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15篇
力学   7篇
物理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高强  徐耀  吴东  孙予罕 《化学学报》2009,67(15):1754-1758
为了提高中性氨基酸在硅基介孔分子筛上的吸附量, 采用中性氨基酸苯丙氨酸(Phe)为模型吸附质, 考察Phe在一种新型的通过非模板剂途径制备的有机-无机杂化硅基介孔分子筛上的吸附情况. 利用该分子筛超疏水表面、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以及特殊的疏水区域, Phe达到了非常突出的吸附效果. 通过优化溶剂组成, 发现当溶剂为等体积比的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时, Phe在此分子筛上的最大吸附量达到0.827 mmol/L, 远高于同等条件下Phe在常规法制备的甲基化硅基介孔分子筛上的吸附量0.122 mmol/L. 对Phe在该分子筛上的吸附机制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2.
超疏水表面滑移理论及其减阻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减阻技术对提高原油采收率、降低液体流动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论述超疏水表面结构的基本理论、超疏水表面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近年来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综合分析了超疏水表面滑移理论和基于这一理论的减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简单介绍了其在石油储层微孔道纳米降压减阻方面的应用,展望了超疏水表面滑移理论及其减阻技术的研究重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制备超疏水表面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海洋  李欣欣  王康  贺文潇  韩哲文 《化学学报》2008,66(12):1470-1476
以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共聚单体, 分别以用微乳液聚合法和溶液聚合法制备的无规共聚物和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制备的嵌段共聚物作为成膜共聚物, 并以1,1,2-三氟三氯乙烷作为溶剂, 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法可以直接制备出超疏水膜, 聚合物膜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60°. 改变聚合物结构和成膜条件, 探讨了该类超疏水膜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发现膜的表面形貌和疏水性与共聚物的组成、结构、分子量以及成膜条件密切相关, 随着共聚物中氟含量的增大, 膜的表面形貌都趋于平滑; 而且, 无规共聚物比嵌段共聚物更易形成粗糙度好的膜; 同时, 较大的聚合物分子量和适宜的高的成膜温度都对形成粗糙结构有利.  相似文献   
24.
自然对流条件下仿生超疏水表面的抑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仿生超疏水表面具有多重纳米和微米级的超微结构,其与水滴的接触角一般在150度以上,本文将这种仿生超疏水表面应用到制冷抑霜实验中,观察其表面上水珠的生成、冻结、初始霜晶的出现以及最终霜晶的特殊形态,与普通金属表面上霜的形成过程相比,这种表面具有很强的抑霜性,在-10℃的冷表面上它能延迟初始霜晶的形成55 min以上,其最终形成的霜晶结构松散,较易去除.在实验中首次发现了在该表面上形成的霜晶形态特异,类似一朵朵菊花.最后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表面的抑霜机理.  相似文献   
25.
仿生超疏水性表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郭志光  刘维民 《化学进展》2006,18(6):721-726
仿生超疏水性表面的研究是化学模拟生物体系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荷叶等植物叶面的超疏水现象为我们在不同基底上制备仿生超疏水性表面提供了实践基础。本文给出荷叶等三种植物叶面的超疏水性和微观结构,阐述了仿生超疏水性表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