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2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1167篇
化学   1818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1560篇
综合类   164篇
数学   1000篇
物理学   157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类立方烷型金属原子簇化合物M_4E_4(M为过渡金属,E为硫属元素)的研究长期以来受到重视,其主要原因有二:(1)一些类立方烷型金属原子簇(如Fe_4S_4及Fe-Mo-S原子簇)在生物体系(如固氮酶、铁氧还蛋白)中有重要意义;(2)由于可以方便地对M或E作系列性的改变,因而M_4E_4成为研究原子簇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及检测各种有关的理论假设的重要模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2.
普鲁士蓝(PrussianBluePB)及其类似物修饰电极,由于在光解水,能量贮备及电池材料,电色显示,电催化,生物传感器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而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们曾制备及表征了亚铁氰化铂[1],亚铁氰化钯,亚铁氰化钛及亚铁氰化铬修饰电极。到...  相似文献   
123.
合成了 4种不对称草酰胺桥联异双核配合物 [Cu( oxca) M( phen) 2 ]Cl O4· 2 H2 O[oxca表示 N -( 2 -羧基苯 ) -N -( 3-氨丙基 )草酰胺三价阴离子 ,phen代表邻菲啉 ,M=Mn、Co、Ni、Zn].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热分析及室温磁矩等对所合成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在 DMSO溶剂中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在 4~ 30 0 K范围测量了 Cu( ) -Mn( )和 Cu( ) -Ni( )的变温磁化率 ,经拟合分别得磁参数 J=-1 0 .5 6 cm- 1 和 J=-1 7.0 8cm- 1 ,表明在异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间有较弱的反铁磁性自旋交换作用 .  相似文献   
124.
合成了水溶性很好的5,3',5'-三磺酸基-2,3,4,4'-四羟基脱氧安息香三钠盐(TTDB), 采用IR、 UV、 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使用荧光光谱法检测了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用循环伏安法探讨了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5,3',5'-三磺酸基-2,3,4,4'-四羟基脱氧安息香三钠盐[C14H17Na3O18S3]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C2/c, a=1.422 3(4) nm, b=2.432 7(8) nm, c=1.359 6(4) nm, α=90°, β=113.044(5)°, γ=90°, Z=8, V=4.329(2) nm3, Dc=1.925 Mg/m3, F(000)=2 568, Mr=627.43, R1=0.095 0, wR2=0.264 8. TTDB的抗羟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优于其相应的脱氧安息香THDB, 前者清除羟基自由基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47.3 μmol/L, 而后者的EC50则为53.1 μmol/L. 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THDB和TTDB的氧化还原过程有所差异, 前者负扫时在-1.016和-1.228 V处出现两个还原峰, 正扫时在0.219 V处出现一个氧化峰, 但后者负扫时仅在-0.999 V出现一个还原峰, 正扫时在0.193 V出现一个氧化峰.  相似文献   
125.
本文报道了腺嘌呤存在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金丝电极上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并从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的测量结果,初步讨论了腺嘌呤对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电子传递过程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6.
研究了青蒿素与L-半胱氨酸的相互作用.循环伏安实验表明,在20%乙醇(v/v)+B-R(Britton-Robinson)缓中溶液中(pH 7.2),青蒿素浓度为1.0×10-3 mol/L,L-半胱氨酸浓度≥2.0×10-5 mol/L时,在此二元混合溶液体系中形成了青蒿素-L-半胱氨酸二元加合物,该加合物在-1.03V电位下还原,并用紫外及红外光谱对加合物进行辅助表征,对二元加合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7.
应用液/液界面微电极对二苯并18-冠-6(DB18-C-6)辅助推动Ba~(2+)在1,2-二氯乙烷/水(DCE/W)界面转移的电化学过程进行了详细探讨,证明该过程遵循TIC机理,是受扩散控制的可逆过程。通过转移电流和反应物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测定了Ba~(2+)以及用其它方法难以测定的DB18-C-6。  相似文献   
128.
土壤环境中铅的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环境中铅的背景值、来源、污染、质量标准、化学循环以及环境中铅的烷基化,为铅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9.
采用直流极谱和循环伏安等多种手段研究了卟啉配位剂(H_2TCPP)在汞电极上的极谱性质。在碱性介质中,H_2TCPP的电极反应具有以下三个特性:(1)第一步为受扩散控制的2e并有2H~+参与的可逆还原过程,第二和第三步为不可逆各为2e的还原反应;(2)H_2TCPP在汞电极上存在强吸附性;(3)第一步电极反应产物可发生随后的化学反应,即前两步还原经由ECE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130.
采用经典柱色谱法对煤液化循环油和“加氢”后的循环油进行族组成分离,将其分离成饱和烃、芳香烃和极性物3个组分,并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各个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同时用气质联用分析方法初步确定了饱和烃和芳香烃两个馏分的主要物质组成。结果表明:循环油饱和烃部分主要由C12~C27直链烷烃组成,芳香烃部分主要组成是烷基取代的氢化单环芳烃及少量的多环芳烃。而循环油经420℃“加氢”后饱和烃部分除了含C12~C27的直链烷烃,还有一些直链烷烃的异构体和环烷烃,芳香烃部分主要是双环、三环、四环芳烃,单环芳烃则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