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1篇
  免费   2119篇
  国内免费   1174篇
化学   599篇
晶体学   76篇
力学   3447篇
综合类   159篇
数学   575篇
物理学   8338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359篇
  2016年   308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648篇
  2013年   439篇
  2012年   468篇
  2011年   541篇
  2010年   569篇
  2009年   600篇
  2008年   780篇
  2007年   541篇
  2006年   549篇
  2005年   484篇
  2004年   552篇
  2003年   573篇
  2002年   439篇
  2001年   367篇
  2000年   362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250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196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201篇
  1990年   192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一类二元相关威布尔分布的可靠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考虑生存函数为${\ol{F}(x_{1},x_{2})}=\exp\{-[(x_{1}^{1/\alpha}/\theta_{1})^{1/\delta}+(x_{2}^{1/\alpha}/\theta_{2})^{1/\delta}]^{\delta}\},\;x_{i}>0,\;\alpha>0$, $1\geq\delta>0,\;\theta_{i}>0\;(i=1,2)$的二元威布尔分布的两种可靠性问题, 提出可靠度$\pr$的估计并讨论了它们的渐近性, 最后还作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62.
基于傅立叶变换轮廓术的物面相位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傅立叶变换轮廓术,针对基频提取的关键技术采用逐行傅立叶变换,准确提取基频信息的方法恢复相位信息.在此基础上,以未畸变条纹为基准,得出被测物体的真实位相值.该方法只需一幅条纹图,节约了测量时间.实验证明可实现无接触面型的自动传感.  相似文献   
63.
线阵CCD在双棱镜测光波波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CD是一种以电荷量表示光量的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电荷量的新型光电传感器件,其基本部分由MOS光敏元列阵和读出移位寄存器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光谱响应范围宽、分辨率高、精度高、稳定性能良好等一系列优点,与计算机配合使用,使得由CCD采集到的大量数据的处理变得非常容易.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可以经过存储、自动补偿和校正,最后打印输出,现今已在航天、遥感、军事设备、自动控制、雷达、医学、生物、化学、颜色测量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我们将其用在实验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4.
混凝土动态劈裂拉伸试验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S-DYNA有限元编码程序,对混凝土的动态劈裂拉伸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混凝土试样在不同类型加载情况下应力分布之间的差异,证实了动态劈裂拉伸试验的有效性,提出了改进试验方法的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65.
66.
用光学方法测量悬浮于气相或液相介质中的微小颗粒特性已被广泛地采用。R.A.Dobbins于1963年用简单的方法来单独测定喷雾颗粒平均直径。20世纪70年代采用激光器和自动数据处理系统。液体轴对称抛撒是非定常过程,即在固定位置观察到的液体颗粒尺寸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光线通过含有微粒的介质时会发生光的散射现象,Dobbins根据颗粒散射原理,把满足上限分布函数(ULDF)且直径为几十到几百微米的颗粒散射作为衍射散射处理。  相似文献   
67.
High order fibre mode structures are measured by a near-field scanning optical microscope (NSOM) and are determined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standard fibre LP patterns. The mode-field distortions of high-order mode LP11 and LP21 structures by far-field measurement are analysed based on scalar diffraction theory, and the maximum distortions may reach as high as 5.1% and 6.2%。 This shows that the method of using the NSOM is more accuracy than the far-field measurement method, especially for high-order mode structures of optical fibres.  相似文献   
68.
海洋激光雷达测量海中悬移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吴东  刘智深  张凯临  张博  贺岩 《光学学报》2003,23(2):45-248
研制了一套采用倍频YAG激光器的小型海洋激光雷达,用于测量海中悬移质浓度,2000年8月28日至9月5日,该系统安装于“东方红Ⅱ”号右舷下甲板,在渤海海区进行海中悬移质浓度现场测量,通过对18个站位的海洋激光雷达数据分析,获得的表层悬移质浓度与同步测量的海中悬移质浓度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9.
Whether or not a small stress change can trigger a big earthquak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critical point hypothesis for earthquakes. We investigate global earthquakes with different focM mechanisms which have different levels of ambient shear stress. This ambient stress level is the stress level required by the earthquakes for their occurrence. Earthquake pairs are studied to see whether the occurrence of the preceding event encourages the occurrence of the succeeding one in terms of the Coulomb stress triggering.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stress triggering effect produced by the change of Coulomb failure stress in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s,about 10-2 MPa, is distinctly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focal mechanisms, and thus for different ambient stress levels.For non-strike-slip earthquakes with a relatively low ambient stress level, the triggering effect is more evident,while for strike-slip earthquakes with a relatively high ambient stress level, there is no evident triggering effect.This water level test provides an observational support to the critical point hypothesis for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70.
用反射法自动测量大尺寸样品的折射率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尺寸样品的折射率分布测量,引入自动扫描装置和适时数据处理系统,研究出一种高灵敏度的智能化反射法折射率分布测量仪,可进行快速、自动、准确的折射率分布测量.经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提出了一套合理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并具体介绍和详尽分析了实验装置,讨论了有关理论和实验误差,给出了消除各种误差的有效方法,最终得出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