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0篇
  免费   714篇
  国内免费   925篇
化学   1657篇
晶体学   77篇
力学   681篇
综合类   76篇
数学   79篇
物理学   160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讨论了颗粒堆积中包含力平衡和转矩平衡的层状矢量模型,并对该模型中无摩擦系统产生随机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然后算出该系统中力的分布,最后我们将计算结果与Nguygen等人的结果,以及q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我们的计算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叙述了用两段法制备用作疏水催化剂载体的多孔大颗粒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研究了不同交联度、粘度、致孔剂用量和组成对共聚物比表面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为了研究颗粒物质在黏性流体中整个下落过程的运动规律,对不同半径的颗粒物体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在给出颗粒物质下落过程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黏性流体对颗粒物质的黏滞阻力,并通过受力分析建立了下落运动微分方程;利用计算机数值分析了不同半径的颗粒物质在同一种黏性流体中下落速度、入潜深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分析了不同半径的颗粒物质下落达到的稳态速度与所消耗时间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当颗粒物质半径 r<1mm 时,其在黏性流体中的下落距离与时间近似呈线性关系;随着颗粒物质尺寸的增加,其下落距离会呈现非线性增加;当颗粒物质半径 r>2mm 时,其达到稳态速度后的入潜深度与颗粒物质的半径呈非线性变化,且颗粒物质越大,达到稳态速度后的入潜深度越深;颗粒物质在黏性流体中下落后达到的稳态速度与颗粒物质的半径并非呈线性关系,且颗粒物质越小,达到的稳态速度越小,与黏性流体的深度无关,其相应入潜深度与所需时间呈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94.
将具有紫外吸收性能的单体肉桂酸(CA)引入天然大分子透明质酸(HA)中,制得疏水性改性HA(HA-CA),然后在二甲亚砜与水的混合溶剂中自组装制备HA-CA胶体粒子,并以之为颗粒乳化剂稳定油水界面制备Pickering乳液。通过紫外、核磁、纳米粒度仪、透射电镜、光学显微镜等方法对HA-CA、HA-CA胶体粒子及其所稳定的乳液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A-CA可以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形成粒径约为95nm的球形胶体粒子;所得的HA-CA胶体粒子可以有效地稳定油/水界面,制备水包油(O/W)型的Pickering乳液,且所得乳液具有良好的耐盐性和细胞相容性;此外该胶体粒子可稳定多种油/水体系,具有一定普适性。  相似文献   
995.
Sol-gel法在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综述了溶胶-凝胶(sol-gel)法在制备质子交换膜中的应用。将Sol-gel法应用到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中,提供了一种制膜和优化膜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着重从利用sol-gel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型、磷酸/二氧化硅型以及全氟磺酸膜的改进型质子交换膜等方面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996.
通过电泳淌度、流变参数和中压滤失量的测定,研究了KCl和AlCl3对带永久负电荷的蒙脱土与带永久正电荷的氢氧化铝镁/甘油形成的混合悬浮体胶体性能的影响,并对影响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97.
先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La2/3Sr1/3MnO3的颗粒系统, 然后用化学的方法将Cu材料引入到La2/3Sr1/3MnO3的颗粒表面, 形成(1-x)La2/3Sr1/3MnO3/xCu (x≤0.05)的复合样品. 实验表明 Cu含量较低(x<0.02)时, 复合样品电阻率较大, 仅在低温区表现出大的磁电阻效应, Cu含量较高(x>0.025)时, 复合样品的电阻率较小(~10-2 Ω·cm), 在室温附近(270~300 K)、 3 T的磁场下, 表现出较大的不随温度变化的磁电阻效应~10%.  相似文献   
998.
活性炭负载Cu离子掺杂纳米TiO2颗粒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活性炭(AC)表面负载掺杂Cu离子的TiO2纳米颗粒, 制备负载型掺杂Cu2+-TiO2/AC复合光催化剂, 采用XRD, ESR, FS, UV-Vis和BET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通过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试验, 分析活性炭载体的比表面积和Cu离子掺杂量对负载型掺杂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Cu以+2价存在, Ti以少量的+3价存在; TiO2纳米颗粒具有量子尺寸效应, 吸光阈值显著蓝移, 并使光谱相应范围向可见光区拓展; 另外, 适量Cu离子的掺杂降低了负载型TiO2/AC的荧光强度. 负载和高温处理没有改变活性炭载体的微观结构. 以AC3为载体和质量分数为3%的Cu离子掺杂所制备的3%Cu2+-TiO2/AC3催化剂的活性最高, 并且该催化剂便于回收, 在重复使用中也表现出很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9.
 采用沉积沉淀法,将金负载在复合氧化物载体MOx/Al2O3上,制备得到了Au/MOx/Al2O3催化剂的活性要高于Au/Al2O3催化剂。Au/FeOx/Al2O3催化剂能够在低于223K的温度下实现CO完全催化氧化。TEM图象分析表明,纳米级高分散的金颗粒是金催化剂高活性的前提,但载体的选择,以及复合氧化物载体中过渡金属氧化物的选择,也会对金催化剂的活性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二次沉淀法制备出不同粒径(101.6~516.9 nm)的2,7-二乙烯吡啶基-9,9'-二乙基芴有机纳米微粒.通过激光粒度仪测试发现:其平均粒度和多分散指数(PDI)值随着放置时间的增长、有机分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随放置温度的升高、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而减小.利用荧光光谱仪测试2,7-二乙烯吡啶基-9,9'-二乙基芴的氮甲基吡咯烷酮(NMP)溶液和2,7-二乙烯吡啶基-9,9'-二乙基芴纳米微粒体系的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发现纳米微粒体系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别在403、530 nm附近出现新的电荷转移(CT)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