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3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687篇
化学   846篇
晶体学   32篇
力学   711篇
综合类   41篇
数学   201篇
物理学   69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Magnetic excitations for Ba isotopes are discussed within the nucleon-pair shell model truncated in the SD subspace.With the SD pair determined by a surface-δ interaction,M1 transitions for ^134Ba are well fitted.The M1 and M3 transitions for ^132Ba and ^130Ba are also predicted.It is shown that the statement,the collective magnetic properties are due to the orbital motion of nucleons,is approximately valid.  相似文献   
992.
993.
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和模型实验研究了在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锥中弹性应力波的传播、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结构中存在着弹性纵波和弹性弯曲波的传播,它们传播的速度各不相同,使面承受不同的应力状态;讨论了纵波和弯曲波随面的衰减;实验指出,由于边界的影响,即使纵波的反射也会产生新的反射弯曲波沿锥面传播。  相似文献   
994.
交联PBA/SAN核—壳乳液接枝共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树脂,但由于橡胶相含有双键而耐候耐热性差,本文试图以交联的聚丙烯酸丁酯为核,合成PBA/SAN核-乳液接枝共聚物。考察了核-乳液接枝共聚物的定量组成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接枝物组成近似于其乳液恒比组成;接枝率、接枝效率、分子量和接枝层,层厚度随聚合过程参数的改变而呈规律性变化,损耗正切峰表明在种子聚合物相中存在SAN聚合物的微相区。  相似文献   
995.
在银氨溶液中利用原位还原的方法制备出共聚物(PS/PMAA)-银核微球。共聚物核平均粒径约为260nm, Ag层厚度可通过缓慢滴加不同浓度的银氨溶液控制在15-45 nm.利用TEM、TG、XRD、XPS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银氨溶液滴加速度及溶液浓度为控制复合微球形貌的关键因素。复合微球的形成机理可解释为:Ag纳米微晶首先在共聚物表面形成晶核,随后Ag纳米粒子在晶核表面生长并形成不同厚度的Ag层。  相似文献   
996.
石墨多壳层形成物的离壳生长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表征了在特定电弧放电条件下(碳阴极,钯管阳极)产生的石墨多层结构。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由多层石墨组成,大小从约2nm到20nm以上的多面体。对它们当中一些多面体所表现出来的自组装(self-assembly)"离生长"(out-of-shellgrowth)现象作了鉴定,并对其生长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7.
银,钾掺杂对稀土锰钙钛矿的磁性和电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固相反应方法制备了银和钾掺杂稀土锰钙钛矿氧化物Ag-(La0.92K0.04MnO3)n,研究了该系统的电性和磁性。稀土锰钙钛矿系统的电阻-温度曲线呈现双峰结构。根据核结构,说明钾的挥发及银的添加对稀土锰钙钛矿颗粒的磁性以及系统的传输性质产生了影响。n=4的样品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表现出很大的磁电阻。实验表明:添加适量的银有利于增大多晶材料的磁电阻并且延展其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998.
红厚壳中两个新呫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呫酮类化合物存在于很多藤黄科植物中,并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为了进一步发现其活性成分,本文对藤黄科植物红厚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1个呫酮类化合物,其中两个为新化合物.经多种光谱方法确定了各化合物的结构,两个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红厚呫酮C(Calophyllumin C)(1)和红厚呫酮M(Caloxanthone)(2).  相似文献   
999.
A novel core-shell luminol-based SiO2 nanoparticle While these nanoparticles were used as electrogenerated was synthesized by two step micro-emulsion method. chemiluminescence (ECL) reagent, the electrochemical (EC) reaction as well as the subsequent chemiluminescence (CL) reaction not only could be separated spatially, but also presented high efficiency for analytical purpose. In this case, the core-shell luminol-based SiO2 nanoparticles offered more potential to avoi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C and the CL reaction conditions. A new ECL method based on the nanoparticle was developed, and isoniazid was selected as a model analyte to illu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new ECL method. Under the selected conditions, the proposed ECL response to isoniazid concentration was linear in the range of 1.0 ×10^-10 to 1.0 × 10^-6 g/mL with 2 × 10^-11g/mL detection limit.  相似文献   
1000.
磁性Fe_3O_4-聚吡咯纳米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报道了具有核结构的Fe3O4 聚吡咯磁性纳米微球的合成方法和表征结果 .微球同时具有导电性和磁性能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可得到饱和磁化强度为 2 3 4emu g ,矫顽力为 45 2Oe的磁性微球 .微球的导电性随着微球中Fe3O4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微球的磁性能则随着Fe3O4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Fe3O4磁流体的粒径和磁性聚吡咯微球的粒径均在纳米量级 .纳米Fe3O4粒子能够提高复合物的热性能 .实验表明 ,磁流体和聚吡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 ,正是这种相互作用使磁性聚吡咯纳米微球的热稳定性提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