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化学   186篇
力学   46篇
综合类   18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17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刘亚春* 《物理学报》2013,62(9):92301-092301
从低层大气的基本属性出发,利用大气颗粒物中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特性与转移速率等相关信息, 建立了单位体积大气颗粒物中被吸附的放射性粒子数、衰变粒子数和转移粒子数的数学模型, 获得了确定低层大气颗粒物平均滞留时间的新方法.该方法解决了当前相关研究中出现的困惑, 说明了大气具有有限的自净功能,给出了大气颗粒物中同一衰变链上各核素达到活度平衡的条件 及降低平均滞留时间的途径,为大气环境的监测与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平均滞留时间 氡子体 监测  相似文献   
42.
香烟燃烧产生的亚微米颗粒物动态粒径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MPS (Scanning Mobility Particle Sizer)对ETS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亚微米颗粒物的粒径谱演变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发现,ETS颗粒物在10~500nm范围内呈对数正态单峰分布,数量粒径谱和质量粒径谱的演化有类似的递减趋势,但其浓度衰减率有明显的不同.分析得知,由于在演化过程中颗粒物直径是动态变化的,并不能用简单的方法获得凝并和沉积损失率.  相似文献   
43.
整体毛细管X光透镜在大气颗粒物单颗粒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大气颗粒物进行单颗粒X射线荧光(XRF)分析,是一种识别大气颗粒物来源的有力手段.为了利用实验室X射线光源对大气颗粒物进行单颗粒XRF分析,建立了基于整体毛细管X光透镜和实验室X射线光源的微束X射线谱仪.透镜焦斑处的功率密度增益在103数量级,焦斑直径为30 μm左右.该微束X射线谱仪对Fe-Kα线的最小探测极限为0.7 Pg.在Mo靶光源电压和电流分别为30 kV和50 mA的条件下,利用该谱仪对直径为9 μm的大气颗粒物单颗粒进行XRF分析时,测谱时间在180 s左右.实验表明,基于毛细管X光透镜和实验室X射线光源的微束X射线分析技术在大气颗粒物单颗粒分析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人体呼出气中内源性颗粒物和外源性颗粒物的粒径和化学成分信息可为肺部疾病诊断、环境暴露评价等研究提供参考。该文初步考察了单颗粒气溶胶质谱(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ry,SPAMS)同时获取人体呼出气中颗粒物(Exhaled breath particles,EBPs)粒径分布和化学成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健康成人的EBPs数浓度为227~1 043个/L,获取具有统计意义的粒径分布所需的EBPs检出限为2 500个颗粒物,粒径范围为200~1 000 nm,峰值出现在460 nm。与环境空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相比,EBPs更多分布在200~300 nm和440~660 nm,从化学成分来看,这两段粒径范围内的EBPs含有更多的碳元素,不易在体内发生吸湿增长,提高了被呼出的概率。EBPs的化学成分可能反映内源性颗粒物和外源性颗粒物组成,如HSO_4~-、PO_3~-、CN~-、CNO~-和C_xH_yO_z~+(x=1~3,y=1~7,z=1~3)可能与内源性颗粒物中的蛋白含量、磷酸酯酰甘油等成分有关,碳簇峰C_3~-、C_4~-、C~+、C_3~+、C_3H~+和C_4~+推测与外源性颗粒物中的碳元素有关。  相似文献   
45.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不同气氛下PBG恒温热解特性的差异,结合XPS与~(13)C NM R等技术手段分析了400℃恒温热解条件下PBG固相产物的化学结构变化。结果表明,PBG在400℃恒温热解时,生物质气化燃气(BAG)与N_2气氛下更易生成焦油,其析出量分别为50.71与37.45 mg/g,而临氧燃气气氛(BAG+2%O_2)下焦油析出量仅为11.96 mg/g,说明适量O_2的存在可有效抑制焦油的生成。进一步进行化学结构分析表明,在燃气(BAG)恒温热解条件下,PBG主要发生以脱氢脱氧为主的芳香化缩聚反应,易形成焦油类的大分子多环芳烃;而在临氧燃气(BAG+2%O_2)恒温热解条件下,PBG表面的有机基团易与O_2发生表面氧化反应,生成表面含氧官能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芳香环缩聚反应,进而有利于降低焦油类物质的产率。因此,在生物质气化燃气实际高温过滤过程中适当添加氧(如:2%O_2),可有效降低PBG焦油收率,且不会形成大分子多环芳烃,有助于解决粗燃气过滤的过滤介质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46.
