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215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清水沟—白柳沟矿田是北祁连西段重要的铜多金属矿田之一。采用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该矿田与矿石矿物共生的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清水沟—白柳沟矿田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纯液相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液体CO2包裹体等3类,气-液两相包裹体液相成分主要以盐水为主,气相成分主要以CO2为主。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和盐度变化范围较大,具有中等密度的特征,可能为岩浆热液与海水的混合来源。  相似文献   
92.
基于碱金属和过渡金属修饰铁矿石载氧体的煤催化燃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煤气化反应是煤化学链燃烧过程的控制步骤,其反应速率慢。采用碱金属Na和过渡金属Ni对铁矿石载氧体进行修饰,在流化床反应器上研究了Na、Ni负载量和反应温度对煤化学链催化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20℃时,Na-铁矿石的催化活性高于Ni-铁矿石,随着Na、Ni负载量的增加,煤化学链燃烧的反应速率加快,气体反应产物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缩短,反应后期气体产物的衰减速率变大,整个反应期间CO体积浓度明显减少,而CO2、H2体积浓度增大。当Na、Ni负载量均为6%时,两者进行比较分析,Ni在960℃时对煤化学链的催化燃烧效果最为显著,碳转化率高达92.7%,高于纯铁矿石约15.5%,而在800~920℃下,催化效果不明显;Na在800~960℃对煤气化反应的催化效果均较显著。SEM-EDX分析显示,反应结束后,Na-铁矿石载氧体表面Na盐流失严重,而Ni-铁矿石表面Ni盐负载较好。  相似文献   
93.
由于用Energy-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EDXRF)测量白云鄂博矿中铈元素含量的基体效应主要来自铁和钙,而这两个元素含量的变化非常大,使得通常用的标样方法不适用。以白云鄂博矿元素平均含量为基础制备一组测试样品,采用最小二乘法线性多元拟合来确定铁、钙对铈含量和X射线荧光光谱信号之间的线性关系系数的影响。这样确定的系数反映了铈在测量时发出的荧光强度被铁增强和被钙吸收的基体效应,且适用于大幅度变化的场合。当系数被用来通过EDXRF测量白云鄂博矿中铈的含量时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94.
单一特征识别的钨矿石初选准确率低,稳定性差,本文提出结合模糊支持向量机和D-S证据理论相的多特征钨矿石识别方法.对矿石图像预处理后,分别提取矿石的颜色、灰度和纹理等3类视觉特征,对这3类视觉特征进行模糊分类得到各自的信任度,再以这3类信任度为独立证据,采用D-S证据理论对3类证据进行融合,并依据分类判决规则得到最终的识别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D-S理论对模糊向量机证据的融合,钨矿石初选的正确识别率达到96%以上,其准确率和稳定性较单一特征均有大幅度提高,满足生产过程中初选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95.
为分析和检测铁矿石表面多成分的分布情况,采用532 nm Nd∶YAG脉冲激光,设计面扫描分析方法,结合自行开发的软件,首先对标准样品进行面扫描分析,建立定标曲线,说明元素含量与谱线强度的关系。然后对由标准样品压制的表面元素含量分布不均匀的样品进行面扫描分析,生成二维分布图,并与样品表面形貌进行比较,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正确性。最后以100 μm的分辨率对天然铁矿石样品表面14 mm×11 mm范围内进行面扫描分析,得到其表面Ca,Al,Ti和Mn四种元素的分布情况,并将分析结果与铁矿石表面形貌相比较。结果表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成分分析方法,可以对不均匀样品的表面成分分布情况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6.
鸡尾山事件是一次巨型滑移式岩体崩塌(体积大于100×104m3),也是一次特大型地质灾害(死亡/失踪人数超过30人)。鸡尾山层状石灰岩地质结构、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裂隙组合以及软弱夹层的存在是山体开裂滑移的物质结构基础。长期的降雨渗流和岩溶作用使软层强度弱化、裂隙带扩大是层状山体易于拉开的前提。类比分析认为,鸡尾山地形上高陡临空、山下铁矿大面积采空形成的“悬板张拉效应”是山体拉裂形成大规模危岩体的主要原因。视滑力分析计算得出,层状岩体向外的视滑力是逐渐克服危岩体底面摩擦力和前缘抗剪力,使危岩体蠕滑发展成崩塌的主要驱动力。鸡尾山崩塌灾害是铁矿采空和视滑力共同主导作用下的一个“山体拉裂~弱面蠕滑~剪出崩塌~碎屑流冲击~灾难形成”的链式反应过程。文章为应急管理决策解释了此次事件的动力来源问题,也为类似事件应急响应技术支撑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97.
报道了水溶性 1-(5-溴-2-吡啶偶氮)-2,7-萘二酚-6-磺酸(5-Br-PADN-S)的制备方法及其分析特性。研究了此试剂与锌(Ⅱ)等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直接测定的显色反应,在pH 10.0~11.4 的Na2B4O7~NaOH 缓冲溶液中,5-Br-PADN-S与锌(Ⅱ)形成2∶1 的紫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42 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42= 6.38×104 L/(m ol·cm ),锌量在0~20 m g/10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在掩蔽剂的存在下,用于人发、奶粉及矿石等试样中锌的测定,结果与AAS法一致。  相似文献   
98.
萃取光度法测定钨精矿中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样经碱熔、溶液浸取后 ,以 Mg Cl2 为载体沉淀钍 ,再经沉淀溶解、萃取和反萃 ,在 3.6mol/L 盐酸介质中对钍进行光度法测定。钍量在 0~ 2 0 μg/2 5m L浓度范围符合比耳定律。钨精矿中常见杂质元素及其含量对钍的测定无明显影响。方法的标准偏差为 5.0× 1 0 -5~ 1 .1 7× 1 0 -4 ,相对标准偏差为 1 .87%~1 0 .8%。  相似文献   
99.
XRF光谱测定钨精矿WO3(%)简便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提出用PW1404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快速测定钨精矿WO3(%)主量成分。用Li2B2O7和Na2B2O7混合溶剂,把钨精矿粉样和纯WO3作高倍稀熔融制成玻璃片,按WLa分析线测定其强度值,并换算成相对强度 即得出WO3(%)《  相似文献   
100.
乔元彪     《分析试验室》1999,18(3):2-70
提出了增感效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铁矿石中微量铬的新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铬的增感效果。增感效应可使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的灵敏度提高 27倍。本法已用于测定铁矿石中的微量铬,检测限为 7.0μg/L ,回收率为 91.1%~115.9%,RSD为 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