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化学   10篇
力学   40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8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金激光等离子体X射线精细结构谱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国洪  张继彦  张保汉  周裕清  李军 《物理学报》2000,49(12):2389-2393
在“星光-Ⅱ”钕玻璃激光装置上,聚焦三倍频激光束于真空室内Au微点靶表面,形成高剥离 态热等离子体光源.用Pentaerythritol(PET)(2d=0.8742nm)平晶谱仪,摄录了Au离子在0.3 —0.4nm范围内的X射线发射谱.基于相对论性多组态Dirac-Fock程序包,建立了相对论性次 组态平均能计算程序,结合自旋-轨道劈裂跃迁系(SOSA)理论,计算了Au离子类Cu至类Ge离 子细致带结构谱孤立峰的中心波长和半高全宽.26条3d—nf(n=5,6,7)类Ni至类As离子子组态 跃迁形成的 关键词: 金 精细结构 自旋-轨道劈裂跃迁系 不可分辨跃迁系 X射线  相似文献   
102.
立方体劈裂抗拉强度的复变函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方体劈裂试验是测定砼抗拉强度的间接方法,本采用平面弹性得籴方法对试验中的劈拉应力进行了求解,对求解中出现的应力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处理,最终得到了可靠的解析解,试验证明,带状加载时,破坏从中心开始,由格里菲斯准则给出了砼的抗拉强度公式。  相似文献   
103.
20世纪物理学的奇葩——磁电子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磁电子学是一门研究电子学与磁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电子是电荷的负载体,它同时又是自旋的负载体。研究电子的电荷输运特性,人们创造了电子学、微电子学。  相似文献   
104.
为综合研究岩石在拉伸状态下的破裂机理,对花岗岩、灰岩、砂岩、大理岩4种岩石进行巴西劈裂试验,采用PCI-2声发射仪采集试样破裂全过程的声发射信号,利用扫描电镜研究试样断口的微观结构,并探讨了岩石破裂声发射信号与断口微观特征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岩石破裂声发射信号的特征与断口微观特征可联合表征岩石在劈裂荷载下的破坏机理。在劈裂荷载下,岩石破裂产生的声发射信号的累计振铃计数呈稳定增长期、突增期、平静期3个阶段,且峰值频率呈带状分布,分别集中于0~50kHz,100~150kHz及300kHz上下3个频率段;岩石断口微观特征为典型的脆性拉伸断口样貌,且断口花样的复杂程度与振铃计数率呈正相关,断口破裂尺度与峰值频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5.
利用多组态Dirac-Fock方法,本文研究了高电荷态类锂等电子序列(Z=31~40)离子1s22p激发态的精细结构. 考虑高关联轨道的电子关联影响以及Breit相互作用、量子电动力学效应和原子核运动效应等高阶修正,计算了2P1/2和2P3/2精细能级的本征能量,能级劈裂结果与已有理论计算一致. 结果表明,类锂离子1s22p态精细结构劈裂满足高电荷态的等电子序列标度规律(~ Z4);发现离子空间尺寸随着原子序数增加收缩,相对论轨道1s1/2和2p3/2的径向电荷密度分布趋向于原子核.  相似文献   
106.
为探究页岩抗拉强度尺度效应规律及岩石强度尺度效应根源,采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陆相页岩野外露头,制作成直径为50 mm,高度分别为15.32 mm,20.39 mm,25.46 mm和30.28 mm四种尺度的岩样并进行巴西劈裂试验,在分析岩样抗拉强度尺度效应规律的基础上,对岩石强度尺度效应根源提出了新的认识。结果表明:页岩最大载荷和破裂面条数随岩样尺度增大而增大,抗拉强度随岩样尺度增大而减小,破裂时间与岩样尺度相关性较差;非均质性和端部摩擦效应是目前解释岩石强度尺度效应根源的主要观点,页岩巴西劈裂试验结果中抗拉强度存在良好的尺度效应现象,这表明岩石强度尺度效应并不是完全根源于试件与压头之间的端部摩擦作用;岩石强度尺度效应由岩石非均质性和端部摩擦效应共同作用而成,对于小尺度岩样,端部摩擦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大尺度岩样,非均质性占据主导地位,不同类型的岩石,其岩样尺度的“小”与“大”不同。对岩石强度尺度效应规律和根源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岩体强度预测的准确性,并为揭示岩石破坏机理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07.
海冰拉伸强度是其基本力学性能之一, 同时也是冰区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设计所需的重要参数. 对于脆性材料的拉伸强度测试, 巴西盘劈裂试验相比单轴拉伸试验在试样制备与加载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为研究海冰的拉伸强度特征, 对渤海辽东湾沿岸的粒状冰开展了系统的巴西盘劈裂试验研究. 在加载过程中与试样破坏后, 分别对加载横梁的位移与加载力以及试样最终破坏模式进行了记录. 同时, 对试样的冰晶结构、盐度、温度以及密度进行了测量. 通过改变加载速率、试样厚度与试样温度以研究不同参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针对传统试验中试样的刚体假设, 考虑了试样变形对应力状态的影响并将其引入了理论模型. 试验过程中所有海冰试样均以劈裂模式破坏. 试验结果表明, 加载速率与试样厚度对拉伸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但孔隙率的影响较为明显. 当孔隙率由75‰降低至10‰时,拉伸强度由1.0 MPa升高至2.8 MPa. 与单轴拉伸试验所测得数据对比, 巴西盘劈裂试验所得到的拉伸强度随孔隙率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但该方法所得到的粒状冰拉伸强度要高于预期结果. 试验表明巴西盘劈裂试验中海冰试样的破坏模式与试验结果均较为合理, 可成为海冰拉伸强度的有效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在各类岩体内 ,存在着许多影响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性质的岩体缺陷 ,对这些缺陷必须进行工程处理方能达到某种要求。目前几乎普遍存在着对处理方向和处理工艺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岩体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因而获效不甚理想 ,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9.
对不同粘结强度、不同加载倾角下复合岩石劈裂强度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复合岩石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复合岩石的劈裂强度与粘结强度、加载倾角有关,表现出渐进协调平衡特性.  相似文献   
110.
通过熔合蒸发反应65Cu+19F,66Zn+18O及68Zn+16O,在3种入射束流的能量分别为75MeV,76MeV及80MeV研究了80Rb高自旋态的能级结构.增加了20多条新的γ跃迁,在已知负宇称转晕带上建立了两条新的边带.将原有的第二条负宇称带的自旋态从12推高到了22,并首次观察到这个带的回弯,它的回弯频率为0.49MeV;负宇称转晕带在15时出现了旋称反转,第二负宇称带存在明显的旋称劈裂,但没有观察到旋称反转,这两条负宇称带的结构均与其同中子数核82Y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