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5篇
  免费   1142篇
  国内免费   436篇
化学   619篇
晶体学   32篇
力学   565篇
综合类   148篇
数学   873篇
物理学   2096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517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3 毫秒
21.
新型微球板电子倍增器和微通道板相比具有高增益、无离子反馈、制备简单、造价低廉等优点。介绍了微球板电子倍增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微球板基体的形成技术是微球板制备的关键技术,论文从理论上研究了微球板基体烧结过程中的烧结速率。并采用自行设计组分的高铅玻璃,用立式炉成珠设备进行了玻璃微珠的制备。探索了微球板制备过程中玻璃微珠的分级技术、微球板电子倍增器基体成型工艺和技术。制备出基本满足要求的微球板电子倍增器基体。给出了制造的样品和文献上样品结构的SEM对比照片,最后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实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2.
基于悬臂梁调谐技术的光纤光栅无源振动监测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采用匹配光纤光栅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振动信号无源监测装置.该装置利用悬臂梁调谐技术能够将微小振动信号转化为光电探测器可探测的光强信号,利用示波器实现实时监测.实验中对振幅为3mm的简谐振动信号进行了监测,测量结果与振动频率一致,可测量7~20Hz的振动,信噪比不低于14.9dB.监测频率受限是因为悬臂梁的性质,如采用金属材料或者采用齿轮组对转子进行减速,该装置可探测更高的频率.  相似文献   
23.
将介观无损耗传输线中的驻波场看成作相对运动的两列同频率的行波的叠加,此电路量子化后成为两个频率相同、不同模的光子场。计算和分析了激发相干态下电压和电流梯度的量子涨落,指出了双模传输线与一般的LC电路、双模传输线与单模传输线量子涨落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24.
设G是2-连通图,c(G)是图G的最长诱导圈的长度,c′(G)是图G的最长诱导2-正则子图的长度。本文我们用图的特征值给出了c(G)和c′(G)的几个上界。  相似文献   
25.
张胜海  杨华  钱兴中 《物理学报》2004,53(11):3706-3709
提出一种非线性延时反馈参数调制法来控制混沌/超混沌,给出了利用这种方法控制处于超混沌状态的双环掺铒光纤激光器的方案.数值模拟表明,只要延时时间和反馈强度合适就可以把双环掺铒光纤激光器从超混沌状态成功地控制到不同的周期状态. 关键词: 掺铒光纤激光器 超混沌 非线性延时反馈参数调制 混沌控制  相似文献   
26.
同轴双无衍射光的理论与实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赵斌 《光学学报》2003,23(12):460-1463
提出同轴双无衍射光的概念。如果两束汇聚角略有不同的同轴无衍射光同时存在,则它们相互之间叠加干涉后产生一种纵向呈周期变化的光场结构,这是一种新的光束空间分布,这种光束在横向仍是一种同心环光斑,可用于精密对准。而在不同纵向位置,这些同心环的强度分布是不同的,且是周期性变化的。同轴双无衍射光的轴向周期性可用于沿光束传播方向的定位。文中提出了双环缝法、分段圆锥透镜法、正弦相位环光栅法等实现同轴双无衍射光的理论与实验方法,分析了同轴双无衍射光的横向与纵向传播的衍射光斑特性,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的结果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27.
封面说明     
《物理通报》2004,(8):15-15
  相似文献   
28.
张克丛  张红 《结构化学》1995,14(5):389-392
本文仅当前设计无对中心的机功能晶体,作了简要地论述。  相似文献   
29.
 穆斯堡尔在阅读自己关于191Ir共振的第一篇文章时突然意识到,他可以直接由多谱勒位移实验来确定自然宽度的谱线--他预见到会有一场竞争.他把文章送到在他看来“没有多少人阅读的德文《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当立即有二百多人来索取复印本时,他“迅速意识到这竟是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他因发现这种“无反冲γ射线共振吸收效应”,获得1961年诺贝尔物理奖.鲁道夫·路德维希·穆斯堡尔生于1929年1月31日.他在一些工业实验室花费了一年时间,后来进入慕尼黑工业大学,1952年完成学位课程,1954年完成了他的论文.1955-1957年,他到马克斯-普朗克医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58年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30.
HL—1装置等离子体密度反馈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叙述HL-1装置用反馈脉冲补充送气方式控制等离子体密度的方法及实验结果。给出了在固有的物理实验条件下的最佳反馈方式,实现了对密度的有效控制及反馈。讨论了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几种反馈方式及反馈系统尚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