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7篇
化学   301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51.
微流控技术由于其反应装置小型化的特点,可精准地控制物质间交换,适用于纳米材料的合成,尤其是无机纳米粒子的精确调控。微流控装置可根据具体实验需求来设计和调整,完成多个实验步骤的集成,实现多个化学反应以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本文根据不同标准,对微流控反应装置进行了分类,介绍其特点,并阐明了装置中流体的流动状态,枚举了微流控装置在材料合成领域的范例,阐明了微流控体系的优势,可能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办法,最后对微流控合成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52.
微流体温度测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敬  王世立  方肇伦 《化学进展》2004,16(6):886-890
综述了近年来应用于毛细管和微流控系统中的各种微流体测温技术,包括外部接触测温、依据液体物理参数变化测温、基于热敏物质测温、核磁共振和拉曼光谱测温以及基于激光的界面测温,并对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53.
微流控芯片系统在单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健  殷学锋  方肇伦 《化学进展》2004,16(6):975-983
微流控芯片具有网络式通道结构,扩展了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单细胞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在微流控芯片通道中,人们利用气压、液压和电压,或利用介电电泳、光学陷阱、行波介电电泳以及磁场等技术,可以操纵细胞通过或驻留在通道内的任意位置,从而使单细胞计数、筛选以及胞内组分分析等操作大大简化.本文对微流控芯片系统在血液流变学、单细胞操纵与计数以及单细胞胞内组分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用于单细胞研究的多种微芯片系统,讨论了芯片上进行单细胞操纵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354.
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研究了微流燃料电池空气阴极多孔扩散层内多组分物质传输特性。随机重构了扩散层,获得渗透率及有效扩散系数。建立了耦合边界电化学反应的二维模型,研究了过电位、孔隙率对氧气、水蒸气浓度分布及局部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用的Bruggeman经验关联式会高估氧气有效扩散系数;扩散层孔隙结构对物质传输有重要影响,孔隙率减小使得传质阻力增大,导致局部氧气浓度降低,局部反应速率降低,而水蒸气浓度增大,当孔隙率从0.83降至0.7,催化界面平均氧气浓度从8.472降至8.466 mol·m^-3。  相似文献   
355.
金士杰  杨雅喃  田鑫  史思琪  林莉 《应用声学》2023,42(6):1123-1128
微流控芯片流道宽度处于微米尺度,存在特征辨识困难的问题。该文选取两种具有不同流道宽度和布局的典型微流控芯片,采用超声C扫描技术进行流道特征成像。利用标称中心频率15 MHz、10 MHz和5 MHz聚焦探头实施水浸C扫描检测,并分析中心频率、焦斑直径、扫描步进等关键参数对流道表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流道宽度200μm的微流控芯片,当探头中心频率不低于10 MHz、扫描步进不超过0.1 mm时,成像分辨力和流道表征效果最佳,且流道中心间距测量误差不超过5%。同时,超声C扫描图像可以反映流道宽度变化,辨识发生堵塞的微流控芯片。  相似文献   
356.
The electroosmotic and pressure⁃driven mixed flow wa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biochemical microflu⁃ idic fields, where the elastic instability of the viscoelastic fluid cannot be ignored. A viscoelastic fluid was used to numerically simulate electroosmotic and pressure⁃driven mixed flow in a 10 ∶ 1 ∶ 10 microchannel converging⁃ diverging tub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essures and different polymer concentrations on the fluid flow were studied, and the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for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s of Newtonian fluids and viscoelastic fluids in converging⁃diverging tube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verse pressure brings the viscoelastic fluid into higher instability, which makes the inlet vortex larger by 25 μm for every 1 Pa pressure increase. The positive pressure makes the eddy current smaller. For a relatively small reverse pressure, the inlet vortex in⁃ creases with the polymer concentration and tends to be stable gradually. For a relatively large reverse pressure, the vortex size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polymer concentration. © 2023 Editorial Office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