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3篇
  免费   568篇
  国内免费   382篇
化学   84篇
晶体学   25篇
力学   1493篇
综合类   75篇
数学   129篇
物理学   100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获取单通道接收信号的信源数目,针对普通信源数估计方法不能直接用于单通道接收信号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的信源数估计方法。将单通道信号通过EMD处理,得到多个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mode function, IMF),据此构造数据协方差矩阵。对所构造的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采用基于信息论的AIC和MDL准则估计信源数。为进一步提高算法估计性能,引入对角加载技术对矩阵特征值进行平滑处理。仿真实验结果表面,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适用于单通道信源数估计,对角加载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算法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在评价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 值。方法 选择50 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与45 例健康志愿者,获取心尖四腔心切面动态图像,存储左心室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后,运用3D-STI 软件进行脱机分析,得到两组收缩期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圆周峰值应变(GCS)、左心室扭转度角度峰值(LV-tw)、左心室扭力(LV-tor)、左心室心底水平旋转角度峰值(Prot-B)、左心室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峰值(Prot-A)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比较两组三维应变(3DS)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甲亢组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增强,GLS、GCS 分别为(-20.47±3.08)% vs.(-18.52±4.77)%、(-28.98±3.00)% vs.(-25.88±2.1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亢组LV-tw、LV-tor、LVProt-A、LVProt-B 均较正常对照组略有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D-STI 可无 创、敏感检测甲亢患者左心室三维应变,为临床客观评估甲亢左心室收缩功能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3.
胡文兵 《高分子科学》2014,32(9):1218-1223
Network polymers in a rubber or a gel often contain non-uniform chain lengths. By means of dynamic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of polymer mixtures with various compositions of two chain lengths, we investigated how the factor of polydispersity influences their strain-induced crystal nucleation. Under a high temperature and a high strain rate, the stretching of both polymers revealed that crystal nucleation is mainly accelerated by the presence of short-chain polymers; nevertheless, both polymers join together in the nucleation process. Further analysis proved that crystal nucleation is initiated from those highly stretched short segments, which are rich on the short-chain polymers.  相似文献   
54.
分布阻尼振子可拓宽结构减振频带,因此可将振子分布于板中以形成复合板(简称“分布振子复合板”),进而实现较宽的减振频带.对于多点支撑处受到宽频非一致激励(例如在不同激励点处的激励频率、幅值与相位有差异)的分布振子复合板,目前还缺乏有效简便的优化控制指标.在作者之前的研究中,针对含分布振子的梁推导了基于模态应变能的模态阻尼计算理论,讨论了模态阻尼与单点激励下梁的减振效果的相关性,并应用于宽频减振设计优化.本文进一步将模态阻尼计算理论推广到分布振子复合板,并将研究从梁的单点激励扩展到板的多点非一致激励下的阻尼减振相关性.首先,在利用模态应变能法推导得到分布振子复合板的模态阻尼计算公式后,从理论上讨论了不同边界条件与模态阶次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以及计算理论的适用性.而后,进一步通过有限元参数分析了边界条件、频率比、模态阶次与质量比的影响.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无振子板或分布振子复合板在四个激励点具有多种幅值与相位组合情况下的稳态响应.结果表明,推导的模态阻尼计算公式可正确预测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模态阻尼,且理论预测的模态阻尼与基板的稳态平均加速度减小率、稳态峰值应变能减小率均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5.