长时间居于新装修的房间,常会出现头痛、头晕、眼花、流涕、乏力、失眠、胃部不适、食欲不振及关节疼痛等症状,寻找病症原因,多为甲醛、苯等有害气体所致。  相似文献   
47.
海水悬浮颗粒物对海洋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海水悬浮颗粒物上富集的脂溶性藻毒素会严重的毒害海洋滤食性生物。本研究建立了海水悬浮颗粒物中8种典型脂溶性藻毒素同步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分析方法。海水悬浮颗粒物样品经甲醇超声辅助提取后,以5 mmol/L 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经1.7微米C18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 ESI-MS/MS)多反应监测( MRM )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8种目标物在5 min内分离良好,加标回收率在83.8%~110.4%之间,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 RSD)≤14.1%)和灵敏度(检出限介于2.9~103 pg/g之间),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6,能满足海水悬浮颗粒物中8种典型脂溶性藻毒素同步检测的要求。采用本方法初步分析了青岛沿岸海域海水悬浮颗粒物中的脂溶性藻毒素,其中PTX2被检出,含量最高可达790 pg/g(干重)。  相似文献   
48.
吕玉恒 《应用声学》2000,19(5):28-28
2000年6月25日由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噪声与振动控制委员会主持,对上海良宇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吸声材料一锅纤维吸声板,通过了专家评定.出席会议的有章奎生、战嘉份、陈瑞五、钟祥璋、吕玉恒、刘皇驾、施国强、刘明明、蔡国本、唐明黎、朱立鹏等教授、高工采用特殊工艺将直径小于0.1mm的错纤维制成厚约1.0-1.6mm毡状软板,两面再覆压铝板网,从而加工成的铝纤维板是一种新型环保型吸声材料,它具有厚度薄、重量轻、防火、防水、防腐、吸声性能稳定、耐侯性能好、便于弯曲加工和清洗等特点,有良好的装饰效果经同济大学声学研究…  相似文献   
49.
大气中Pb、Cd、Cr、Mn、Ni、Tl等重金属污染物是目前国内外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之一,研究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盐酸-硝酸混合酸为消解体系,在105℃条件下用电热板消解回流大气降尘样品2小时后定容测定,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仪(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大气降尘中铅、镉、铬、锌、锰、镍、铜和铊等8种重金属元素。测定结果表明: ICP-AES(铅、镉、铬、锌、锰、镍、铜)和ICP-MS(铊)两种方法的曲线线性好,准确度高,测定范围宽,检出限在0.024mg/kg-0.548mg/kg之间,精密度在0.15%-2.38%之间,能准确测定大气降尘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50.
何安恩  解姣姣  苑春刚 《化学进展》2021,33(9):1627-1647
重金属作为大气颗粒物中重要有毒组分之一,其总量和存在形态与颗粒物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密切相关。因此,颗粒物重金属形态分析对深入研究大气污染健康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1)模拟体液、BCR、Tessier、Chester等逐级顺序提取方法被广泛用于重金属操作定义形态分析;(2)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新型功能化材料用于重金属形态选择分析以及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原位形态表征技术可以获取重金属价态、化合态、原子簇结构信息;(3)重金属形态粒径分布特征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倾向于富集在细颗粒物中;(4)重金属形态时空分布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社会发展、工业来源、气候条件是主要影响因素,夏冬季节和雾霾天气危害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