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2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807篇
化学   1357篇
晶体学   90篇
力学   413篇
综合类   34篇
数学   145篇
物理学   87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52.
利用光学显微镜、图像分析仪和电子探针对低氧低硫的10PCuRE耐候钢板坯进行了观察和检测,采用干-湿周浸室内加速试验方法测得了试验钢的腐蚀率.用电化学方法测得了带锈样的阳极极化曲线.研究得出对于S:~0.004%,O:~0.002%的10PCuRE耐候钢,最佳稀土含量为0.0065%~0.012%,此稀土含量对非金属夹杂物的变质作用和耐蚀性能的提高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53.
硫化物/Ru(II)络合物复合敏化TiO2纳米多孔膜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CdS,PdS和R11L2(NCS)2,(L=2,2′-bipydine-4,4′-dicarboxylicacid)复合敏化TiO2纳米晶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敏化比用R11(II)络合物单独敏化TiO2纳米晶电极效果好,大大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主要原因是采用复合敏化,可防止TiO2导带上由光注入产生的电子的反向转移,避免了电子的损失。  相似文献   
54.
钕对Mg-5Al-1Si高温蠕变及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不同Nd含量对Mg-5Al-1Si镁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影响, 对析出相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该合金中的主要强化相Mg2Si呈粗大的汉字状, 分布在晶界的周围, 在受到应力时, 这种汉字状相与基体的界面处易产生微裂纹, 降低合金的抗拉强度、塑性等力学性能. 在Mg-5Al-1Si合金中加入微量的Nd以后, 合金的组织得到明显的细化, 并使Mg2Si强化相形貌由粗大的汉字状转变为细小、弥散分布的颗粒状. 由于显微组织的改善, 使得Mg-5Al-1Si镁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均有一定的提高, 并明显的改善了Mg-5Al-1Si的抗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55.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56.
2.7.1.2偶氮氯膦Ⅲ1.试剂的性质偶氮氯膦Ⅲ(以下简写作CPAⅢ)的合成及其应用最早见诸于1961年的文献。其化学名为3,6-双(4-氯-2-膦羧基苯偶氮)变色酸,或称2,7-双(-4′-氯-2′-膦羧基苯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分子结构式为:相对分子质量(M.Wr)693.25,该试剂首先应用于铀的测定,其纯品为棕褐色粉末,微溶于乙醇,与偶氮胂Ⅲ相比较,在分子结构上,在两个2′-位上的-AsO(OH)2基团由-PO(OH)2基团取代,且在偶氮基团的对位引入吸电子基氯原子为其主要区别。应用于测定稀土时,在较氮胂Ⅲ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好的选择性,可在较高的酸性介质…  相似文献   
57.
2 .2 关于高纯铝中铜测定的补充和建议(1)二乙基二硫代甲酸钠 ,简称DDTC ,通过其硫给予体与铜 (Ⅱ )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 ,可用氯仿、四氯化碳等溶剂萃取而溶于有机相中 ,呈黄棕色 ,其吸收峰位于 4 36nm波长处。在四氯化碳或氯仿溶液中 ,摩尔吸光系数达 1.4× 10 4 L·mol-1·cm-1,高于新亚铜灵法近 2倍。反应可在pH 4~ 11范围内进行。考虑到在显色时常需加入柠檬酸铵、EDTA等掩蔽剂 ,常采用在pH 9~ 10的氨性介质中进行反应。此方法早在 2 0世纪 5 0年代已应用于铝及铝合金的分析[3 ,4 ] 。如果由于各种原因 ,不便采…  相似文献   
58.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59.
2 .5 对抗坏血酸还原 硫氰酸盐直接光度法的讨论(1) 抗坏血酸与钼 (Ⅵ )的还原反应据报道抗坏血酸在微酸性条件下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值E°为 + 0 .32 6V(vs.SCE)。其还原能力低于氯化亚锡 ,只能将钼 (Ⅵ )还原至五价状态。因此 ,使钼 (Ⅴ )与硫氰酸盐所形成的络合物在稳定性和灵敏度方面均有所改善。抗坏血酸与钼 (Ⅵ )的还原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2 ) 显色反应的酸度条件在单纯钼 (Ⅵ )、硫氰酸盐与抗坏血酸反应体系的情况下 ,当溶液的硫酸浓度 [c(1/ 2H2 SO4 ) ]大于2 .5mol·L- 1到 7.0mol·L- 1,显色反应可立即完…  相似文献   
60.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纳米晶掺Y硬质合金粉末。用XRD,SEM和DTA等分析检测手段,研究了纳米晶掺Y硬质合金粉末的结构、形貌和相的变化。结果表明:高能球磨45h,可获得晶粒尺寸约为8nm的掺Y硬质合金粉末;微量Y的加入,有利于硬质合金粉末晶粒的细化;在25~45h范围内,随着高能球磨时间的延长,粉末晶粒尺寸减小,且掺Y硬质合金粉末的晶粒尺寸比未掺Y的硬质合金粉末晶粒尺寸要细一倍;高能球磨25h,粉末中Co的X射线衍射峰消失。高能球磨掺Y硬质合金粉末的DTA曲线在626℃出现了1个尖锐的放热峰。高能球磨掺Y硬质合金粉末固结之后,其合金晶粒细小,机械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