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314篇
化学   319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715篇
综合类   41篇
数学   69篇
物理学   19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一种弹塑性材料动态起裂韧度的J表征和测试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数值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弹塑性材料动态起裂韧度的J表征和测试方法.这一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间接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对周边切口的短圆柱试件实施基于一维试验原理的弹塑性材料动态断裂试验;利用试件两端的平均载荷—相对位移曲线(P-δ)或平均载荷-裂纹张开位移曲线(P-△),推广Bice远场公式获得动态J积分;采用柔度变化率法确定裂纹起裂点,从而得到动态起裂韧度JJD.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利用P-δ或P-△曲线将外力对试件所做的与裂纹运动无关的质心惯性运动动能近似地从总能量中分离出来,且平均载荷P在起裂前以至失稳扩展前是单调增的,同时试验获得的P-δ和P-△曲线光滑,这使得用J积分作为裂纹尖端的表征参量以及用柔度变化率法确定起裂点和失稳点具有坚实的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922.
编织复合材料的冲击损伤与断裂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冲击加载实验装置对含V型裂纹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梁的冲击损伤与断裂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记录了冲击载荷的时间历程,梁的动态位移变化以及裂纹尖端损伤的动态应变演化历史,确定了裂纹尖端的应变能密度分布。并利用扫描电镜对其断裂表面进行了微观分析。  相似文献   
923.
张林  金孝刚 《爆炸与冲击》1998,18(3):208-212
考虑裂纹间相互卸载作用,引入最小尺寸碎片概念。同时,假设断裂成核点随机分布于样品中,依据统计原理导出了一组完备的方程组,由此从理论上给出了碎片的数目及其大小分布关系式。与金属圆柱形壳体和圆环的膨胀破坏实验结果比较表明,该方程组对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24.
杨国际  钮心刚 《力学季刊》1997,18(2):147-152
本文应用三维运动测量分析方法,用新鲜人体标本实验模拟枕颈部翼状韧带断裂,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阐明了翼状韧带断裂对枕颈部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特性,为确定枕颈部的稳定性提供了相应的生物力学评价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5.
各向异性编织CMC弯曲断裂失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缺口弯曲断裂试验的研究发现,编织CMC存在两种断裂失效模式:界面主导的和纤维束主导的失效模式.针对这两种模式建立了界面失效模型和纤维束断裂失效模型.界面失效模型用半经验方法处理弱界面和大编织角度的断裂强度问题;纤维束断裂失效模型采用解析方法处理较强界面和小角度的断裂强度问题,为含有缺口试件的弯曲强度预报打下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6.
断裂测试系列讲座:第二讲 云纹法及其在断裂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萃长 《实验力学》1989,4(4):421-430
  相似文献   
927.
本文介绍了一种研究岩石动态断裂特性的实验技术。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杆式冲击试验机,在加载率K1106Nmm-3/2s-1条件下对三点弯曲试件进行冲击加载。实验中,通过一套光电转换装置测量试件切口张开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由双通道的瞬态波形存贮器记录荷载和切口张开位移,得到了冲击条件下的荷载-切口张开位移曲线,通过张开位移速率的转折点来确定起裂点并计算动态断裂韧性K1d。本中给出了长宽高为1804040mm的大理岩试件的典型荷载-切口张开位移曲线和示波照片。试验结果可由微型机直接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28.
吕飞  张薇 《高分子通报》2014,(10):28-33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聚合是一种新型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在制备窄分子量聚合物和设计聚合物分子结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首先介绍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机理、体系、特点及链转移(RAFT)试剂的选择,然后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RAFT聚合技术在设计无规和交替共聚物方面的应用,详细介绍了该方法在制备特殊结构共聚物,如嵌段、梯度、接枝、星形、树形和梳形结构聚合物的新应用,并对RAFT聚合技术在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9.
以2,2-二硫二吡啶,2-巯基乙醇为原料,醋酸为催化剂,合成了2-羟乙基-二硫吡啶(PⅠ)。以PⅠ、4-氰基-4-(硫代苯甲酰)戊酸(PⅡ)为原料,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种新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链转移剂4-氰基-4-(硫代苯甲酰)戊酸-2-二硫吡啶乙酯(PⅢ)。以PⅢ为RAFT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采用RAFT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用1 H-NMR分析了链转移剂的的分子结构,用GPC测得PMMA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能用于巯基点击化学的二硫吡啶基团被接到PⅡ的末端,成功制备了一种具备巯基点击化学功能的二硫代酯RAFT链转移剂(PⅢ),利用PⅢ,通过RAFT聚合制备了分子量分布狭窄的PMMA聚合物。  相似文献   
930.
基于电爆炸丝引爆炸药、继而驱动尼龙对金属柱壳进行碰撞加载的方式,在金属柱壳中部、半柱高范围内实现了一维柱面膨胀加载。同时,基于沿轴向的加载(或径向速度)一致性和沿环向的加载(或径向速度)轴对称性,提出了一维柱面加载的有效性判据。相比于滑移爆轰加载,一维柱面加载方式具有应力状态相对简单、易简化为二维轴对称问题分析的优点。在柱壳断裂诊断方面,建立了分布式表面速度诊断方法来监测柱壳圆周范围内的初始断裂。其原理为:均匀承载壳体断裂引起的局部承载失效将导致均匀速度曲线簇出现分叉(或演化趋势变化)。与高速分幅照相诊断方法相比,分布式表面速度诊断方法可准确获取柱壳圆周范围内的初始断裂信息(含断裂时刻和断裂位置)。利用建立的线起爆膨胀柱壳实验加载和诊断技术,获得了304钢和45钢柱壳的一维柱面动态拉伸初始断裂性能数据(含断裂应变、平均应变率),其中,45钢柱壳的断裂应变(或延展性)低于304钢柱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