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5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1171篇
化学   1822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1567篇
综合类   165篇
数学   1003篇
物理学   157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报道了山西西山焦煤飞灰,在小型循环流化床气化反应器上,以二氧化碳为气化介质,在不同操作条件下(气速、固体循环速率)的气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CO出口浓度及碳转化率随着CFB操作气速减小、固体颗粒循环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即在CFB床中,提高气体、固体停留时间(床内固体颗粒浓度)有利于CFB气化的进行。CO浓度及碳转化率沿床高的变化趋势与床内颗粒浓度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32.
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在抗坏血酸共存下选择性测定多巴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电沉积的方式制备了纳米金 ( Nano- gold,NG)修饰玻碳电极 ( GCE)。该电极对多巴胺 ( DA)和抗坏血酸 ( AA)均有催化作用 ,且多巴胺在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上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同时研究了磷酸缓冲溶液的 p H值和离子强度对 DA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在 DA和 AA的混合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上可观察到两个明显分开的氧化峰 ,峰电位差达到 1 5 0 m V。据此 ,提出了两种利用该电极在抗坏血酸共存下选择性测定多巴胺的方法 ,线性范围分别为 3.0× 1 0 - 6 ~1 .0× 1 0 - 4mol/ L和 1 .2 5× 1 0 - 6 ~ 1 .0× 1 0 - 4mol/ L。  相似文献   
133.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原位FTIR反射光谱方法, 研究了丙三醇在Pt电极上的氧化过程。结果指出, 丙三醇的氧化是一个复杂的表面过程。其间包括脱水、吸附、解离等步骤。根据CV和红外实验数据, 本文提出了Pt电极上丙三醇解离吸附的表面反应机理和不同电位下丙三醇氧化的分子过程。  相似文献   
134.
废旧聚酯(PET)的化学循环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废旧PET 聚酯可通过化学解聚来实现其循环利用。本文总结了废旧PET 聚酯化学循环利用领域的研究现状,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开发的主要化学解聚工艺方法, 包括水解法、甲醇解聚法、乙二醇解聚法等, 同时对各种工艺过程的优缺点进行了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135.
2,3—二氨基吩嗪的薄层光谱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奎  崔光磊  杨涛  牛淑妍 《化学学报》2003,61(4):514-519
研究了2,3—二氨基吩嗪(DAP)在金圆盘电极、金超微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和在金网栅电极上的薄层循环伏安行为.在pH2.0的B—R缓冲溶液中的2,3—二氨 基吩嗪在金圆盘电极上为准可逆氧还过程;以超微电极法求得了2,3—二氨基吩嗪 在pH2.0的B—R缓冲溶液中的扩散系数,由耗竭性库仑电解和循环伏安法求得其电 极反应电子转移数和H+反应级数均为2,实验说明参与电极反应的H+也为2,并用循 环伏安法求得其标准电极反应速率常数.采用紫外—可见薄层光谱电化学方法测得 2,3—二氨基吩嗪的克式量电位和电子转移数,与电化学实验结果一致;双电位阶 跃—计时吸收紫外—可见薄层光谱电化学实验说明,2,3—二氨基吩嗪电还原无随 后化学反应,其在电极上经历了H+eH+e的两步一电子过程,生成产物2,3—二氨基 -5,10-二氢吩嗪.  相似文献   
136.
4-Morpholinoacetophenone thiosemicarbazone, MAPT, and its nickel(Ⅱ) and copper(Ⅱ) complexes have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spectral methods (FT-IR, ^1H NMR) and cyclic voltammetry.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the complexes have been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in DMF media showing metal centered reduction processes for both of them. The redox properties, nature of the electrode processes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plexes were discussed. [Cu(MAPT)2]Cl2 complex shows Cu(Ⅱ)/Cu(Ⅰ) couple and quasi-reversible wave associated with the Cu(Ⅲ)/Cu(Ⅱ) process. The reduction/oxidation potential values depend on the structures of complexes. Also,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these complexes were determined against S. aureus, E. coli and B. subtilis.  相似文献   
137.
A new 1,3,4 thiadiazole-derivative ligand 2,5-(s-acetic acid) dimercapto-1,3,4 thiadiazole (H2ADTZ) and its one-dimensional manganese polymer Mn(ADTZ)·4H2O had been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in this paper. The Mn(Ⅱ) ion is coordinated with a distorted octahedron by two oxygen atoms from neighboring two deprotonated ligands ADTZ2- and other four oxygen atoms from four coordinated water molecules. The structural feature of the title compound is the formation of one-dimensional manganese chains polymer through the bridging of dioxygen O-O units. In the solid state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one-dimensional manganese chains are joined together by the weak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and vander Waals interactions forming a two-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compound. Furthermore, the UV spectra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title compound were also investigated. CCDC: 260532.  相似文献   
138.
新型四四硫富瓦烯环蕃的合成和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迟兴宝 《有机化学》2006,26(6):817-822
利用2,3-二(2-氰基乙硫基)-6,7-二烷硫基四硫富瓦烯在甲醇钠的作用下消除一个保护基团生成四硫富瓦烯单钠盐, 与1,4-二氯甲基苯反应, 形成“单桥”-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 生成的“单桥”-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再次在甲醇钠的作用下消除剩下的保护基团, 形成“单桥”-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二钠盐, 最后与二溴代烷反应形成新型四四硫富瓦烯环蕃, 并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化学氧化法分别对其氧化还原性质和紫外光谱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9.
在 0 .0 5 mol/L p H4.2的 HAc- Na Ac- PHP(邻苯二甲酸氢钾 )缓冲溶液中 ,用硫堇分子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对邻氨基酚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 ,邻氨基酚在 - 0 .1 V左右出现一可逆氧化还原峰 ,在 0 .38V( vs.SCE)左右产生一阳极峰。两峰均由邻氨基酚的氧化还原引起 ,较正处的阳极峰表现出吸附波的性质 ,该峰较灵敏 ,适于伏安测定。该峰的峰电流与邻氨基酚的浓度在 1 .0× 1 0 - 6 ~ 5 .0× 1 0 - 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 r =0 .9991 )。该方法可用于邻氨基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0.
掺硼多晶金刚石膜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ACVD(Electron Assist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方法制备了掺硼金刚石膜, 并用扫描电镜、拉曼光谱及霍尔效应等测试方法对其表面形貌、生长特性、载流子浓度以及导电性能进行了分析. 测试结果表明, 掺硼金刚石膜是由微米级晶粒组成的多晶膜, 其载流子浓度为4.88×1020 cm-3, 电阻率为0.03 Ω·cm, 是高品质金刚石膜. 用该金刚石膜制作电化学电极, 利用循环伏安法分别测量了金刚石膜电极在氯化钾空白底液、亚铁氰化钾溶液和左旋半胱氨酸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 发现该金刚石膜电极在水溶液中具有宽的电化学窗口(约为3.7 V)和接近零的背景电流, 在生物制剂的检测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稳定性, 是一种理想的电化学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