目前许多新型高效金属催化剂在设计制备中都考虑到表面力学因素, 例如层状结构、核壳结构等, 其表面高活性原子受到不同程度的应变作用. 应变可直接改变金属的能带带隙, 对催化剂表面的电化学反应产生显著影响, 是一种有效提升材料催化活性的新思路和制备高性能催化剂的新途径, 因此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传统的材料应变工程手段存在着活性物质层的应变值难以精确定量, 并缺少实时调控以及制备工艺繁琐等难题, 导致应变与电催化活性相关性规律识别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缓慢. 相比于传统的材料手段, 交变载荷产生的应变具有幅值和频率的可变性以及连续的调控性, 在实验中可以完全排除噪声、缺陷、空位、基底效应等其他外部或材料本征的影响因素. 该综述从经典固液界面热力学表述出发, 简要介绍了电催化体系中的力?电?化学耦合效应, 归纳总结目前电催化体系中应变施加的实验手段和分析方法, 并基于目前相关研究着重讨论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应变对金属表面电催化反应的作用机理, 最后从力学角度展望了表面力学在电催化体系中的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6.
为确保水陆两栖飞机尾翼结构的抗鸟撞性能,针对其不同结构部位提出不同的抗鸟撞设计思路。耦合SPH方法建立了尾翼结构的鸟撞数值模型,采用实验方法获得了结构铝合金材料的准静态和中低应变率拉伸实验数据以及不同冲击速度下带母材铆钉的极限拉伸载荷和极限剪切载荷数据。进一步开展了尾翼结构抗鸟撞分析,并通过鸟撞实验对数值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针对水陆两栖飞机尾翼前缘结构提出的两种抗鸟撞设计思路合理,且具有较好的抗鸟撞性能;结构采用的3种铝合金存在较为明显的应变硬化效应,但应变率敏感性较弱;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大,结构采用的4种铆钉拉伸载荷呈下降趋势,但总体幅度并不大,而剪切载荷变动较小;建立的尾翼结构鸟撞数值分析模型准确,较好预测了结构的破坏模式和鸟体冲击分散过程。  相似文献   
57.
获取光学窗口自身的高压强度特性是开展材料高压高应变率冲击响应行为精密测量和数据反演的重要基础。利用平板撞击和双屈服面法,通过冲击-卸载、冲击-再加载原位粒子速度剖面精细测量和数据反演,获得了约60 GPa范围内[100]LiF屈服强度特性随冲击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压力范围内,[100]LiF的屈服强度随加载压力的提高而显著提高,压力硬化效应显著;同时,LiF在冲击加载下的屈服强度高于磁驱准等熵加载结果,应变率硬化效应强于热软化效应。采用Huang-Asay模型确定了可描述冲击加载[100]LiF强度特性的本构模型参数,为LiF在强度、相变、层断裂等加窗测量实验中的深入应用和数据准确解读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8.
对混凝土类材料动态压缩应变率效应研究的发展及问题进行了概述,对比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类材料动态压缩应变率效应的表现特征,揭示了不同加载路径下实测动态强度提高系数的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在高应变率下,基于初始一维应力加载路径的试件将因横向惯性效应导致的侧向围压而演化至多维应力状态,传统霍普金森杆技术无法获得高应变率下基于真实一维应力路径的动态强度提高系数,在强度模型中直接应用实测数据将过高估计材料的动态强度。鉴于应变率效应的加载路径依赖性,将仅包含应变率的强度提高系数模型扩展至同时计及应变率和应力状态的多维应力状态模型,并结合Drucker-Prager准则在强度模型中给予了实现。针对具有自由和约束边界试件开展的数值霍普金森杆实验表明,多维应力状态下的应变率效应模型可以考虑应变率效应随应力状态改变的特点,从而准确预测该类材料的动态压缩强度。研究结果可为正确应用霍普金森杆技术确定脆性材料的动态压缩强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60.
2005年,Koflov等对滑移爆轰加载下的楔形纯铁DT-2样品进行了研究,样品仅在斜面部分发生了局部层裂,材料中明显存在不同的几个区域:材料无破坏区域、层裂开始和发展区域、加载表面-高能炸药接触面、满足α-ε相变条件的加载表面邻近区域和初始状态为硼发生高应变率变形的材料区域。但是滑移爆轰加载波系作用非常复杂,无法准确给出各区域宏细观变形破坏所对应的加载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