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8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170篇
化学   435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222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49篇
物理学   3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01.
Turbulence,vortex and external explosion induced by vent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process of explosion venting to air in a cylindrical vent vessel connected to a duct, filling with a stoichiometric methane-oxygen gas mixture, was simulated numerically by using a colocated grid SIMPLE scheme based on k-epsilon turbulent model and Eddydissipation combustion mode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bustible cloud, flame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the external flow field during venting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predicte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ternal explosion is generated due to violent turbulent combustion in the high pressure region within the external combustible cloud ignited by a jet flame. And the turbulence and vortex in the external flow field were also discussed in detail. After the jet flame penetrating into the external combustible cloud, the turbulent intensity is greater in the regions with greater average kinetic energy gradient, rather than in the flame front ; and the vortex in the external flow field is generated primarily due to the baroclinic effect, which is greater in the regions where the pressure and density gradients are nearly perpendicular.  相似文献   
102.
水中爆炸冲击波作用下混凝土墩动态响应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水下爆炸冲击分析(USA)方法,在假设条件下,数值模拟了混凝土结构物水中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加速度及压力响应,是对浅层水中爆炸流-固耦合动力学问题数值解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03.
坚硬岩石在强冲击荷载作用近区的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涛  王明洋 《爆炸与冲击》2007,27(4):306-311
根据坚硬岩石的性质,利用力学模型分析了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岩石破坏过程,经由弹性状态向内摩擦状态的转变,最终达到流体力学状态。通过对内摩擦状态的分析,认为在强冲击荷载区域的变形近似为一维变形状态。冲击荷载作用在岩石中产生的应力波可以看作类似于冲击波的短波,在波阵面附近的某个狭窄区域内将发生参数的急剧变化。根据近区变形状态与质量守恒导出了侵彻近区的速度场表达式。根据短波的研究,给出了近区应力波的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104.
大长细比弹体斜侵彻混凝土靶的动力学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刚塑性自由梁在横向冲击载荷下的动力学响应研究方法,结合空腔膨胀理论给出的弹体载荷分析,给出了弹体作为自由梁在塑性铰出现之前的响应行为,得到了梁内任一截面在横向载荷下剪力和弯矩分布规律以及轴向载荷下的轴力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大长细比结构弹体的危险截面在承受较大轴向惯性压力载荷后,对由非正侵彻导致的横向载荷极为敏感。最后基于压弯联合作用载荷分析,给出了动能弹设计的抗弯极限壁厚要求。  相似文献   
105.
一种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在地下强爆炸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描述地下爆炸波的传播,建立了一种考虑塑性硬化、剪胀和损伤软化效应的岩石本构模型,并应用于地下强爆炸自由场的数值计算,获得的速度和位移波形以及峰值速度衰减曲线等与国外地下试验测量数据和同类计算相比十分接近,从而验证了本构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6.
Al2O3陶瓷复合靶抗长杆弹侵彻性能和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DOP(depthofpenetration)实验研究了质量分数为 90 %的Al2 O3 陶瓷复合靶抗长杆弹侵彻性能。实验表明 :随陶瓷厚度的增加 ,以差分效益系数和靶平均阻力表征的陶瓷复合靶的抗长杆弹侵彻性能降低 ;盖板能增强陶瓷复合靶抗侵彻性能。对回收陶瓷和盖板的破坏特征分析表明 :长杆弹对陶瓷复合靶侵彻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期侵彻和稳定侵彻两个阶段 ,但对薄靶和厚靶 ,两个阶段在整个侵彻过程中所占比重不同。  相似文献   
107.
基于反应谱值分析的爆破震动破坏评估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采用反应谱方法研究了爆破震动信号的振动速度和频率特征,提出了采用反应谱曲线积分值来评估爆破震动破坏效应。通过对289组爆破地震波数据的统计表明,在反应谱曲线的积分值小于5时,爆破地震动不会对所研究的普通民房结构物产生震动破坏效应。  相似文献   
108.
土中爆炸冲击混凝土道面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荷梅  张若京 《力学季刊》2005,26(3):428-432
炸药在多相介质中的爆炸是气态爆轰产物和固态介质之间的耦合作用问题,对其进行数值模拟一般不考虑炸药而直接将爆轰压力加在介质上,而耦合方法对炸药和其周围的介质进行离散,炸药和介质采用统一的控制方程,通过界面条件实现相互作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rbitary Lagrangian and Eularian)法,是最近兴起的适用于计算固体大变形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将其引入爆炸力学计算,可以避免由于物质的大变形引起的单元畸变和计算困难。同时混凝土的损伤模型,更加符合混凝土在高应变率加载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和破坏机理。将这三种方法引入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相关试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揭示水蒸气对半焦反应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在自制两段新型反应器上依次进行了褐煤干燥、热解及"热"焦的水蒸气原位气化研究。利用TGA、BET和Raman光谱仪,对原位气化半焦进行反应性和微观结构解析。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600 ℃时,水蒸气对半焦转化率、反应性及微观结构影响很小。温度达到700~900 ℃,在半焦与水蒸气接触的前2 min,虽然半焦转化率变化不大,但其反应性、小环(3~5个芳环)与大环(≥6个环)体系之比及含氧官能团却急剧降低;大于2 min,半焦转化率逐渐增大,反应性、小环与大环之比及含氧官能团缓慢降低;而半焦孔结构在2 min 前后却具有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半焦与水蒸气接触的前2 min,小环与大环之比和含氧官能团急剧降低是导致反应性显著降低的重要因素,大于2 min,芳环体系的变化是导致反应性进一步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0.
碱金属钾对Ni基催化剂纤维素水蒸气气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段式催化气化方式研究了生物质热解气化过程中碱金属的挥发对Ni基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负载K盐的纤维素水蒸气催化气化过程中,K挥发后会在催化剂表面沉积,而少量K的存在和表面沉积不但能够提高镍基催化剂的抗积炭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其催化活性,产生更多的氢气。然而纤维素中K的浓度过大,将会抑制Ni基催化剂的效果;K在催化剂上的沉积随催化剂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K的含量愈高,对催化剂的抑制效果愈明显,从而缩短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