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9篇
  免费   1600篇
  国内免费   483篇
化学   4299篇
晶体学   60篇
力学   197篇
综合类   38篇
数学   66篇
物理学   423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299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540篇
  2012年   511篇
  2011年   476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513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Munshi G. Mustafa 《Pramana》2006,66(4):669-687
We briefly introduce the thermal field theory within imaginary time formalism, the hard thermal loop perturbation theory and some of its applications to the physics of the quark-gluon plasma, possibly created in relativistic heavy-ion collisions  相似文献   
62.
我国低温等离子体研究进展(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南 《物理》2006,35(2):130-139
低温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等离子体中发现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如磁场重联、尘埃等离子体等,使人们对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掀起了新的热潮.在应用方面,几乎所有理工类实验室都有涉及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实验装置,这使得在我国低温等离子体应用方面的研究非常普及,包括微电子工业中的等离子体工艺,各种坚硬、耐腐蚀、耐摩擦材料的制备,纳米材料的制备,聚合物以及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等等.随着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发展,低温等离子体的诊断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文章简要地介绍了近几年来低温等离子体研究在我国的发展,介绍了一些有关低温等离子体的热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3.
杨涓  苏纬仪  毛根旺  夏广庆 《物理学报》2006,55(12):6494-6499
为了提高微波等离子推力器性能,改善等离子体对电磁波能量的吸收状况,提高核心区温度,提出外加磁场的方案,并对热等离子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假设局域热平衡条件,采用Navier-Stokes,Maxwell和Saha方程,利用压力修正的半隐格式和时域有限差分求解方法,建立了径向磁镜场下推力器内等离子体流场的数值计算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外加磁场后的磁感应强度小于0.5 T时,推力器内热等离子体核心区最高温度随磁感应强度的增加而迅速提高.外加磁场后的磁感应强度大于0.5 T时,核心区最高温度随磁感应强度的增加而缓慢提高.磁感应强度为0.5 T时,热等离子体核心区最高温度与不加磁场相比提高了24%.外加磁场对等离子体流场速度分布影响不大. 关键词: 等离子体模拟 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等离子体流动  相似文献   
64.
Nanostructured Fe3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were produced by using hydrogen arc plasma method.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the as-synthesized was about 40-nm. The change in hardness of Fe3Al nanostructured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with annealing temperatures was observed and evaluated.  相似文献   
65.
根据光束偏转原理,研制了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自动测试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该系统使用计算机与可编程序控制器作为上下位机,采取上下位机通讯的方式控制步进电机及二维移动架的移动,以改变探测光的相对位置,并利用单模光纤和光电倍增管将探测到的光偏转信号传入数字示波器进行存储,最后计算机将示波器中采集到的光偏转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使用该系统对激光等离子冲击波的衰减过程进行了实际测试,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6.
徐慧  盛政明  张杰 《物理学报》2006,55(10):5354-5361
采用一维粒子模拟(PIC)方法,研究了相对论效应对P偏振激光斜入射非均匀等离子体时产生的共振吸收的影响. 计算表明,弱相对论情况下,在临界面附近产生的电子等离子体波的相对论非线性效应占主要作用;随着入射光场的逐渐增大,吸收率逐渐降低. 当入射光强超过3.7×1017W/cm2时,由于超短激光脉冲本身在等离子体中产生相对论效应、等离子体波破裂效应,以及参量不稳定过程激发等,吸收系数随着激光强度又开始增加. 固定等离子体密度标长,取不同的激光入射角、电子初始温度,相对论效应对吸收系数的影响是一致的. 关键词: 激光等离子体 相对论效应 共振吸收 粒子模拟  相似文献   
67.
利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Au/SiO2纳米颗粒分散氧化物多层复合薄膜.研究了在保持Au单层颗粒膜沉积时间一定时薄膜厚度一定、变化SiO2的沉积时间及SiO2的沉积时间一定而改变薄膜厚度时,多层薄膜在薄膜厚度方向的微观结构对吸收光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纳米层状结构的Au/SiO2多层薄膜在560 nm波长附近有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吸收峰的强度随Au颗粒的浓度增加而增强,在Au颗粒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复合薄膜 关键词: 2纳米复合薄膜')" href="#">Au/SiO2纳米复合薄膜 多靶磁控溅射 吸收光谱 有效介质理论  相似文献   
68.
Seven different equations predicting heat transfer rates to small spheres in plasma flows are examined considering argon and nitrogan as plasma gases from 300 to 21,000 K at 1 atm. For argon there is a general consensus up to 9000 K, beyond which wide deviations in behavior occur. For nitrogen, the seven correla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up to 4000 K, but show substantial deviations beyond this value. Comparisons with the sparsely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are made for argon from 300 to 17,000 K and for nitrogen up to 5500 K.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 various correlations and experiment can exceed one order of magnitude.  相似文献   
69.
在常温常压下采用新型旋转电极等离子体反应器,对辉光等离子体作用下的甲烷偶联反应制C2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烷偶联反应的主要产物为C2H2,占C2烃的80%以上,能量效率在5.6%~11.2%之间;增加H2含量可以提高CH4转化率和C2烃收率;在500~2200kJ•mol−1的能量密度范围内,CH4转化率随能量密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加,C2烃收率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呈峰形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0.
利用气体放电双探针法研究了等离子体的I-V曲线中的电流I相对于电压V轴交点的不对称性,并提出2种可能的解释:一认为是由于两探针表面积不同引起的;二认为是由于探针所在处等离子体电位不等引起的.本文利用仪器的工艺误差和调换放电管电压的方法,对提出的2种可能原因分别进行验证,并指出第二种解释的合理性,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