11)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 计算出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ΔfHmө{[Pr(C3H7NO2)2(C3H4N2)(H2O)](ClO4)3(s), 298.150 K}=(-2424.2±3.3) kJ•mol-1. 采用TG-DTG技术研究了配合物在流动高纯氮气(99.99%)气氛中的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 运用微分法(Achar-Brindley-sharp和Kissinger法)和积分法(Satava-Sestak和Coats-Redfern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 求得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108.9 kJ•mol-1, 动力学方程式为dα/dt=2(5.90×108/3)(1-α)[-ln(1-α)]-1exp(-108.9×103/RT).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利用DSC, FT-IR光谱对聚乙炔硫化产物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聚乙炔硫化前后结构和性能的变化。采用量子化学CNDO/2晶体轨道方法, 首次对硫化聚乙炔的分子结构及电子性质进行理论计算, 探讨了硫化对聚乙炔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1,2-丙二醇水溶液玻璃化转变与结构松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水含量对1, 2-丙二醇水溶液玻璃化转变和结构松弛参数的影响,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测量了5种高浓度1, 2-丙二醇水溶液(60%、70%、80%、90%、100%, w)玻璃化转变区域的表观比热容. 用5种降温速率(1、2、5、10、20 K·min-1)和10 K·min-1的升温速率获得玻璃化转变的相关参数. 玻璃化转变温度分析结果表明, 虽然水含量增加能从总体上降低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但与纯羟基类多元醇相比, 水对1, 2-丙二醇的增塑作用并不显著. 结构松弛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 体系水含量的增加能明显降低结构松弛活化能. 脆度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体系水含量增加, 动力学脆度逐渐降低, 但热力学脆度是先升高后降低, 在80%左右达到最大值. 结构松弛协同重排域计算结果表明, 当浓度由60%增加至100%时, 玻璃化转变特征长度由2.79 nm增加至3.57 nm.  相似文献   
999.
The thermal behavior and 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exothermic decomposition reaction of N‐N‐bis[N‐(2,2,2‐tri‐nitroethyl)‐N‐nitro]ethylenediamine in a temperature‐programmed mod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he results show that kinetic model function in differential form,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Ea and pre‐exponential factor A of this reaction are 3(1 ‐α)2/3, 203.67 kJ·mol?1 and 1020.61s?1, respectively.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thermal explosion of the compound is 182.2 °C. The values of ΔS ΔH and ΔG of this reaction are 143.3 J·mol?1·K?1, 199.5 kJ·mol?1 and 135.5 kJ·mol?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00.
The inclusion complex of lappaconitine(Lap) with β-cyclodextrin (β-CD) has been studied by the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1H-NMR,2D-NMR spectroscopy.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has been dedu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